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5版:要闻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塞西莉娅·罗扎诺

教西班牙语的“秘鲁妈妈”

塞西莉娅正在对学生们进行西班牙语口语辅导。 照片由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提供

我在河北挺好的

【人物简介】塞西莉娅·罗扎诺,女,54岁,秘鲁籍,河北师范大学西班牙语专业外教。来河北9年多,她协助组建我省第一个西班牙语本科专业,并一直致力于我省西班牙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工作。

□记者 吴 韬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留言墙上,贴满了2017届毕业生们的离校感言。最显眼的地方,贴着这样一张信笺:“您像母亲般对我们的关爱,以及像朋友般的帮助,我们都会默默记在心里,永远不会忘记……”

信是河北师范大学西班牙语专业的毕业生们写给外教塞西莉娅·罗扎诺的。

来河北这些年,每到毕业季,塞西莉娅都会收到类似的信件。9年多了,看着一批批“零基础”的学生在毕业时说着流利的西班牙语走出校园,塞西莉娅觉得这是一种享受。虽然远离了自己的故乡秘鲁,但塞西莉娅把学校当家,视学生为己出,倾情付出为他们搭建实现梦想的舞台。

为了“寻根”来河北

“我的家乡很美丽,那里不太冷,也不太热。”塞西莉娅用不太流利的汉语介绍自己的家乡,神态间写满自豪。

1963年,塞西莉娅在秘鲁首都利马出生,父亲是秘鲁军队的一名将军。将门出身的她,从小就养成了独立的性格和自律的习惯。求学期间,她很好地完成了法语、德语课程,并获得了翻译学士学位。2008年,里卡多·帕尔玛大学选派专业教师协助河北师范大学筹建西班牙语专业,正在该校任教的塞西莉娅马上报了名。

每每说起当初选择来河北的原因,塞西莉娅总会用“寻根”这个词来解释。她说自己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的父亲曾在中国台湾学习过4个月,小时候在家里看到很多他带回的饰品和摆件,这让我对中国文化很好奇。”

“更重要的是,我祖母的祖母是中国人,她很早的时候从中国移民到了秘鲁。”塞西莉娅说,可能正是身体中的那部分“中国血统”,让自己对中国充满向往,并希望到中国来,找回家族中遗失了的那部分文化基因。

孩子们的“秘鲁妈妈”

在2008年塞西莉娅到来之前,河北师范大学就已经开始着手筹建西班牙语专业,但困难重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没有合适的西班牙语专业外教,另一方面是没有合适的西班牙语专业教学大纲。

塞西莉娅来到河北师范大学之后,和其他教师一起,设计并完善了西班牙语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河北第一个西班牙语本科专业在河北师范大学开始招生,每年招收约30名学生。

让学生们高质量学习西班牙语课程,对塞西莉娅来说是一种责任。

“西班牙语对我来说只是一种教学的语言,但对于我的学生,却将是他们赖以谋生的技能。”她认为这关乎学生们的未来,“为了他们的西班牙语梦,我愿意贡献出全部。”

塞西莉娅把精力都给了学生,连自己的休息时间都毫不吝惜。只要学生愿意,原定1个半小时的课程,她可以延长到3个小时,尤其是在大一学生刚入门的时候,她每节课都会一对一地纠正学生的发音。一堂课下来,她的声音常常变得沙哑。

虽然很累,但塞西莉娅认为,只要学生的基础能打牢,她愿意付出更多。因此,只要学生们需要,她都会在办公室里免费给他们开“小灶”。

“总感觉这里有很多亲人。”上课时,塞西莉娅常跟学生们说,“我就是你们的‘秘鲁妈妈’。”

为了让孩子们学得更好、学得更多,这个“妈妈”费尽了心思。

学生们喜欢读图、看视频,塞西莉娅就在网上搜罗更多的资料;国内西班牙语方面的材料有限,她就经常自费跑去北京,联系西班牙和秘鲁驻华使馆,借阅并复印西班牙语的原版书籍;实在没有合适的资源,她就自己编,甚至自己去画插图,利用各种零星材料组合教材……

“母亲和教师有很多相通之处,但无论扮演哪个角色,都意味着责任。”塞西莉娅说,对于一名老师,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至关重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教会学生如何待人处事或者帮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才是最重要的。

在塞西莉娅的帮助下,河北师范大学的西班牙语专业越办越红火,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学校还建立了秘鲁研究中心。如今,河北师范大学西班牙语专业毕业生已经有5届,他们有的考研后继续深造,有的去了拉美国家致力于中拉关系的发展或经贸合作。

从没想过要离开

在河北,塞西莉娅觉得自己“赚到了”。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自己活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一般人只有一个家乡,但我有两个。这样活在两种文化之中,很精彩,很值得。”

“你的第二个家乡是哪里?”

“就在这里,河北。”

“同事是我的好伙伴、好朋友,学生则是我的孩子。有他们在,我从来不会感到孤独。”塞西莉娅说,“当我生活中遇到困难,他们都会一拥而上,给我提供各方面的帮助,我们就这样紧紧在一起,像家人一样。”

正因如此,对塞西莉娅来说,学校不再单单是工作单位那么简单,而多了家的意味。

她说,9年多里她从没有想过去别的地方,因为河北的人很好。“我刚来石家庄的时候,一次打车把学生送给我的礼物忘在了出租车上。结果那个司机多方打听后,居然找到了河北师大外教公寓的管理人员,坚持当面把东西交还到我手里。”

“当我走在街上,这里的人会热情地跟我打招呼。”塞西莉娅说,她觉得生活在一座城市,现代化的大楼和街道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简单纯粹、乐于助人。而在石家庄,塞西莉娅找到了归属感。

多年在河北的生活改变了塞西莉娅,她说自己变成了半个“中国通”。

在河北,她可以夏天去承德避暑山庄游玩,可以吃到最爱的宫保鸡丁。她学会了做中国菜,学会了蔚县剪纸,还学会了点餐时说“不辣、微辣、变态辣”……

3月22日是塞西莉娅来中国的纪念日,每年的这天她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来庆祝,今年3月22日,她约了自己的学生到学校的咖啡厅,点了一些甜点,办了个简单的“冷餐会”。那天,她想起了9年多前做出来河北的那个决定,想起了那次穿越两条回归线的旅程,想到了第一次在石家庄迷路时的场景……塞西莉娅笑着举起杯子,对学生们说:“你们就是我来到这里的原因,干杯!”

2017-08-09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塞西莉娅·罗扎诺 1 1 河北日报 c12914.html 1 教西班牙语的“秘鲁妈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