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1版:头版

“三界碑”看新变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乡村视角

◀“三界碑”的三面分别对应着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和河北省兴隆县陡子峪乡。记者 赵 杰摄

▼河北前干涧村的倪连江(右一)为开农家院到天津前干涧村的村民家取经。 记者 赵 杰摄

□记者 赵书华 陈宝云

“三界碑”是京津冀交界处的一座界碑。“三界碑”的三面分别对应着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和河北省兴隆县陡子峪乡。

对于寻常游客来讲,“三界碑”是个有意思的景点;对于生活在“三界碑”下的三省(市)的居民来说,“三界碑”见证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给他们生活带来的种种新变化。

新春来临,记者在“三界碑”一带采访,记录着这里的新人新事,感受着这里的新变。

(一)

前干涧,不是一个村庄的名字,而是两个村子的。一个是隶属于河北的兴隆县陡子峪乡前干涧村,一个是由天津市管辖的蓟州区下营镇前干涧村。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倪连江清楚地记得,他们原来就是一个村。后来,北京、天津、河北行政区划调整,前干涧就成了两个村了。

虽然分开了,但相同的地理条件和生活习惯,满山满沟连成一片的栗子树、核桃树、梨树,很长时间内,让他们觉得两个村就是一个村。但是,数年前,两个前干涧村的差距一直很大。

拿道路来说,通向天津市蓟州区前干涧村的道路不仅开阔平整,而且经过拓宽提升,已经成为一条旅游公路;而通向河北前干涧村的道路,却还是一条窄窄的砂石路。两个前干涧村都缺水,但天津前干涧村早在40多年前,村民已经吃上了深井水,而河北的前干涧村,几年前才基本结束吃“房檐水”的历史。

最能显示两地差异的,还是旅游业:同守一片青山,隶属于天津的前干涧村近几年在政府的扶持下,乡村游发展得红红火火;而隶属于河北的前干涧村一直还有待开发。村里的人们常常看着各类小汽车穿村而过,知道那上面载着去天津前干涧村的农家院度假的城里人,但没有人想到过这和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直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咱河北前干涧村为啥不能像天津的前干涧村一样,通过搞乡村游富起来呢?

(二)

2月11日上午,倪连江将在村口的天津河北分界处迎到的记者,交给在村委会大院等候的兴隆县陡子峪乡前干涧村村委会主任刘海燕。

56岁的刘海燕,曾因年过半百回村自费为村民打井修路而成为媒体报道的对象。听说记者前来采访“三界碑”下三地生活的变化,她难掩喜悦:“现在好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切都加速了!”

2012年,在外经商多年后回村担任村委会主任的刘海燕,为了打通前干涧村到相邻龙门村的道路,自己出资购买钩机、铲车,并垫付200多万元,为村里修了一条6公里长的水泥路。“今年,政府出钱,我们修的水泥路就要升级为柏油路。这样,就和天津前干涧村的道路完全对接上了。”刘海燕说。

而前干涧村找水的历史,曲折堪比电影《老井》。“总是失败,从2012年开始,村里雇佣了多个打井队,至少打了7个干眼。”不服输的刘海燕,一直不肯放弃,终于在2015年底,打出了一口深水井。“今年开春后,由政府出资给我们配套,铺设管道,到那个时候,我们全村都可以吃上深井水了。”刘海燕说。

(三)

在倪连江的带领下,沿着前干涧村修建的水泥路,再爬过一段“野长城”,记者到达了位于山顶部的“三界碑”。

(下转第二版)

2018-02-2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乡村视角 1 1 河北日报 c53541.html 1 “三界碑”看新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