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7版:要闻

省委省政府印发《河北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

(上接第六版)不断创新共青团组织设置,活跃基层团组织,尊重青年主体地位,更多更广地覆盖新兴领域青年和流动青年,完善青年社会参与的基本组织依托。切实增强广大共青团员先进性、光荣感,自觉在引领青年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发挥模范和凝聚作用;推动青联组织带领各族各界青年在大团结大联合中实现共同发展;推动学联组织引导学生追求进步、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更好地联系、服务和引导青年社会组织,通过提供资金、阵地、培训等方式扶持青年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促进青年有序社会参与。支持共青团、青联、学联依法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更好参与青年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支持各类青年社会组织立足自身优势,以合适方式参与政府购买服务。重点发展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青年社会组织,建立完善民政部门和共青团、青联等群团组织及有关职能部门协同发挥作用的管理机制。

2.着力促进不同青年群体更好实现社会融入交流融合。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在青年社会融入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青少年自强自立,为青少年接触社会、开展社会交往创造更多机会、提供有效指导。创造条件推动不同阶层、不同领域青年群体进行经常性对话交流,增进理解、认同和包容,舒缓社会压力,融洽社会关系。帮助解决重点、新兴领域青年群体的实际困难,增进新生代农民工、青年企业家、青年社会组织骨干、青年新媒体从业人员、高校青年教师、归国留学青年等群体的政治认同和社会参与。积极促进在内地就学、就业少数民族青年和进城务工青年及其子女的社会融入,帮助他们更快适应当地习俗、更好融入所在社区。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主动联系新的社会阶层青年群体,吸纳他们中的优秀分子进入组织体系。充分发挥青年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独特作用,吸引和带动青年广泛参与各类社会服务,不断培养和提升社会化技能。引导青年正确认识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防止沉迷网络。积极落实中央和国家港澳台青年交流计划和国际青年交流计划,推动增强港澳台青年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拓宽青年参与国际交往的渠道,为我省青年开展港澳台和国际交流合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3.引领青年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支持共青团、青联代表和带领青年积极参与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社会有关方面各类协商,就涉及青年成长发展的重大问题协商探讨、提出意见、凝聚共识。探索建立有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少年事务联系机制。鼓励青年参与城乡基层群众自治,推动完善民主恳谈、民主议事制度。推荐优秀青年代表担任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人民调解员等,依法履行相关职责。完善党委和政府与青年社会组织沟通交流机制,把对青年社会组织的管理和引导纳入法治化轨道。鼓励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围绕国家整体发展战略需要,深化各类建功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激励青年积极创新。组织开展环保主题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引导青年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共建生态文明,共创美丽河北。组织动员广大青年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为贫困地区改善区域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充分发挥教育和就业创业在青年脱贫中的重要作用,促进贫困青年早日脱贫。鼓励、支持并深化各类青年参与扶贫等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八)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发展目标:推动青少年权益维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得到全面贯彻实施。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行为受到有效打击和遏制。

发展措施:

1.推动完善和贯彻青少年权益维护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和研判青年发展状况,监督涉及青年发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代表青年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推动在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中增加有利于维护青年普遍性权益的内容,及时有效解决青年实现发展权益面临的现实困难和突出问题。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教育、卫生、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领域涉及青少年权益的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切实保障青年合法权益。推动电子商务、个人信息保护、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等法律法规实施,严格落实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有效防范暴力、色情、赌博、毒品、迷信、邪教等腐朽没落文化和丑化党和国家形象及革命先烈的信息传播。积极推动《河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和《河北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出台。

2.健全青少年权益保护机制。拓展青年权益表达渠道,充分发挥共青团、青联组织代表和反映青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的作用。建立青年权益状况舆情监测体系和舆论引导机制。支持共青团建设青少年维权工作网络平台和12355青少年服务台,将法治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相结合,带动青年社会组织、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积极参与维护青少年权益。深化“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基层青少年维权工作机制。加强对困难青年群体、进城务工青年及其未成年子女等群体的关爱和权益维护工作。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网络,鼓励和支持法律服务机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等依法为未成年人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和援助。健全未成年人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加强监护缺失、受到监护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

3.依法打击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行为。贯彻落实涉及青少年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拐卖、性侵害、遗弃、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大力开展青少年禁毒工作,依法惩处涉及青少年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涉校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网络领域综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类涉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

(九)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发展目标: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全覆盖,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成长环境进一步净化。形成比较完善的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格局,建立针对有严重不良行为和涉罪青少年进行教育矫治的有效机制,青少年涉案涉罪数据逐步下降。

发展措施:

1.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使青少年明确基本的法律底线和行为边界,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积极开拓第二课堂,配齐配强中小学校兼职法治副校长、辅导员。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在司法办案、行政执法、法律服务过程中面向青少年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和平安建设内容,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注重运用网络新媒体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统筹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发展壮大青少年普法工作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2.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清理和整治社会文化环境,加大“扫黄打非”“护苗专项”“净网专项”工作力度,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和非法出版活动,加强对影视节目的审查,强化以未成年人为题材和主要销售对象的出版物市场监管。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和安全防范工作,严格落实禁止在中小学校园周边开办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娱乐场所、彩票专营场所等相关规定。依法采取必要惩戒措施,有效遏制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案(事)件发生。净化网络空间,完善网络文化、网络出版、网络视听节目审查制度和市场监管,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整治网络涉毒、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推动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服务管理,依法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依法取缔无照场所。

3.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大力推进“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推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列入各地工作规划和财政预算,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在全省县级地区全面推开并不断深化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明确各类群体工作重点,建立覆盖完整、切实有效、主责清晰、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化家庭监护和学校教育职责,防止青少年脱离与家庭、学校的联系,出现不良行为时能够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积极推进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研究建立符合条件的涉案未成年人进入专门学校接受教育矫治的程序,完善专门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矫治水平。积极开展涉案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充分发挥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作用,对包括涉案未成年人在内的重点青少年群体提供困难帮扶、法治教育、法律援助、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专业服务,各有关部门要为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就学、就业等提供帮助。

4.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深化未成年人司法改革,全省各级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专门机制建设,明确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在侦查、起诉、审判、刑事执行涉及未成年人案件中,落实社会调查、心理疏导与测评、分押分管、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强制辩护、合适成年人参与、当事人和解、附条件不起诉、分案起诉、法庭教育、回访帮教、犯罪记录封存、分类矫治等特殊保护制度。改革完善未成年人收容教养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未成年人帮教基地。探索附条件不起诉、适用非监禁刑、特赦的未成年人以及解除收容教养和其他刑满释放的青少年安置工作机制。

(十)青年社会保障

发展目标:社会保障体系充分覆盖青年急需的保障需求,并在各类青年群体之间逐步实现均等化。

发展措施:

1.不断完善针对残疾青年的社会保障和救助政策。对残疾青年急需的保障需求,增强精准化、专业化服务,完善残疾青年康复、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服务保障政策。推动残疾青年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依法保障残疾青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权利。探索构建“社工+志愿者+社会组织”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机制,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开展残疾青年帮扶工作,营造全社会关爱、帮扶残疾青年的社会氛围。积极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工作,大力支持青年社会组织参与,增强基层社会残疾青年救助服务能力。

2.加强青年社会救助工作。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健全救助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确保流浪未成年人得到及时救助保护、教育矫治、回归家庭和妥善安置,最大限度减少未成年人流浪现象。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文化和法治教育,强化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治,帮助其顺利回归家庭。加大临时救助政策的落实力度,解决包括进城务工青年在内的困难青年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统筹救助资源,为家庭困难的失学、失业、失管青年提供就业、就学、就医、生活等方面的帮助,确保困难青年受助及时。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结合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类开展学业辅导、贫困救助、医疗救助、权益维护、心理辅导、假期照料等帮扶工作。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为进城务工青年与其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提供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帮助。

三、重点项目

1.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全省青年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中选拔一批骨干作为培养对象,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着力培养一批对党忠诚、信仰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通过规范培养时限、科学安排内容等途径健全培养机制,要注重后续跟踪培养,动态调整培养方式,充分发挥骨干力量对全省各界各行业青年的示范带动作用。分省、市、校三级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每年培养不少于1万人。

2.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程。坚持不懈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推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在高校、中学建立“燕赵青春学习会”,引导全省青年深入理解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自觉维护和捍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为河北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夯实青少年思想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年教育全过程,搭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文化熏陶等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在专题培训、宣讲团巡讲、体会分享等传统学习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网上学习、网上答题等活动,充分调动青年学习的热情,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公民道德宣传,利用“向上向善好青年”分享团走基层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先进青年典型事例,开展社会道德实践,并在各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推动典型事例得到传播,用榜样的力量引导青年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诚信互助、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引导青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贯彻、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深刻挖掘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引导青年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3.青年体质健康提升工程。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加速青年体育社团组织规范发展,拓展提升青年体育赛事活动。集中打造青年群众性体育活动载体,广泛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和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大力推动校园足球发展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要保证每周1节、3次以上大课间足球活动。鼓励学校建立班级、年级、学校足球队或足球俱乐部,建立健全校园足球联赛体系。构建足球特色学校和青年训练营相结合的新型足球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足球特色学校特殊升学政策,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相衔接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到2025年,全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3000所左右,建立2—3个省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训练营)。促进青年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选择合适的青年参与业余训练,提高青少年运动员注册规模。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青年公益体育活动和运动项目技能培训,鼓励青年经常性参加各类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活动,力争使每个青年具备1项以上体育运动爱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引导青年树立健康促进理念,在健康促进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青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校和青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改革完善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体系,完善学校体育考试评价机制。完善青年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建立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制度,健全学生健康体检和报告制度,倡导青年形成良好的饮食、用眼和睡眠习惯,控制肥胖、近视、龋齿等常见病的发生率。探索青年校外体育辅导员队伍培育工作,推进青年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工作,激励青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4.青年就业见习计划。全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要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广泛联系相关企事业单位,建设一批高质量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力争每年征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2万个以上,并通过公众媒体、网络平台进行发布。组织“见习助就业、牵手毕业生”活动,开展见习岗位进校园、见习岗位双选会等活动,对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进行帮扶引导。落实见习基本生活补助企业先垫后补的办法,每月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参与就业见习青年发放基本生活补助,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和民族自治县可将就业见习对象范围扩大到离校2年内未就业中职学校毕业生。

5.青年文化精品工程。支持青年文化精品创作推广,支持青年文化创意赛事及文化体验,支持青年文化创意人才培养。鼓励创作生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青年题材文艺精品,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青年网络新媒体产品展播平台。推广一批有影响力的青少年文艺节目作品。在省级文化、出版类评奖推荐活动中,每年向青年推荐优秀影视、网络、动漫文化作品不少于30小时,图书、报刊文字量不少于100万字,应用类网络游戏不少于1部,网络音乐不少于5首。

6.青年网络文明发展工程。深入推进“阳光跟帖”行动,引导全省广大青年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理性上网,争当“河北好网民”。鼓励全省广大青年加入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持续广泛、强有力、有针对性地发出青年好声音。加强互联网企业、社会组织、文化机构党组织、团组织建设,鼓励制作推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青年喜欢的网络新媒体文化产品。加大对河北省青少年新媒体协会等青少年新媒体领域社会组织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大对青年门户网站、青年公益组织专属网站以及“两微一端”平台的建设扶持力度。开展河北省青少年网络文化产品征集活动,发掘、吸收、培养各方面的青年网络人才,打造、推广一批思想主题鲜明、具有河北特色、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产品。倡导网络公益活动,使互联网空间成为青年成长的温馨家园。

7.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及志愿者行动。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步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在求学、就业、创业、婚恋、消费、金融等方面,依托“志愿中国”等信息系统对优秀青年志愿者实施联合激励和政策保障,向全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青春正能量。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使参与志愿服务成为青年的自觉和追求,到2025年实现全省实名注册的青年志愿者总数突破1000万人。不断壮大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加强对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规划、管理和指导,培养一批优秀青年志愿者队伍,扩大基层志愿服务组织覆盖。培养一批能够在组织志愿服务、做好团队管理、加强宣传联络、整合社会资源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骨干志愿者。注重青年志愿者专业能力培养,动员各类专业人才加入青年志愿者行列,逐步建立门类齐全、管理规范,更好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性强的志愿者队伍。通过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支持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壮大,健康发展。总结梳理各地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巩固传统项目,拓展创新项目,逐步建成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式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库。加快推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与社区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组织建设、工作机制、队伍建设、服务项目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深入开展青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促进社区志愿服务纵深发展。整合各类资源,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高校等与社区建立志愿伙伴关系,进一步壮大社区青年志愿服务力量。重点培育校园志愿服务文化,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鼓励学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优秀青年志愿者,鼓励高校、中学在校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将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长、频次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先评优和奖学金发放重要依据。为优秀学生志愿者干部提供培训、学习机会,拓宽视野。巩固深化青年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大力实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助残“阳光行动”、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脱贫攻坚志愿服务工作等重点项目。深入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大学生志愿者健康行动计划,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3年内报考研究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8.青年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工程。积极实施青年民族团结交流计划,每年组织边疆民族地区青年与我省各族青年开展互访、联谊活动,鼓励不同民族青年之间结对子、互帮互助。开展高校“中华文化进校园”活动,每年在15所高校举办图片、影视展和歌舞活动,宣传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历史,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宣传各民族为祖国作出的贡献,增强各族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广大青年中开展民族常识和民族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大赛。将共青团开展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工作,纳入我省对口支援工作整体安排。

9.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到2020年建成1万人、到2025年建成1.5万人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全面参与基层社区社会工作,重点在青少年成长发展、权益维护、犯罪预防等领域发挥作用。推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在具有教育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专业培训,建设一批重点实训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单位。制定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标准,推动各级团组织以及青少年服务组织和机构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培育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逐步实现每个“青年中心”综合服务平台至少配备1名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将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组织实施涵盖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项目。完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领域的社会组织工作机制,建设人才队伍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健全青少年事务领域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联动机制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协作机制。完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相关政策配套体系。

10.青少年创客创新创业行动计划。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双创”战略,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立足点,充分发挥共青团思想引领、跨界整合、动员广泛的优势,以青少年创客培育和服务统领青少年创新创业工作,面向青少年创客发展需求,坚持组织化和社会化“两线动员”,注重自由创客、学生创客、职工创客“三青发力”,着力实施创新、创业、创客、创投“四创联动”,健全创客汇聚培养机制,完善创客创新创业阵地,搭建创业项目展示平台,拓展创投资金对接渠道,浓厚创客文化社会氛围,建设完善服务河北青少年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通过努力,到2020年,培养1万名思想活跃、创意丰富的青少年创客人才,打造200个低成本、开放式、便利化、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孵化阵地,形成省市联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的“冀青春”创客服务工作品牌。到2025年,在全省营造创客教育普及深入、创客孵化服务制度体系完善、创客精神发扬光大的创客培育工作体系。建立共青团与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教育、金融等职能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分析形势,部署重点工作,解决突出问题,协调资源力量,努力在全省构建起人才汇聚、服务完善、对接畅通、社会活跃、品牌鹊起的青少年创客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的良性工作局面。

11.奉献冬季奥运会行动。围绕北京冬奥会筹办志愿服务工作,注重冬奥会竞赛项目分项专业青年志愿者培养,积极动员医学、小语种等各类专业人才加入青年志愿者行列。以“激情冰雪、青春冬奥”为主题,广泛开展冬奥文化传播、冰雪运动推广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开展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冰雪进校园活动,开展“奥运知识进课堂”“冬季运动知识进课堂”“冬季运动进校园”及“国际冬残奥学校日”等活动,在有条件的地方将冰雪运动纳入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冰雪知识公开课“双百双万”活动,每年选择100所学校,开展100场公开课,覆盖1万名学生,影响1万个家庭,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家庭参与冰雪运动。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校外冬季健身运动,熟练掌握1—2项冬季运动技能。

12.“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青年建功”行动。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推动在学生教育资助、青年创业就业、地域产品推广、金融创业扶持、社会资源对接等方面实现突破。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评选通过自身努力创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的优秀自强青少年,倡导自力更生精神;积极实施希望工程“温暖午餐”等公益项目,提高贫困地区小学生健康保障水平;实施青年电商创业行动,省、市、县三级每年开展以农村青年为重点的免费青年电商培训100场,增强青年创业就业技能;开展乡村振兴青年致富带头人评选工作;广泛开展“我为家乡农产品代言”、为贫困地区儿童免费上保险、建设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亲情小屋”、组建暑期大学生扶贫小分队、与贫困地区少先队员“手拉手”、整合京津优质资源加强东西部脱贫协作力量等帮扶行动,组织动员各界青少年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13.国际与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工程。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全省青年主动融入我省新时代对外开放大局,立足京津冀、放眼国内外,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国际市场开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推动我省青年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筹办北京冬奥会等重大历史机遇,在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经济等各领域全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优秀青少年代表参加省内组织的国际交流出访人次。进一步扩大与港澳台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提升交流质量。组织青年积极参加港澳青少年实习实践、体验营、训练营和形式多样的交流考察活动。支持河北青年积极开展常态化的结对交流和项目合作,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内地与港澳台青年社团负责人圆桌会议、青年联欢节等活动,促进交流,增进友谊。

四、组织实施

1.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在省委的领导下,建立推动规划落实的联席会议机制,团省委承担协调、督促职责。全省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关心、支持青年事业的发展,注重加强青年发展规划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负责推动规划在本地的落实,协调解决规划落实中的问题,市县两级团委具体承担协调、督促职责。在规划实施中,要积极回应和解决青年关心的问题,多为青年办实事。

2.充分发挥全省共青团在维护青年发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要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部署要求,全面推进自身改革,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始终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切实代表和维护青年发展权益。同时,要引导青年识大体、顾大局,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服务青年发展阵地建设。引入市场机制,以建设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和打造“身边的共青团”为目标,线上大力推进“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和高等院校全覆盖,努力构建全社会资源帮助、服务全体青少年的新格局;线下大力推进青年中心建设,扩大青年中心覆盖的青少年群体,进一步充实青年中心服务内容,建设青年中心资源库,完善和增设学习实践、文化艺术、公益慈善、交友联谊、体育休闲等服务板块,扩大青年中心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广泛开展示范性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创建活动,促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的规范化建设,推出一批联系服务青少年作用突出的示范性服务平台,带动全省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蓬勃发展,充分发挥平台在承载团的工作和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联系和服务青少年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行青年中心云平台建设,加强网上网下深度融合对接,将青年中心云平台作为管理运行、组织活动、联系青年的主要方式和阵地。

4.保障青年发展经费投入。完善支持青少年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各级财政预算应该统筹相关资金用于青少年事务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强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各类服务青少年的专业化组织或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公司企业的积极作用,营造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多方投入的资金筹措机制。对各类从事青少年服务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以及各类公益性青少年教育阵地和场所等,按照国家规定给予一定资金扶持,严格落实对青少年公益项目在用地、税费等方面相关政策。

5.营造规划实施良好社会环境。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青年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宣传关心青年就是关心未来的理念,宣传青年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并使青年好声音活跃起来,为青年健康成长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导向,最终逐渐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年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推动本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

6.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监测评估机制。团省委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细化青年发展规划的任务分解,明确时间节点、进度安排、过程控制,形成有序有力推动规划实施的工作机制。实现规划实施过程系统评估和社会评估相结合,逐步建立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定期提交监测评估报告,向社会公布。建立青年发展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政府部门统计序列,定期进行统计和分析,实现动态监测,适时编制我省青年发展白皮书。

2018-05-16 1 1 河北日报 c68873.html 1 省委省政府印发《河北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