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1版:头版

在燕赵大地续写绿色传奇

——我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构筑京津生态屏障纪实

塞罕坝机械林场内,处处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资料片) 记者 贾 恒 田 明摄

张北县小乌土沟村村民正在植树。(资料片) 记者 贾 恒摄

□记者 李巍 张怀琛 李建成 庞超 王雪威

穿林海、跨草原,一道“绿色长城”巍然矗立于山海之间,与蜿蜒于河北大地的古老长城交相辉映,展现着这片土地上新的绿色文明。

55年,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人前赴后继、艰苦卓绝,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成为首都和华北地区的水源卫士、风沙屏障,用生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绿色传奇。

在塞罕坝精神的感召下,燕赵儿女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用对绿水青山的不懈追求,再造更多的“塞罕坝”,为京津阻沙源、为京津蓄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百姓聚财源,在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进程中,续写了新的绿色传奇。

目前,全省林地面积已达900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3.8%增加到现在的32%。其中,防沙治沙重点区域内的张家口、承德两市,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39%和56.7%,由沙尘暴加强区变为阻滞区。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河北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大力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近5年来,全省已完成造林面积2300多万亩,相当于每年再造4个塞罕坝。

人工造林的世界奇迹

今天的塞罕坝,林海绿原、水草丰茂,是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

但是,55年前的那个秋天,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创业者从全国18个省(市)集结上坝时,面对的却是“黄沙满天飞、飞鸟无栖树”的茫茫荒漠。高寒、低温、冻土,对人的生存都是个巨大的考验,人工造林的成活更是他们面对又必须破解的难题。曾经,连续两年不足8%的成活率,把塞罕坝机械林场逼上了“一上马就下马”的绝境。

肩负为首都防风固沙、为京津涵养水源使命的塞罕坝人,没有屈服于自然环境的恶劣,他们在平均海拔1500米的高原上倔强地植下自己的信念。

攻坚克难,改进传统的遮荫育苗法,在高寒地区首次取得全光育苗成功;因地制宜,改进苏式造林机械和植苗锹,摸索出“三锹半人工缝隙植苗技术”……科学求实,是信心回升的底气。

1964年春,背水一战的马蹄坑大会战全面胜利,创业者们面对满坡的嫩绿抱头痛哭。这一役,开创了高寒地区栽植落叶松的成功先例,也开创了国内使用机械成功栽植针叶树的先河。从此,塞罕坝造林全面铺开,创造了中国高寒沙地造林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到1982年底,林场一期建设规划完成时,塞罕坝机械林场造林96万亩,保存率70.7%,创下当时全国同类地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之最;

到2016年底,林场造林面积达到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是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

科学管林、科学护林,55年来林场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没有发生过一起大面积有害生物灾害……

美丽高岭上的百万亩林海,是忠于使命的塞罕坝三代务林人创下的奇迹。而河北大地不断扩展的绿色版图,也是燕赵儿女一代接一代、一战接一战、一轮接一轮与风沙鏖战续写的传奇。

——三北防护林河北贡献利在千秋。

1978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个彪炳史册的重大决策——用时70年,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39年来,河北省内的三北防护林体系不断扩大,全省9个设区市的50多个县(市、区)共同参与构筑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工生态林带。

目前,三北防护林正在实施第五期工程,我省已累计投入2.2亿多元,造林绿化3980多万亩。以现在的河北省人口总数计算,相当于每个河北人造了半亩林。

——“再造三个塞罕坝”再度震惊世人。

作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重要部分,1999年,(下转第二版)

2017-07-10 ——我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构筑京津生态屏障纪实 1 1 河北日报 c6997.html 1 在燕赵大地续写绿色传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