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1版:深读周刊·钩沉

相关

武安商帮的衰落

盛极一时的“武安商帮”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先来说药业。进入上世纪三十年代,武安药商财源滚滚的时代已经终结。九一八事变之后,由于关内关外的交通阻绝,各药店处于维持状态。此后,由于日本侵略者的欺凌和盘剥,也由于西医西药的大举进入,致使中药行业举步维艰。有的没有利润可言,成为养活员工、家属的“养命店”;有的没有流动资金进货,只卖出不购进,药店变成“空壳”。如此惨淡经营,离关门歇业,当然为时不远了。

从自身管理上说,大量家属的涌入,使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遭到破坏,武安商人的经营优势由此丧失殆尽。

进入上世纪四十年代,武安药商的衰落已不可逆转,随着中医中药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退居次要地位,武安药商们的经营也日趋式微。

因为战乱中社会对绸缎的需求整体下降,武安商人的绸缎业与药业的历程大同小异,甚至衰落得更早。

武安商人在山西新绛开办的“亨利顺”绸缎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新绛县商业体制》载:“亨利顺”绸缎庄财东为武安伯延徐氏天庆堂,总号设曲沃,清末民初在新绛设分号,资金3万余(银)元,店员6人,为新绛最大的绸缎庄。起初以批发为主,后兼营零售。1929年,耗资2000余元改建洋式玻璃门面,轰动一时,店员也增至16人。“亨利顺”一开始,即试行以牌价零售,不二价,但由于当地顾客不习惯,也难以和同行业竞争,后亦改为议价出售。

1937年日军侵占新绛前夕,“亨利顺”存货很多,遂减价大量抛售。后经战乱,一蹶不振。至1947年新绛解放时,已货不抵债,商号倒闭。

一个个兴盛一时的商家,无可奈何地走向终点,武安商帮的传奇也悄然落幕。

整理/记者 王思达

2017-09-07 相关 1 1 河北日报 c20146.html 1 武安商帮的衰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