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0版:地方新闻·邯郸

把驻地当家乡 把村民当亲人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驻广平县牛庄村工作队扶贫记

□记 者 赵晓清 刘剑英 通讯员 赵凤山

他们,把驻地当家乡,把村民当亲人,一心带领百姓拔穷根、谋致富。短短两年,没有任何产业基础的省级贫困村——广平县东张孟乡牛庄村,发展菌棚33座、蔬菜大棚120多座,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200元跃升到8200多元。

他们,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驻广平县东张孟乡牛庄村工作队。

积极做思想工作,让村民致富的“心气儿”高起来

全村427户中,贫困户占210户,村民年人均收入2200元,贫困户年人均收入仅1210元。地处黑龙港流域的广平县东张孟乡牛庄村,村民多姓牛,但日子过得一点都不“牛”:靠种植小麦、玉米为生,村集体没收入,道路坑洼不平,夜晚街巷漆黑一片。

2015年初,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驻村工作队张志强、吕俊峰、张智勇一行来到牛庄村。工作队第一次召开村“两委”干部及村民代表座谈会,商议如何发展特色产业,村干部和群众抱怨最多的是“没自然资源、没产业基础、没致富人才”。问题摆了一箩筐,问有啥办法却没人吱声。

工作队通过调查摸排,认真研究,决定先从解决群众最盼望的事做起。由于村集体没有收入,牛庄村多年来灯不明、路难行,群众意见很大。

工作队积极争取行领导支持,仅用一周时间,为牛庄村5条街安装了70盏路灯。随后,他们又多次向交通部门申请,将牛庄村出村路和村内道路修建列入全县道路建设规划。2016年5月,长5.6公里的道路竣工,困扰村民多年的“出行难”成为历史。

灯,不仅照亮了路,更增强了脱贫信心。工作队趁热打铁,精心筛选平原农业村的扶贫项目、致富经验,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开眼界转观念。

渐渐地,村民们的议论中多了信任和期盼,致富的“心气儿”高了起来。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村民主动找工作组咨询扶贫政策、询问脱贫门路,牛庄村的脱贫信心被点燃了!

“无中生有”引入食用菌,牛庄日子“牛”起来

11月25日,牛庄村村西,一座座菌棚鳞次栉比,棚内双孢菇长势喜人,棚外几辆山东、湖南牌照的大货车一字排开,客商们正等待收购。

1号棚业主牛志国一边数着钞票,一边乐呵呵地说:“一座棚能出菇3万多斤,收入十几万元没问题。”

说起当初建棚过程,牛志国有点不好意思:“一座棚投资十几万元,万一赔了咋办?心里难免有点打小鼓。”“只要是大伙选定的,我们全力支持!”工作队多次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山东莘县等地考察,观摩食用菌种植,最后选定了双孢菇种植项目。

为筹集建棚资金,工作队多方协调,由广平县信用联社为建棚农户每户提供循环贷款8万元。同时整合入户扶贫资金,每个棚吸纳4户贫困户投资入股,年底按一定比例分红。贫困户可以优先在合作社打工,优先学习种植技术。

针对村民想致富又怕担风险的思想顾虑,工作队鼓励村干部带头建棚,倡议组建了牛庄村吉丰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降低农户种植成本和风险。

目前,牛庄村已建起食用菌大棚33座,被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确定为采购基地,最多时一天能发五六吨双孢菇。

在牛庄村辐射带动下,周边不少村庄也建起食用菌大棚,牛庄村成了辐射周边30多公里的食用菌集散地。牛庄村民有了稳定的增收产业,日子真正“牛”了起来。

把群众当亲人,带着感情去扶贫

慰问老党员、五保户,安装路灯、修道路……工作队紧贴群众需求,扑下身子帮扶,很快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村民牛海亮说,他和4户村民最先尝试发展蔬菜大棚。但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第一茬菠菜亏了本,大伙儿把全部希望寄托在第二茬西瓜上。

“西瓜眼瞅着快上市了,收购商却反悔了,大家一下子傻了眼。”无奈之下,牛海亮找到了工作队。“西瓜就是村民的柴米油盐、孩子的学费,更关键的是,这几户能否挣到钱,直接影响村民对建大棚的信心。”于是,工作队当起“瓜贩”,利用一切机会向单位领导、同事、亲友推销西瓜,终于让瓜农们拿到大棚带来的第一笔收入。

他们还抓住时机,同瓜农们一起分析西瓜滞销原因。就这样,牛庄村另一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日益升蔬菜专业合作社诞生了。目前,合作社入社农户60余户,带动贫困户20多户。

2017-12-13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驻广平县牛庄村工作队扶贫记 1 1 河北日报 c39260.html 1 把驻地当家乡 把村民当亲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