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2版:要闻

“刹住新的不正之风没有气势不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工作的难忘岁月(五)

1983年12月6日,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在正定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上讲话。(资料图片)

1983年12月6日,正定县委印发改进领导作风“六项规定”。 (资料图片)

(上接第一版)

在全县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会议上,他严厉地说:“决不能让搞不正之风的人得到半点便宜。唯此,才能刹住新的不正之风,做到令行禁止。”

县直某单位一把手,多次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在单位分房中,他多占一间;自己的儿子不够招工条件,却将其转为全民正式工。1985年3月,县委根据群众举报,对其问题进行调查,取消了其子的转工资格,责令其停职检查。4月5日,县委决定撤销其党内职务,县人大常委会决定撤销其行政职务。

1985年4月22日,县委将处分决定通报全县,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受警示。

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又出现了钻改革空子发不义之财、巧立名目大吃大喝等新的不正之风。

“刹住新的不正之风没有气势不行。”习近平态度坚决。

在新的不正之风中,吃喝风表现得尤为突出。对公款吃喝,习近平果断纠正。

吃喝风刚冒头,在习近平的推动下,县里就作出规定,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干部不准用公款吃喝,单位之间也不准互相宴请。

执行了一段以后,有的同志提出,正定要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客商要来投资、置业,客人来了怎么办?

习近平针对大家的反映,让县委、县政府作了补充规定。客商来了可以招待,上四菜一汤,以当地小吃为主,不准上高档菜,不准上烟酒。

尽管三令五申,有的单位和部门却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每有人来,必有酒席,而且招待次数有增无减,陪客人员也日渐增多,群众说是“罗汉陪菩萨——宾少主多”。

根据习近平的意见,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专门印发通知,重申“凡属上级来人检查指导工作,以及赴我县参观人员,一律不准招待。”“陪餐人员要压缩到最低限度。”

“后来县里明确规定,陪客人数最多不能超过5个,一般两三个。再经过纪委认真检查各单位的执行情况,县里的招待实现了比较规范化的管理。”县纪委一位退休老干部回忆说。

在习近平倡导下,四菜一汤逐渐成为正定县待客的标准。接待来客的“正定宴”出炉了:主要是荞面扒糕、猪头肉、缸炉烧饼和馄饨,都是当地的土特产,价廉物美。

采访中,很多人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习近平常说,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作风建设一定要防微杜渐。

1984年,县里准备上一个项目,技术人员都是习近平请来的专家。一次吃中午饭,县里的同志觉得专家们几天来很辛苦,中午应破例吃得好一点、上些酒水。向习近平请示后,得到的答复依然是四菜一汤。

还是这一年,中央某部委由部长亲自带队,到正定县调研。因为调研组规格很高,县委办做了高标准的接待方案。

在向习近平汇报时,他主动询问如何接待,县委办据实以告。

习近平说:“这样安排是不妥当的,赶快问一下招待所,还来不来得及改,如果来不及改,我就不参加宴请了。”

县委办马上通知招待所整改,去掉了高档烟酒和高档菜,习近平才参加宴会。他对部长说:“我陪您吃一顿便饭。”

为刹住吃喝风,习近平对自己严格要求,对身边工作人员也严加约束。

1983年10月1日,国庆节,星期六。习近平去大佛寺,了解县文化局新班子上任后的工作情况。

晚上,回到县委,习近平拿出10元钱给了办公室工作人员李亚平,说想请假日晚上值班的人员一块儿坐坐。

“不料,因为这顿饭,县委办公室的小崔挨了一顿批评。我拿了习书记的钱出去买了些小酒小菜,哪知道回来的时候一看,小崔早准备了不少酒菜,他还让我把钱退给习书记。”

李亚平没有多想,拿了钱就去退。小崔跟过来解释说:“习书记,今天的晚饭由办公室卖报纸的钱来开支,就不用您个人破费了。”

习近平一下就恼了:“个人吃喝怎么能用公款报账?即使是卖报纸的钱,也是大伙儿的,不能随便用。”

习近平毫不留情地继续说:“小崔,你这种思想成问题,你要好好反省一下。”

这顿饭的所有开销,最后都是习近平花的钱。

“习书记公是公,私是私,公私分明。他的客人,绝不用公费招待,他那份,连带客人那份,全都是自己掏钱。”时任县委办公室资料组干事的王志敏感慨地说。

骑自行车调研、在大食堂吃饭

“共产党人不能总为自己的生活小事考虑,生活小事考虑多了,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远了。”

——习近平

这是一辆老式“二八”自行车,车把下方,一个“凤凰”标牌清晰可见。

30多年前,习近平就是骑着这辆自行车,奔波在正定县的乡间田野,穿梭于滹沱河的南北两岸。

“当时的自行车属于紧缺物资,凭票供应。作为县领导,习书记其实可以领取一张自行车票,但是,他主动放弃了这项福利。”一位当时的县委办公室干事记得,习近平第一次回京探亲,就通过火车托运回他在北京用的那辆自行车。

那时,县委、县政府只有两辆吉普车。习近平优先让老干部乘坐,除非出远门或有特别紧急的事,自己都是骑自行车出行。他对身边的同志说,骑车有三个好处:一是锻炼身体,二是接近群众,三是节约汽油。

当时的正定县境内,只有三条柏油路。下乡经常要走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习近平行走其间,丝毫不以为苦。

下乡路上,他与同行的人有说有笑,还常常问,这块地是哪个村的,那个砖窑归哪个村管理。他说,作为一名县级领导,必须充分掌握基层情况,这样才能分类指导。

滹沱河穿县而过,把正定分成了河北、河南两个片区。因为道路不畅,到河南片5个公社调研,要么乘车花费1个小时绕道石家庄,要么骑自行车直接穿过已经干涸的滹沱河。

习近平扛着自行车过河的情景,时任副县长的何玉一辈子也忘不了。

有一次,习近平和她骑车去河南片调研。行到滹沱河,自行车的车轮陷在沙土里,推也推不动,骑也骑不了。

“近平拍着车把说,‘你天天给我服务,今天我把你扛起来吧。’说着就把自行车扛在肩上,踩着厚厚的沙土,一步步向前走去。”何玉说,她也连忙扛起自行车,跟着习近平穿过滹沱河。

回忆习近平在正定工作的岁月,很多老干部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的形象:长年身着一身旧军装,脚穿一双军布鞋,下乡调研时斜背一个绿挎包,说话不紧不慢,透着亲切。

“他是从中央大机关下来的,倒比很多基层干部还简朴。”大家说。

1982年初春,一天中午,县委大院的铁丝绳上,晒出一套被褥,引起了人们围观。

深绿色的军被,经过多年浆洗,颜色泛白,尺码有些偏小,又窄又短。褥子上面,缀满三角形“补丁”,有人数了数,有四五十块。

得知被褥的主人是刚来不久的县委副书记习近平,何玉急忙找到他。

“从招待所给你借套被褥吧,用着舒服些。”她关切地说。

“不用了,这套被褥我用习惯了。”习近平向她讲述了褥子背后的故事。原来,褥子上五颜六色的布块是母亲用家里的旧衣服裁剪后拼接成的。习近平15岁去陕北下乡后,就一直带在身边。

“咱们共产党人不能总为自己的生活小事考虑,生活小事考虑多了,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远了。”习近平说道。

故事传开,人们对这位年轻的县委副书记充满钦佩。

习近平刚来那年,县委大院里的一间平房是他的办公室兼宿舍。室内陈设极为简单:一张黄色的三屉桌,一个一人多高的两门书柜,两条长凳支起一扇床板当床铺。

那时的县委大院,只有一个大食堂,按点开饭,过时不候。习近平和大家一样,每到饭点,就拿着饭盆排队。

夏天,室内酷热难当,大食堂前的洋槐树下热闹起来。水泥板当餐桌,习近平常常和大家一起,蹲在地上吃饭。他总结说这样吃饭好:一是可以边吃边聊,相互交流;二是可以互相监督,减少浪费;三是可以边吃边谈工作,可谓一举三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习近平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

“后来,习书记的办公室搬到新办公楼二层西头南屋,干部群众在深夜常常看到他办公室的灯光。”喜欢吟诗作赋的王志敏,后来写过一首《灯窗剪影》:月明雪霁小楼东,遥望南窗烛影红。解语百机伏案牍,平常巷陌最关情。

时任吴兴公社党委书记的高文兴至今记得,1984年为上一个项目向习近平汇报的事。

一天晚饭后,他赶赴习近平办公室,到达时已是晚上9点多,习近平正和一群人研究问题。他就在外面的房间等候,这一等竟然等了三个多小时。其间,工作人员多次催习近平吃晚饭。习近平送走最后一拨人后,马上听取他汇报。“习书记对我说,做人要后退一些,抓工作要抓牢抓死。”这句话让高文兴终身受益。

因为忙于工作,习近平经常无法按时吃饭。散会晚了,从食堂拿两个馒头、一块卤豆腐,就算是一餐。下乡调研回来晚了,食堂已经关门,就在办公室用小煤炉煮挂面。

知道习近平生活比较艰苦,有时碰到他下乡,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就把自家种的红薯、花生拿来让他带回去,但习近平总是委婉地拒绝。

1983年冬天,因为高负荷的工作、不规律的饮食,习近平病了。

“开始他不在意,但是高烧几天不退。到医院去看,医生要求他马上住院。习书记不同意,医生后来作出妥协:白天可以忙工作,晚上必须来输液。这样,习书记才住进了医院。”一位当时的县委办公室干事回忆道。

县委办公室的同志们来看望习近平,一脸歉意:“我们没照顾好您,让您累病了。”

习近平微笑着说:“这点小病不算什么。”3天后,他坚决要求出院,重新投入到夜以继日的工作中。

“太苦你了。”习近平的亲属来信说。

工作再繁忙,习近平都坚持学习。

“每天晚上,习书记处理完工作,就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张银耀告诉记者,习近平读书的时间大多是在晚上10点到次日凌晨2点左右。有时,下乡调研需要住上几日,他也会带上好几本书。

习近平生病住院期间,原建设日报记者郭素芝前去看望,发现他没有拿其他行李,却带着两大包书。“他一边看,一边拿笔勾划,做读书笔记。”郭素芝回忆说。

1984年,原《河北青年》杂志编辑周伟思到正定采访。走进习近平的办公室,他第一眼就看到,各式各样的书不仅摆满书架,还堆放在办公桌上、床上。

在很多干部群众眼里,习近平还是一个接地气的县委书记。

那时县委、县政府的大门是敞开的,许多老农背着粪筐就进来了。习近平的办公室,经常有群众来访,不管是谁,他都热情接待。为方便群众找他,他的门常是半开着。

习近平是一个足球迷。李亚平告诉记者,每逢重大比赛,如果没有公务,习近平都会准时出现在县委办公室的电视机前。当时电视机很少,街上的老百姓也经常跑到县委来看电视。办公室的规矩是自带板凳,来者不拒。

习近平经常和群众一起看球。看到激动处,他会不时地高喊“好!好球!”“唉!真臭!”

县委办公室的同志们觉得习近平看球时“激情澎湃”,担心损害他在群众中的形象,后来只要电视转播足球比赛,就通知门卫提前关闭大门,不让老百姓进来了。

很快,习近平察觉到了看球时的冷清,就询问起来。工作人员实话实说,习近平听完哈哈大笑,说:“不要把街坊邻居们拒之门外,以后看球时我尽量控制自己,你们也别再关大门了。”

1985年5月,习近平即将离开工作和生活了3年多的正定,前往厦门赴任。走前,他想和朝夕相处的同事们吃顿话别饭,就自掏腰包委托一位同志在家里招待大家。

10多个人围着一张大圆桌,一声声辛苦,一句句珍重,大家谈笑风生。饭桌上,一只烧鸡一碟花生米,几盘青菜和豆腐,这话别饭依旧是朴朴素素、简简单单……

2017-09-11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工作的难忘岁月(五) 1 1 河北日报 c20917.html 1 “刹住新的不正之风没有气势不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