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千年大运河,流动新生机 ——大运河保护发展新故事

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大运河森林公园(5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从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江都水利枢纽起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11月迎来通水10周年,千年运河焕新颜。

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曾是沟通南北经济的大动脉,至今仍发挥着运输、灌溉、防汛、南水北调等重要功能。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水脉连着文脉,大河润泽百姓。记者近期采访看到,运河两岸“织密”绿色生态、“唤醒”璀璨文化,沿线城镇加快发展,让大运河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 激活文化遗产

【总书记嘱托】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实践案例】古镇里的文化“焕新”

明清时期,因漕运发达,大运河的水路变成“画路”,笔法细腻、寓意吉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远销全国。

随着天津大力挖掘、传承、弘扬大运河文化,“杨柳青年画振兴工程”启动。古镇里的年画匠人与天津师范大学师生携手,探索年画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和非遗文化传承推广途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霍庆顺近年与当地的年画匠人们合作创新,让年画与时俱进。如今,杨柳青木版年画成为文化新“IP”、新产业,年画制作体验馆等新机构吸引着不少青少年前来参观、研学、体验。

不仅是杨柳青,大运河沿线孕育出了繁盛的运河文化,集聚了许多的文化资源。

在江苏扬州,首座“国字号”运河主题博物馆,成为运河新的文化载体。这座博物馆运用5G、VR等科技手段,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现大运河历史文化。“要让越来越多人看到这些‘珍宝’,使运河文化‘活’起来。”霍庆顺说。

■ 重塑运河生态

【总书记嘱托】2017年2月,北京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习近平总书记察看大运河沿岸生态环境治理成果时深刻指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

【实践案例】化工厂变身绿心公园

随着北京产业升级,重污染企业逐步退出,坐落在大运河畔的北京东方化工厂2017年完成设施拆除。北京北投生态环境有限公司生态环境事业部部长康日峰回忆,建设者决定在东方化工厂旧址区域规划建设生态保育核,种植适应性强的灌木草种、蔓生植物,形成荒草、灌草等多层风貌。

2020年,绿心公园开园以来,红外相机监测到几十种野生动物。扑面的绿意,3年吸引了超640万人次游客打卡。

扬州为了保护大运河生态,关停“每年能够交税2个多亿”的化工厂,并投资超6亿元进行江都南区水生态环境整治,完善市政排水管网、治理河道、重塑景观。

浙江杭州出台《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通过地方立法探索让大运河水清河净造福一方的新路径;河南建立遗产档案和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大运河水质、水量、环境等情况……2019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印发,掀开了大运河历史的崭新篇章。

■ 奔向美好生活

【总书记嘱托】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实践案例】百年工业区的华丽转身

杭州拱宸桥一带曾是有百年历史的工业区。运河岸边,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国营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已成为工业遗存。

2007年起,“杭丝联”逐渐转型发展,“杭丝联”蝶变为“丝联166”。如今已是“丝联166”文化创意产业园负责人的许恒说,通过修缮、改造,工业遗存华丽转身,曾经的“杭丝联”已成为艺术范十足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目前,大运河杭州段拱墅区14处工业遗存保护、改造的文创园区已入驻220余家创意设计业、数字内容业、现代传媒业、文化休闲业等上规模企业,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年均保持5.9%的增幅。

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7月正式通航,千吨级船舶可满载货物直达杭州进入钱塘江,全长26.4公里的年轻新河道,重点发展水上客运、旅游及城市生活物资运输等,为运河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如今,千年大运河进入新的生命周期,不断催生新的产业形态,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继续为沿岸人民造福。(新华社记者丁锡国、刘奕湛、白佳丽、宋瑞、张骁、段菁菁)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