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8版:专版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突出主线筑牢根基

—廊坊市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

突出“共建共治,共享服务”的主题,探索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多元联动治理机制、共建共治的资源整合机制和因地制宜的社区服务机制,广阳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安次区委将绩效考核向社区延伸,采取“考核+评议+评价”的方式,对考核优秀的社区班子给予两万元奖励,有效激发了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着力推进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等新兴领域基层党的建设,全市共建立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1175家,覆盖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3700家。

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将市区106个社区划分为477个网格,建立相对固定的网格管理服务团队,重点做好收集民情民意、开展宣传教育、化解矛盾纠纷、兴办惠民实事等,将党组织延伸到了城市的“神经末梢”。

廊坊市委将今年确定为“基层党建提升年”,全面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近年来,廊坊市委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注重全面统筹,更加注重系统推进,更加注重开放融合,更加注重整体效应,推进了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

廊坊市委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积极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结构、产业布局、党员流向新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互联互动、创新突破,多措并举强力推动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扎实开展,促进了城市治理体系的完善、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进一步筑牢了党的执政根基。

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把党组织延伸到城市的“神经末梢”。廊坊市按照规模适度、无缝覆盖、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原则,将市区106个社区划分为477个网格,由街道、社区干部任组长,社区党员、居民代表为骨干,吸收网格内在职、退休及流动党员参与,建立相对固定的网格管理服务团队,每个网格成员负责联系15至20户居民,每年走访不少于4次,重点做好收集民情民意、开展宣传教育、化解矛盾纠纷、兴办惠民实事等。以网格为单位,他们建立详细台账,全面掌控各类基础信息,及时反馈,对排查出的苗头性、隐患性问题,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解决。

抓实新兴领域党建,确保“两个覆盖”有形有效。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廊坊市把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等新兴领域党建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若干措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织密党的组织网络,确保党的领导辐射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各个群体。依托商务楼宇内的物业公司、产权单位等建立楼宇党组织,根据入驻单位规模大小和党员数量建立独立党组织或联合党组织,由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依托工商、税务等监管部门,将党建工作情况纳入商圈市场内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申报、年检年报”范围。通过抓好党员示范户、带动其他商户党建工作的开展。全市共建立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1175个,覆盖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3700家、个体工商户6000多家、党员13000余名,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方式推动党的工作覆盖,实现了党员、群众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强化典型示范,积极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先后涌现出富智康(廊坊)科技园党委、华夏幸福党委、新奥集团党委、荣盛集团党委等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带动了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扎实开展。

规范党内组织生活,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他们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全市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若干措施》,进一步严格和规范党内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季度召开1次支部党员大会,每月召开1次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1—2次党小组会,每季度上1次党课,并认真在《党支部工作手册》进行记录。每年12月份开展1次民主评议党员,将民主评议党员结果作为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每季度或半年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交流思想、总结经验教训,教育引导党员守纪律、讲规矩。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安排,定期集中开展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在搞好思想发动、征求群众意见、开展谈心交心、撰写党性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组织党员逐一进行分析评议,推动了全市城市基层党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

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廊坊市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健全居民自治机制。将“四议两公开”机制引入社区管理工作,保证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和居民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推进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完善党员、居民代表议事制度,建立党员民主评议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制度,加强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探索“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推行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为主体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社区党支部依照组织程序,吸收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中的党员担任专职或兼职社区支部委员,共同研究社区治理事项,协商社区公共议题,解决社区重点问题。推进社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社区法治建设步伐,全面推进法治社区建设,积极发挥法官、警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作用,深入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法律进社区,切实增强居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聚焦优化服务,不断增强城市居民的获得感。他们把经常性服务与集中性服务相结合、普遍性服务与重点帮扶相结合,着力解决居民急需、个人和家庭难以承担、市场机制又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的问题,着力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使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热爱党、跟党走。明确服务重点,开展文化、科技、卫生等“五进社区”活动。各街道社区通过设立服务窗口、开通求助服务热线、发放服务卡、开展奉献日活动等形式,向社区群众提供水电维修、医疗保健等家政服务。社区干部与特困家庭结成1800多个帮扶对子,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有所帮。创新服务方式。市、区两级财政列支1200余万元专项资金,补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开通社区养老呼叫服务网络系统。目前,全市已有30000余名老人,500余家服务企业加入呼叫系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已覆盖市区90%、全市70%以上的社区。畅通服务渠道。积极推广“互联网+党建”“微党建”等做法,探索建立以互联网为依托、以APP软件为载体、以手机为终端的城市基层党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便民服务、党建服务集成上网,强化线上线下服务有效对接融合,努力让信息多走路、群众少跑腿。

强化统筹推动,构建区域共建互补格局。注重从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入手,打破条块分割的围墙和壁垒,推动区域内各行业党组织互联互通互动、共驻共建共享。组织联建——在中心城区街道建立“大工委”、社区建立“大党委”,吸收1200余名驻区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建立互联互动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双向互动——建立联席会议、述职评议等制度,定期研究部署辖区党的建设、社会治理等工作。探索实行驻区单位评先评优征求街道社区意见,实施在职党员在社区表现负面清单制度,提高驻区单位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资源共享——通过签订共建协议书、制定项目清单、服务双向认领等,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对接需求、资源共享。去年以来,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围绕活动阵地双向开放、党员联合培训、困难家庭帮扶等开展共建互补活动900余场,实现了阵地共用、党员共管、服务共做。

配强党组织书记,培养壮大城市基层骨干力量。按照“群众信得过、服务有本事、治理有办法”的标准,廊坊市大力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通过采取把社区中的优秀党员干部选举为党组织书记,将街道年轻后备干部选派到社区担任党组织负责人,选聘大学生到社区等方式配齐配强以社区党组织书记为代表的城市基层骨干力量。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部纳入事业编制管理,享受同类人员待遇。目前,全市社区党支部书记大专以上学历、40岁以下分别占到82.1%和86.8%。他们将城市基层党务工作者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了市、区、街道三级培训网络,市委组织部每年举办街道社区干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务干部示范培训班,通过理论辅导、外出考察、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城市基层党务干部的综合素质。

建强活动阵地,补齐基层党建硬件短板。持续实施社区活动场所达标提升行动,多渠道解决社区活动场所面积狭小、设施简陋的问题。盯紧开发商预留,将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市、区两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城市社区严格按照每百户30平方米、最低不少于500平方米的标准由开发商无偿提供社区工作用房。盘活现有资源,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将近年来机关事业单位清理腾退出的办公用房,通过划拨、置换、调剂等方式提供给社区使用,既改善了社区办公条件,又有效防止了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购置租赁共建,通过购置、租赁、与驻区单位进行共建等方式,解决好老旧小区社区用房紧张问题。在此基础上,市、区财政投入600余万元,为各社区配齐各类办公设施、电教设施、党报书刊及各项党建规章制度等。目前,市区106个社区中,活动场所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97个,其中500平方米以上的39个。在各社区建设了高标准的便民服务中心,将47项与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

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党建工作保障水平。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补充的经费保障体系。落实好社区办公经费,他们将社区办公经费、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根据社区规模大小,按照每个社区每年不低于10万元的标准进行列支。对政府事权范围内的事项,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补贴社区相应工作经费。建立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制度,2016年以来,市、区两级财政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为每个城市社区每年提供不少20万元的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增强了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建立社区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按照上年度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标准,确定社区书记报酬待遇。将绩效考核向社区层次延伸,将社区党的建设、社会事务工作等五方面内容列入重点内容,采取“考核+评议+评价”方式,实行百分制考核,通过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

严格落实党建责任,激发各级抓党建工作的内在动力。廊坊市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县(市、区)委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城市基层党建主业主责意识,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从严从实、深入开展。将城市基层党建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并作为县(市、区)委和街道党(工)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县(市、区)、街道、社区三级书记抓城市基层党建问题、任务、责任“三个清单”,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市委组织部对照清单内容定期督导要账,发现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落实。严格落实省委提出的约谈、建档、反馈、问责、通报、函询“六条追责办法”,对重点工作推进缓慢、难点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整改问题久拖未改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激发了县(市、区)委和街道党(工)委抓城市基层党建的内在动力。

(丁彦志)

2017-09-12 —廊坊市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 1 1 河北日报 c21267.html 1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突出主线筑牢根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