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9版:深读周刊·人物

[记者感言]

关注科普的“成人餐”

9月12日23时58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顺利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试验。

然而,也许是由于“档期”相撞,太空中悄然发生的这件大事所引发的新闻热度,仍远不能和苹果的新产品发布会、甚至某些明星八卦相比。

其实,类似的事情早已不是孤例。

前不久,国际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柯俊教授离世,然而,这位世界级“一代宗师”离世的网络关注热度却几乎为零。对此,人民日报官方公众号曾发文,批评某些新闻平台和网友过分关注花边新闻,对科学家关注太少。

然而,在对这种现象提出批评的同时,成年人接触科学和了解科学家的渠道相对不足这一现实,也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移动终端的普及,成年人正成为移动阅读的主力军。在传统上,很多人认为科普仅仅是学校教育的延伸,科普被看成青少年、儿童的专利,成年人一直不是科普的主体对象。加上这个群体的科学素养相对缺乏,群体科学氛围不够浓厚,科学领域话题网络遇冷,也就可想而知。

现实生活中,大到耸人听闻的基站辐射,小到对酵素、胶原蛋白等各种保健品的盲目追捧……大多数人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仍亟待提高。

其实,现代科普的受众应该是全体国民,日益加速的科技创新,正使得成人科普变得迫在眉睫。让成年人树立科学思维,也是杜绝网络谣言产生和传播的根本所在。

有研究表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而据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6.2%,还不能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

不过,变化正在产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问卷调查显示,如今,“微科普”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粉丝。90.0%的受访者平时会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看与科普有关的小知识,70.6%的受访者认为要大力提倡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微科普”。

脑洞大开的话题,幽默的语言,贴近热点的议题,果壳、科学松鼠会、丁香医生等科普公众号在频频引爆“10万+”的同时,也传递着一种平视的、双向交流的、动态性更强的现代科普概念。

儿童科普主要是建立科学思维和质疑精神,成人科普则更侧重具体事件的解疑释惑。这些科普微信公众号的火爆,既准确把握了成人对科普的需求,也弥补了传统科普覆盖面不足的问题。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和信息传播形式的发展,让科普在提高全民素质中发挥更大作用,需要我们在已有的科普形式上,针对群体特点,建立更加立体的科普传播网络,既能精心烹制出科技馆、科学童话这样的“儿童餐”,也能提供贴近社会热点和形式灵活的“成人餐”。

文/记者 周聪聪

2017-09-21 [记者感言] 1 1 河北日报 c23434.html 1 关注科普的“成人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