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5版:新闻纵深

聚焦“砥砺奋进的五年”

河北元素闪耀大型成就展

□记者 董立龙

阅读提示

从9月25日开幕,到10月28日下午,“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参观人数累计已突破100万。

这是一个高规格的展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共北京市委在北京展览馆联合主办。

这是一个精彩纷呈的展览。展览综合运用了图片、文字、视频、实物、模型、互动体验等形式,让五年辉煌成就更加生动可感。

这也是一个让人心潮澎湃的展览。参观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国家发展的日新月异、人民生活的今非昔比、社会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更加坚定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就在这样的展览中,河北元素不断出现。记者日前走进展览,寻觅闪耀在展览中的那些河北人和河北事。

河北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河北发展亮色

走进北京展览馆“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序厅,迎面的屏幕上,一部名为《砥砺奋进 不忘初心》的专题片正在循环播放。

这部片子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走过的足迹和给中国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这是整个展览的序篇。就在其中,河北元素不时闪现。如果说镜头中的西柏坡,代表着过去,标志着新中国从何处走来,那么屏幕上的雄安新区,则象征着未来,昭示着一项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开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就在这样的历程中,河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聚焦经济建设的第二展区,集中展示了河北所迎来的战略机遇。

一张习近平总书记实地察看雄安新区核心区概貌的照片,吸引了很多参观者驻足。照片拍摄于今年2月23日上午,在安新县大王镇小王营村,总书记走进一片开阔地,极目远眺。这里就是规划中的雄安新区起步区的核心地块。

新华社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历史瞬间。而今,定格这一历史时刻的大幅照片,就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版块的主打片出现在展览中。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河北千载难逢、最大最现实的发展机遇。把握机遇,河北着力下好交通、生态、产业“先手棋”,取得了很多突破。

展览中就此选择的代表性进展,均有河北元素。京津冀城际铁路规划示意图,展示的是区域交通正在实现和即将实现的美好愿景;张北草原天路,展示了河北持续加大生态建设保护力度,加快建设京津冀生态涵养区的成效;而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则以河北引进的体量最大的产业协同项目,显示了产业协同的成果。

过去五年间,燕赵大地上,很多地方都留下了总书记的足迹。从正定县塔元庄到唐山市祥富里社区,从坝上草原的张北县德胜村到太行深处的阜平县骆驼湾,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彰显着总书记对河北的关爱,也激励着河北更加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理念已经有了重大改变。因此第二展区的标题,即为“践行新发展理念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版块,一张示意图展示了国家所确定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借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河北也跻身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中。

展览还重点介绍了正在打造的以北京为创新核心、天津为综合支撑、河北做承接转化的大数据产业一体化格局。目前,京津冀大数据走廊加速形成,图片展示中的坐落于廊坊的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就是其中的重要支点之一。

河北行动:改革创新成为河北新的发展动力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的模型出现在第二展区,成为参观者停留时间最长的区域之一。很多人打开手机,不断地把自己、家人和列车的模型装进镜头。

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河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象征——在河北,装备制造业早已超过钢铁业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

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是历史赋予河北的重任。过去五年,河北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中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曹妃甸的循环经济,从全国129个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示范试点中脱颖而出,成为展览选择的案例。

在所展示的示意图中,水资源的重复利用,以及高炉水渣、钢渣等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成为连接钢铁、化工、建材、机械装备等工业的重要媒介,使得曹妃甸的整个工业体系以更清洁、更环保的新姿态紧密联结在一起。

整个展览中,类似这样的河北案例不胜枚举。

在国土资源部拍摄的有关土地整治的专题视频中,阜平因为在“土地整治+脱贫攻坚”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而入选。

在渤海粮仓展台,一位来自沧州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介绍,展台展示的正是沧州项目区探索的“利用咸水、节约淡水、改良低平原盐碱地和中低产田”的新技术。

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版块,世界最大的在投风电场塞罕坝风电场和全球规模最大的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双双亮相。其中,前者年发电量26亿千瓦时,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8万吨,减少灰渣、烟尘排放116万吨。

参观时,一位小朋友兴奋地拉住妈妈,指着风电场模型说:“妈妈,妈妈,这是咱们看到过的风车!”“宝贝,这个地方你也去过哟!”妈妈则帮着回忆,“还记得吗?那个地方的天特蓝、水倍儿清、草真绿!”

入选展览的河北元素中,“试点”“示范”成为热词,这显示出过去五年间,河北不断向改革创新寻求发展动力。

2013年8月,省海事局在秦皇岛海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巡航值守工作,以查处船舶污染,确保水域清洁,为环境资源司法保障积累了经验。

2014年10月,涉县探索基层版“大部制”改革,将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局合一,降低创业门槛,打破条块分割,开启了营商环境建设的先声。

2017年1月,河北省被国务院办公厅选为试点,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就此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一张张图片的背后,记录的是河北推进依法治省的重要探索,折射出的却是中国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关键节点。

河北精神:为河北改革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阶段。

展览中的数字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共完成造林4.5亿亩、森林抚育6亿亩,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这一数字的背后,有着来自河北的贡献。第六展区展示的塞罕坝百万亩林海,就是其中的典型。

2017年夏天,无数人被塞罕坝那片林海所感动——过去55年间,这里不仅培育了世界上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海,这里的三代务林人还用行动塑造了一种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林场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生动范例。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植树造林的重大成就和感人故事,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成了各级媒体的职责。

今年8月,一支由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共同组成的新闻采访团走进了这片林海,他们在现场采访的照片同样进入了展览。

过去五年间,像塞罕坝林场务林人一样,河北涌现出很多扎根基层、埋头奉献的典型,他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

“你们响应国家号召,怀着执着的理想,奔赴条件艰苦的西部和边疆地区,扎根基层教书育人,十几年如一日,写下了充满激情和奋斗的人生历程。你们的坚守、你们的事迹,令人感动。”习近平总书记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也出现在展览中,吸引参观者把视线投向那批奉献者。

2000年,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保定学院的15名毕业生毅然放弃多家用人单位的录用及继续深造的机会,带着户口选择到万里之遥的新疆且末县中学任教。

2014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总书记的回信深深激励着广大青年。

让参观者感动的还有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他的照片,和根据其事迹创作的河北梆子《李保国》的剧照,同时出现在聚焦文化建设的第四展区版块。

从大学毕业留校后一头扎进太行山,这位群众眼中的“农民教授”,在过去30年间,一直致力于改变河北山区的面貌。

“你用科技的力量,把荒山秃岭丢进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你用责任和担当,让贫穷困苦成为过去,让富裕文明变成现实。”人们这样评价李保国。

闪耀在李保国身上的精神光芒,以及一大批优秀燕赵儿女身上体现出的精神力量,是河北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河北改革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

2017-11-07 聚焦“砥砺奋进的五年” 1 1 河北日报 c31841.html 1 河北元素闪耀大型成就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