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劈开穷山(报告文学) 2020年01月10日

陈春芳在开山排险

车谷砣拔地而起的新民居

陈春芳(中)在工作中

□徐德泉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当历史来到21世纪的第20个年头,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河北7500万燕赵儿女,也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奋勇当先。一大批先进典型涌现出来,从劈山修路的“领头雁”,到用累累硕果扮靓太行山的科技“特派员”;从将教育和医疗服务送入千家万户的“第一书记”,到让残疾人从精神上站起来的双创园园长……他们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不懈奋斗。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用实际行动塑造了新时代奋斗者的群像。

本刊“太行风”栏目即日起推出“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系列报告文学,邀请省内知名作家深入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采风,记录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战贫斗困的感人故事,展现优秀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践行初心使命的风采,激励更多的人积极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中来。

中国先秦时期,有一则寓言《愚公移山》流传至今。其实,愚公本无其人,然而,愚公精神却闪耀着恒久的光芒,穿越千年时空,烛照中华儿女。

今天河北省灵寿县南营乡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陈春芳以愚公精神“劈山修路”,演绎了新愚公的时代传奇。他移了一座山,这座山叫“贫困山”;他修了一条路,这条路叫“脱贫致富路”。

一个“回”字,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

灵寿县南营乡车谷砣村地处太行山深处,曾是国家级贫困村,陈春芳生于斯长于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没有通向山外的路,村里人去陈庄赶集,得翻山越岭,一路羊肠小道不说,还得途经几处悬崖峭壁,随时面临着坠落悬崖粉身碎骨的威胁,村里人因路步履维艰,因路而胆战心惊,对好路的向往就像一个美梦萦绕在他们心头。

陈春芳十七岁那年,走出了大山去镇里上高中,但由于家里贫困,未能上大学。后来,他在灵寿县城干过建筑工地的小工、电工,当过售票员、煤炭装卸工。经历了不知多少周折,终于靠着努力和诚信,在县城开了家煤炭经销部,生意日渐红火。

虽然自己日子好过起来了,但是让陈春芳魂牵梦萦的家乡车谷砣村依然贫困。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剩下的都是老人,人均三分地,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村里七八年都没娶回过一个新媳妇,没有出生过一个新生儿。有一次,村里一个老党员到县城找陈春芳聊起老家的事,痛心疾首:照这样发展下去,以后恐怕就真的没车谷砣了。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陈春芳的根在车谷砣村,魂在车谷砣村。他暗自动了回村的念头,常常想:我拿什么报答我的乡亲?我怎样能留住村子、留住乡愁?

可陈春芳县城的事业正红红火火,腾不出手。

2011年底,有乡亲到县城看病,跟陈春芳说:“你有能耐,咱们村需要你这样能挑头干事的能人带着大家干。”没过多久,村里又来了几名老党员,诚恳地邀请陈春芳回老家建设家乡,“你能干好自己的事,就能干好村里的事,我们这些老党员都看好你,信任你,老区人要有骨气,难道党这么多年白培养你了?”

听到乡亲们的话,陈春芳看到了车谷砣村人要脱贫攻坚的决心,他不再犹豫:“回!”

一个“回”字,从此改变了陈春芳的命运,也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

采访时,当问到他最初为什么下决心要回车谷砣这个贫困村来过苦日子,陈春芳想都没想地说:“我一个人干好了,富我一家;回去把村子搞好了,全村二百来口人都受益。我是车谷砣养大的,不能忘了这片山山水水,不能忘了父老乡亲们。”

2012年初,他回村参加了车谷砣村党支部的选举。当时村里有22名党员,换届选举大会召开当天,到会19人,17人投了他的赞成票。乡党委考察后,任命他担任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

为了车谷砣村更好地发展,在县城某运输公司当销售经理的村里人李建设也回到家乡,后来他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从此,陈春芳把家抛给了妻子,企业交给了合伙人。专心致志与车谷砣的两委班子谋划如何把家乡建设好,如何把车谷砣的穷山劈开,造一条奔向富裕的康庄大路。

“这是村里的唯一出路,我不去蹚,谁去蹚”

人心齐,泰山移。

刚上任,陈春芳多次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组织大家分赴平山、赞皇、阜平、房山、正定等地考察,共同探索车谷砣未来发展之路。他把全村老少乡亲们的劲都拧在了一起,制定了共同参与、共同谋划、共同发展、共同致富16字发展总思路。

“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等民生问题,是摆在陈春芳面前的一道道难题。陈春芳带领村两委班子垫资,铺设饮水管道4000多米,将山泉水引进了每家每户;为方便村民夜间出行,村两委班子垫资1.5万元给村内安装了19盏路灯;为解决学校房屋破旧问题,陈春芳带头集资7万多元,在村内新建了学校;为美化村内环境,在陈春芳带领下,拆迁路边厕所和猪圈,建起了垃圾池和公厕,还建设了1000多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广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车谷砣村渐渐有了些生机和活力。其实她本来就很美。这里山场广阔,沟深林密,清泉长流,植被丰茂,是优良的避暑胜地和天然氧吧。这里历史悠久,迄今保存着五代后周时期的千年古茶树、明代古长城古炮台和清代古四合院;这里红色文化积淀深厚,抗战时期是聂荣臻元帅、白求恩大夫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

旅游正成为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养生和旅游又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生活方式。

离车谷砣村不远处的五岳寨、驼梁早已是声名在外的旅游胜地。车谷砣凭着自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具备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先决条件。陈春芳想,如果利用好了车谷砣村历史资源和天然条件,开发旅游产业,一定能带动全村父老乡亲脱贫致富。

以前灵寿靠山吃山,多是“刨山挖矿”,山越来越矮,空气越来越差,还把老祖宗留下来的绿水青山糟蹋得不成样子。在陈春芳上任之前,有外地人私下买了村民的山地非法开了3个矿点。陈春芳带着村干部上山,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开矿。有些老板对他软硬兼施,他却做到了“软硬不吃”。村里老党员说:“春芳这孩子自从当了这个支书,受了不少委屈,没少得罪人,可是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

以前的车谷砣村,曾经搞过旅游开发没有成功。此时,陈春芳再次把旅游作为村里的未来产业,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和反对。

陈春芳心里清楚,搞旅游开发弄得成或弄不成,关键在村党支部,在村委会班子,在村里全体党员。要想创新发展,得先改变党员的思想观念,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真正发挥好带头作用。2012年3月5日,他组织村里的党员到革命圣地西柏坡重温入党誓词。在现场,他对党员们说:“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小小的西柏坡指挥了世界闻名的三大战役,他们凭的是什么?是勇气和胆量,是带领全国人民翻身求解放的决心。”在场的十几名老党员被深深打动了。

随后,他们还去了平山县平岭村,那个村子与五岳寨、驼梁景区相邻,比车谷砣村还小,可最近几年,平岭村搭上了五岳寨和驼梁景区旅游的快车,全村搞旅游脱贫致富了。当天,党员们走进村里的家家户户,听人家讲如何靠旅游致富。在回来的路上,大家群情激昂:“平岭村跟我们车谷砣村条件差不多,人家行,我们也行!”

观念一变天地宽。车谷砣村的党员们解除了心中的疑虑,陈春芳就趁热打铁发动党员一起做群众的工作,全村上下迅速燃起了创业激情。

车谷砣村,山高、路险、崖陡、沟深,只有一条不到10公里的山路通往外面的世界,而且路面狭窄,路况差,急弯多,大型车辆难以通行。许多投资商都被这里的交通状况吓跑了。如省内某旅行社负责人所言:车谷砣村很有开发价值,但仅修一条进山路,前期投资就是个无底洞。

路,成为制约车谷砣旅游开发的瓶颈。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老话一遍遍在陈春芳的脑子里转圈。经过反复思考,他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难以置信的决定——不等不靠,自己修路!

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知道后,对陈春芳说,“修路是好事,我们全力支持,但千万要记得,别量不回米来再丢了布袋。”

陈春芳知道修路面临的风险,但他还是坚定地说:“这是村里的唯一出路,我不去蹚,谁去蹚。万一失败了,损失算我个人的,如果成功了收益是全村的。”

可村里没钱,没钱怎么办?大家伙的事,大家伙先集资垫付。在村两委会上,陈春芳和大家制定了集资标准:一百元起步,上不封顶。集资不计利息,不定还款时间,村里有了钱还,没有钱,不能为难村里。

陈春芳带头拿出5万元,村委会主任李建设不甘落后也拿出5万元。就这样,村两委班子成员你1万元,我2万元,硬是筹集了18万元,凑来了“劈山修路”的启动资金。

之后,陈春芳又瞒着家人把在县城的房子抵押贷款30多万元作为修路的后续资金,村两委干部也纷纷再捐资。

陈春芳带领大伙始终奋战在修路第一线,每天坚持工作10多个小时。雇不起外面的工人,他们就发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带头,以每人每天30元的补贴出工。累病了的陈春芳把输液瓶拿到工地挂在树上,边输液边指挥。

修路人员休息时,陈春芳带领村两委干部加班排险。有个叫狐仙洞涯的地方,高40多米,岩层厚15米左右,只有先打眼爆破削除崖头,后期才能开通公路。这里山石大、裂纹多,容易塌方。陈春芳把大绳拴在山顶大树上,固定好后再拴在自己腰间,吊在半空中,用杠子和钢钎排险,直到当日施工爆破无险才肯收工回家。爱人担心他发生意外,劝他别什么都自己上,他急了:“别人上去就不危险啊?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我是村党支部书记,这种危险的事就得我先上!”

经过两年六个月零二十九天的鏖战,车谷砣村终于打通了直达201省道长9.8公里、宽8米的通村道路。

奔小康路上,不能落下沟域里任何一个人

车谷砣的路通了,下一步如何招商引资,打好手里的一把“旅游牌”,成了陈春芳苦思冥想的问题。

有一天,陈春芳走到一个叫“手把崖”的位置,站在两山对峙之间,突然想到了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中“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这句经典诗句。于是邀请水利专家到现场实地考察论证,最终确定在两山中间间距40米处做坝基修建拦水大坝。项目确定后,由于资金少,工地不通路,建材运不上去,有意承包的工程队到现场一看,都扭头就走。

陈春芳急在心头,他再次做出了一个让大伙震惊的决定:不伸手、不求援、靠双手、自己干。

在陈春芳的带领下,车谷砣村再次靠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开始了大坝建设。

水泥、沙子是靠十几个人沿着羊肠小道一袋一袋背上去的,晴天一身汗,雨天汗加水,除了吃饭睡觉,一天十几个小时在工地上干。为了既节省开支又不耽误工程进度,村里分别花3800元和800元买了一辆旧三轮车和旧搅拌机,八个村民硬是把施工机器扛到了工地上。

靠着这股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拼劲,用了一年多时间,14米宽、20米高的主坝终于完工,一座可容15000立方米水的“高峡平湖”,像明珠一样闪耀在深山峡谷中。

现在这个湖不仅成了村中景观,而且村民们还在湖中养了鱼,山中冷水鱼受到市场欢迎,给乡亲们增加了又一条致富路。

村里变化翻天覆地,吸引了各方投资商主动寻求合作,许多游客也慕名前来。村里趁热打铁,成立了灵寿县大砣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面对诸多主动抛过橄榄枝寻求合作的投资商,陈春芳及村两委经过慎重选择,最终决定与正定县塔元庄村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陈春芳又将整个沟域中黄土梁、南枪杆、团泊口3个贫困村和南寺村纳入车谷砣旅游开发成员村,成立了沟域旅游开发和产业脱贫联合党总支,并按照一村一品、一庄一特、一沟一景的建设思路,打造总投资21.5亿元的中国·车谷砣全沟域生态旅游度假区,通过村两委+合作社+农户+旅游开发公司的“四位一体”合作经营模式,让全体村民入股,带动整个沟域各村庄共同发展。

奔小康路上,不能落下沟域里任何一个人。

中国·车谷砣全沟域生态旅游度假区,是以“康养”为主题的景区。目前,车谷砣村内茶王庙重建工程、水宴山宾馆和三拱古石桥主体已经完工,一期6000平方米生态式停车场、沿河观赏步道、迎宾大道、红色旧址维修、新民居建设和仿古文化街等工程有序推进,初具规模。

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上,陈春芳还为村内谋划了野生猕猴桃种植、野生韭菜栽培等产业。为此,他还多次往返省农林科学院请教农业专家,学习野生猕猴桃栽培技术。目前,村内2000余亩的野生猕猴桃产业带已经初具规模,并成为村民脱贫致富、后续发展的支撑产业。

陈春芳的无私付出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2015年,他全票连任村党支部书记。

每当有人问陈春芳,是什么原因让他顶住压力,甘愿为家乡建设尽心尽力,他总是说:“我们共产党员的辛苦指数,决定了父老乡亲的幸福指数,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

如今,车谷砣村正在发生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宽阔的停车场、高级宾馆、文化广场等一些都市元素出现在车谷砣村。

眼下,拥有40多个商铺的商业步行街规模初具,正在进行装修;带电梯的居民楼建设进展迅速,村民们即将乔迁新居。茶王庙景点由原来的50多平方米,扩建到1500平方米,目前主体已经基本完工……村民有入股收入、打工收入、土地流转收入,老弱病残的贫困户也有力所能及的活可干,看车场、打扫卫生,忙得不亦乐乎。这个曾经闭塞、落后的小山村生机焕发,人们生活蒸蒸日上。车谷砣村也被评选为石家庄市历史文化名村、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18年,陈春芳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面对金色奖杯,陈春芳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对我来说只是一个起点。”接下来的车谷砣将全力打造自己的特色旅游品牌,预计三年内,村民年人均收入将达到2万元。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劈开穷山,陈春芳正和车谷砣的乡亲们奋战在通向更好明天的路上。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