16

第八农场引进新型种植模式 2018年03月30日

近日,在曹妃甸区第八农场马铃薯种植基地,农民正在切种备播。 孙佳生摄

本报讯(记者王育民 通讯员周丹)春分刚过,笔者在曹妃甸区第八农场小戟门村的水稻育秧实验田里看到,七八个农民正在曹妃甸植保站技术员的精心指导下育秧。与传统的水稻育秧方式大不相同,他们采用的是基质育秧方式。

“种植试验表明,实施基质育秧的稻田每亩产量可增收10%以上。”该农场生产办主任蒋召文介绍,基质育秧作为一项集保护性耕作和轻简栽培于一体的实用技术,采用秸秆、木屑等有机基质,取代传统育苗土,培育出的水稻秧苗实行机插,能够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近年来,该农场积极鼓励和引导农工引进新型种植模式,在首开全区工厂化育秧先河的基础上,引入民间资本建设5家工厂化育秧基地,育秧能力达10万亩,不仅能满足本场的秧苗需求,还能满足周边场镇的需要,全程机械化作业率达98%以上。“工厂化育秧的全面推广,不仅节省了土地、节约了用水、缩短了栽插时间,更主要的是比常规种植每亩费用减少了近百元,这无形中就增加了我们种田的收入,大伙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小戟门村村民韩宝林说道。

“我们先后引进了津原89、津梗18、丰南10为主的多个水稻新品种,并邀请专家到农场举办水稻种植技术培训班,提高了农工科学种田的本领。”蒋召文说,不仅如此,目前农场已备足优质稻种30万斤。在加强农资储备的同时,农场还对春播用水早协调、早调度。自3月1日起,该农场提前从陡河、沙河引蓄生产用水,截至目前,已从陡河、沙河引蓄春灌用水300余万立方米,为春耕备播及后续生产过程中水资源的充足供应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