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9版:文化周刊

师度相地

姜师度开拓疏决水道后留下的运城盐湖(本报资料片)

□梁 勇

说起大运河,很多人都会想到隋炀帝,但是极少有人知道河北水利大匠姜师度。

唐代魏州(今河北大名、魏县一带)人姜师度,因“颇知沟洫之利”,宦迹遍及山西、陕西、河北等地,设计、修筑大型水利工程达数十项之多。他一心兴建水利,造福后世,被世人称为“一心穿地”“一心相地”之人。就是这位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痴心不改的河北人,因其在水利建设中的卓越贡献,而被誉为一代水利大匠,彪炳史册。

步入仕途的姜师度,长期担任基层官吏,民生疾苦了然于胸。他从狄仁杰临危受命的担当中,感悟到忧国忧民的使命责任,也涵养了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姜师度,是唐代水利工程当之无愧的大匠。唐玄宗李隆基曾经任命他为“将作大匠”。《旧唐书》《新唐书》中都有《姜师度传》,明确记载,“姜师度,魏州魏人。擢明经,调丹陵尉、龙岗令,有清白称”。

明经科,是汉代开始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到唐代是取仕渠道之一。唐代科举制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而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明经科的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还要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举出后须通过射策以确定等第而得官。

姜师度既然以明经科入仕,说明其年轻时深受儒学濡染,熟读经书,学有所长。姜师度的出生年月,史书无载,按《新唐书》记载其去世在开元十一年(723年),终年七十余岁推断,他约出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前后。

姜师度的故乡魏州,是唐代河北道首府,而河北道,是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元年(627年)所置十道之一,辖境在黄河之北,故名“河北道”。河北道管辖地域非常辽阔,包括今河南江河以北及山东、河北之地,包括河北大部、河南、山西、北京、天津的一部分。但唐代河北道北部,民族关系复杂,北方少数民族与唐王朝的关系是时归时叛。姜师度成年时,河北道处于动荡时期。尤其是武则天改唐为周,引发了北部少数民族的反对,河北道兵燹不断。

姜师度40岁左右步入仕途之时,正值狄仁杰在魏州抗击契丹的岁月。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首领孙万荣的铁骑南下攻陷冀州。武则天不得不起用被贬谪的狄仁杰为魏州刺史。狄仁杰临危受命,到魏州任后,让百姓返田耕作。孙万荣闻听狄仁杰被起用,不战而退。魏州百姓争相立碑颂德。不久,狄仁杰调任幽州都督,获赐紫袍、龟带。武则天还在紫袍上题写了十二个金字,表彰狄仁杰的忠勇智谋。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拜相,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圣历元年(698年),突厥南下骚扰河北,劫掠百姓万余人。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征讨突厥。突厥军杀俘虏,由五回道(在今河北易县西)退回漠北。狄仁杰率十万大军追击。但因漕运不济而不得已退兵。武则天又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狄仁杰奏明皇帝,赦免河北诸州百姓,使他们回乡生产。

此时,步入仕途的姜师度,长期担任基层官吏,民生疾苦了然于胸。他从狄仁杰临危受命的担当中,感悟到忧国忧民的使命责任,也涵养了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因此,他在任丹陵尉、龙岗县令期间,爱民敬业,以清廉著称。

姜师度时常感慨,当年狄仁杰北驱突厥时因漕运不济无功而返,决意修筑河渠,兴漕运。于是他开创了河北道大兴水利工程的新时期。

神龙元年(705年),是唐朝历史上一个特殊年份。这一年,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等,称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谋反,率禁军诛杀张易之兄弟,包围长生殿,逼武则天退位,拥立李显为君。随后,武则天命太子李显监国。三天禅让,李显即帝位,复国号唐,武周朝廷终结。

这场政权交替,使武则天多年培植的武氏一族受到打击。与此同时,李唐王朝人才缺乏,姜师度等一批地方官终于等到了升迁的机会,年过半百的姜师度被调到河北道任易州刺史,不久任河北道监察兼支度营田使。

《旧唐书》中描述姜师度“喜好兴建”,但绝不是喜好兴建楼堂馆所。姜师度时常感慨,当年狄仁杰北驱突厥时因漕运不济无功而返,决意修筑河渠,兴漕运。于是他开创了河北道大兴水利工程的新时期。

姜师度深入幽州各地,实地勘察,精心谋划,把多年担任基层官吏的从政经验与严谨的科学技能相结合,他以严谨的勘察、测算,科学的规划、设计,启动了唐代河北道历史上最重要的边防和水利工程。

《旧唐书·姜师度传》记载,姜师度开凿河渠“始于蓟门之北,涨水为沟,以备奚、契丹之寇”,一方面可以阻止北面奚与契丹骑兵入侵,同时还可灌溉农田。毋庸置疑,姜师度的这项工程,既是一项国防工程,也是一条造福沿河民众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

由于姜师度的杰出作为,开创了唐代河北道兴修水利的历史高峰,各地官员前赴后继,在河北开凿了一系列水利工程,构筑了河北平原历史上伟大的人工河渠水利工程体系。

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北段和永济渠,在唐代初期,为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北征高句丽、稳定河北道北部局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到了武周时期,河北道北部少数民族不断反抗武周统治,永济渠逐渐废弃,河北漕运之利尽失。

姜师度出任河北道监察兼支度营田使后,借鉴狄仁杰安抚河北的经验,誓以安边卫民为己任,决意加强长城一线幽州等地防务,并强化河北道首府与长城一线的军需漕运。

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经济学家、水利工程专家等,都具备超出常人的智慧,并且善于借鉴历史经验与教训。姜师度以明经科入仕,始终坚持读书明理,熟读儒学经典,更善于读史,从史书中获得智慧和营养。

姜师度认真研读陈寿的《三国志》,考证曹操北征乌桓前“傍海穿漕”,修建平虏渠的旧事,研究曹操开凿平虏渠的历史作用,发现唐代给营州、幽州的军需供应,都从东都洛阳沿大河(黄河)进入东海,经渤海运到辽东和河北北部。但东部沿海经常是风高浪急,海运风险很大,常出现海难。

他深悟曹操开凿利漕渠、平虏渠、泉州渠的谋略,经过实地勘察和反复谋划,决定利用曹操平虏渠故道,靠海边开凿一条漕运河道,也因此启动了一项永垂青史的唐代大型漕运工程。《旧唐书·姜师度传》记载,姜师度“约魏武旧渠,傍海穿漕,号为平虏渠,以避海艰,漕运者至今利焉”。直到五代时期,姜师度开凿的平虏渠仍然为漕运发挥着重要作用,后来在周世宗北征契丹、收复失地的战争中功不可没。

在修复平虏渠的基础上,姜师度不断为河北道水利工程殚精竭虑谋求发展。《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在贝州经城(今河北威县城北约25公里经镇),“西南四十里有张甲河,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姜师度因故渎开”。这条河渠不仅用于泄洪灌溉,造福于民,也可以接永济渠故渎,便于通漕运。

《新唐书·地理志》还记载,沧州清池县(今沧州市东南)“东南二十里有渠,注毛氏河,东南七十里有渠,注漳,并引浮水,皆刺史姜师度开”。这两条河渠的作用,历史上很少有人仔细考究。但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隋炀帝修筑永济渠之后,河北道东部形成了一道地上人工运河,高大的河堤成为东部平原的一道屏障,阻隔了发源于太行山的滹沱水、滱水(今唐河)、漳水入海通道,在沧州一带经常引发水患。姜师度在沧州开凿人工河渠,或许可算作河北道较早的人工减河,对疏浚永济渠沿线洪涝,发挥了不小作用。

正是由于姜师度为唐朝巩固河北道长城沿线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故“寻加银青光禄大夫,累迁大理卿”。景云二年(711年),姜师度转司农卿,成为唐朝主管农业的高官。

由于姜师度的杰出作为,开创了唐代河北道兴修水利的历史高峰,各地官员前赴后继,在河北开凿了一系列水利工程,构筑了河北平原历史上伟大的人工河渠水利工程体系。譬如《新唐书·地理志》记载,“(获鹿)东北十里有大唐渠,自平山至石邑,引太白渠溉田;有礼教渠,总章二年,自石邑西北引太白渠东流入真定界以溉田;天宝二年,又自石邑引大唐渠东南流四十三里入太白渠”。

姜师度以其看似平凡的匠心,每到一地都精心谋划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其“大忠若愚”的为官之道和为民谋福祉的民本情怀,令人感动。

唐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李隆基令姜师度改任陕州(治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刺史。他到任后,看到州西太原仓距黄河不远,但因河道不通,须用牛车把粮草运到河边,再登舟西运关中,颇费人力。于是姜师度勘察地形,形成了大胆的工程创意,就在高处造仓房,再从仓房开地道,使仓粮沿着管道直接注入船中,省去搬运的人力物力,堪称一项神奇的工程。姜师度也因此受到朝廷嘉奖,授太子詹事,由从三品升至正三品。

714年,唐玄宗为巩固河北道北部统治,下诏迁营州治所到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又想起了姜师度“好兴建”的特长,于是授姜师度为营田支度修筑使,到柳城主持兴建营州新城。姜师度勤政敬业,把柳城建造成一座坚固的城池,对于巩固边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元七年(719年),姜师度以年近七旬的高龄,改任同州(治所在今陕西渭南市大荔县)刺史。他到任后,引洛水灌溉朝邑(今距离大荔县东部十余公里处)、河西(今陕西韩城市夏阳村)二县农田,接着他又发现这一带自古就有一条通灵陂,但长期没得到合理利用。于是他堵截河水灌入通灵陂,使荒弃田地二千顷成为上等田,他在这里置垦屯十余所,鼓励百姓种水稻,每年可收获大米数万斤。也许正是因为这项造福黄河沿岸州县的大型水利工程举国瞩目,影响深远,因此姜师度才被召入朝堂,赢得唐玄宗盛赞,加金紫光禄大夫,赐帛三百匹,升任“将作大匠”。

当时的太史令傅孝忠因知星象闻名,姜师度因治水出名,所以当时人们说他俩“傅孝忠两眼看天,姜师度一心穿地”。

《唐会要》卷八十八《盐铁》记载:“河中尹姜师度以安邑盐池渐涸,开拓疏决水道,置为盐屯,公私大收其利。”河中府所属安邑,是夏朝故都之一,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这里拥有古代著名盐湖“解池”。开元年间,这里的盐池枯涸废弃,姜师度悯农勤政,不忍历史资源废弃,就组织挖渠引水,恢复盐湖,并设置盐屯,不仅增加了地方官府的收益,也令当地百姓从中获利,这项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到了元代,官府利用姜师度盐屯征税,还在城西盐池畔筑凤凰城,后演变为运城市,安邑由县改为镇属之。

开元十年(722年),唐玄宗下诏命姜师度与户部侍郎强循一起担任御史中丞,会集诸道按察使商议盐铁专卖之法。姜师度一生为减轻百姓赋税努力,所以对于此事的利弊,难以权衡。朝中对此事也争议不断,于是朝廷决定作罢。姜师度面对各种利益之争,深感愤懑、郁郁寡欢。开元十一年(723年),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水利大匠走完了他的一生,病逝在长安,终年七十余岁。

姜师度以其看似平凡的匠心,每到一地都精心谋划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其“大忠若愚”的为官之道和为民谋福祉的民本情怀,令人感动。《旧唐书·姜师度传》评价其“勤于为政,又有巧思,颇知沟洫之利”。民间流传的姜师度“一心相地”的说法,道出了姜师度在水利建设方面非凡的历史贡献。姜师度作为唐代杰出的水利大匠,在古代水利建设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为民造福,匠心可敬,永垂青史。

2018-06-08 1 1 河北日报 c73328.html 1 师度相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