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3版:要闻

众忆老吕 ①

“为百姓服务,他是杂家里的专家”

——记者眼中的吕建江

□记者 尹翠莉

“我现在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把老吕的事迹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1月15日晚,燕赵晚报记者董世杰再次拿起笔,赶写吕建江的稿子。

可是写到深夜,董世杰也没完稿。“喉咙里像堵着棉花,泪水不由自主地往下流,脑海里全是老吕那张熟悉的脸。”

“老吕是井陉人,我是山西人,说话口音很相近,都是部队转业的,所以我俩格外有话聊。”董世杰说,第一次见吕建江大概是十年前了,“笑眯眯的眼,胖嘟嘟的脸,当时感觉这个警察接地气、特和气。”

“你们写新闻稿不是讲究5个W吗,你教教我,微博140个字,怎么才能把事儿讲清楚。”吕建江刚注册微博时,经常向董世杰请教。

可作为“老师”的董世杰,想起吕建江来,甚是“惭愧”。

有次写稿,董世杰笔误,把“老吕叨叨”写成了“老吕叼叼”,“白纸黑字就那么印了出来,自己丢人不说,关键对不住老吕啊。”董世杰发现后赶紧给吕建江道歉,吕建江听后大笑,还打趣董世杰:“普通话不好拼音就不好,你也用的五笔打字吧?难免的!”

在省会媒体圈,认识吕建江的记者不少,没一个不说他好的。

提起老吕,石家庄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民生关注》的记者胡光感慨颇多。

他第一次采访吕建江还是在2005年。给胡光印象最深的,是吕建江爱“动”。“脚不动手就在动,手不动嘴在动,嘴不动脑子也在动!”正是因为一直在“动”,他便民服务的招数才能一个接一个。

从吕建江最开始用飞信给辖区百姓发防范信息,到创建网上警务室,从微博“老吕叨叨”到微信“石门叨叨警”,从纸质挪车卡到挪车微信扫码,通过一次次采访报道,胡光见证了吕建江一步步从一个“小片警”成为“网络大咖”,也一次次被吕建江的满腔为民情怀打动。

“别看老吕网络和手机运用得那么熟练,可他一款游戏也不会玩儿。”胡光说,他心里装的是老百姓的事儿,老百姓需要什么,他就学什么;老百姓在哪里,他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吕建江不光热心肠还有真本事,不仅是受助群众、网友,与他打交道的记者们都深有感触。

一次,燕赵都市报记者刘涛写一篇防范电信诈骗的稿子,想到了采访吕建江。吕建江不光对刘涛问的短信链接诈骗进行了解释,还结合出现的新诈骗形式提供了防范攻略。这让刘涛十分庆幸,自己真是“采”对人了。

“在我看来老吕是个杂家,要论为百姓服务,他是杂家里的专家!”刘涛说,吕建江当过军医,经常会利用他的专业知识救助辖区百姓。不仅如此,他还自学法律,主动结识律师朋友。问老吕图个啥?他回答,经常有网友和市民因为法律纠纷问他,他不想让老百姓犯难,能帮多少就帮多少。

作为网络知名公安博主,吕建江在微博上发的一些信息,很有新闻价值,常会吸引不同媒体的记者上门采访。

报社文字记者采访,口述就能完成。电视台记者“长枪短炮”的,拍了现场录空镜,折腾下来挺累,可老吕从来不嫌麻烦。胡光记得,老吕的普通话带着井陉口音,表达也不流畅,但为了保证播出效果,他向记者一点点请教关键字词的发音,还乐呵呵地说:“警媒一家亲,我还得感谢你们帮着做法制宣传呢!”

2017年12月1日,省会很多记者的微信朋友圈都被吕建江去世的消息刷屏了。

“从得知消息到现在,我一直无法相信,曾经身边无比热心的大哥就这么走了。愿逝者安息,吕哥,一路走好,好好休息吧。”河北青年报记者耿硕在朋友圈中发布了这段文字寄托哀思。

2017年12月3日,吕建江的追悼会在石家庄市殡仪馆举行。瑟瑟寒风中,几十名媒体记者,以个人名义送他最后一程。

如今,每次路过安建桥,董世杰看到“吕建江综合警务服务站”几个字,就会心头一暖;遇到法制类问题,刘涛还会想起那串熟悉的手机号码;吕建江制作的《嘿!喵警长》防诈骗视频,胡光到现在都舍不得删……

2018-01-19 ——记者眼中的吕建江 众忆老吕 ① 1 1 河北日报 c46626.html 1 “为百姓服务,他是杂家里的专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