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1版:头版

英雄本色 永不褪色

——记“隐姓埋名”37年的一等功功臣、退役老兵吴洪甫

老兵吴洪甫。 记者 陈建宇摄

□记者 邢 云 吴 韬

秋意渐浓,冀南平原丰收在望。

广宗县槐窝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循着村民指引,一座门口挂着“光荣之家”牌的农家小院映入眼帘。

“老吴,来人了。”

掀开门帘,一位老人走出来。面对我们,他把右手举到齐眉处,敬了一个军礼——满手老茧,眼神坚定,时光雕刻的面孔上,岁月刻入一道道皱纹深处。

谁能想到,眼前这位77岁的老人,50多年前,曾与战友携手两次击落美制U-2高空侦察机;谁又能想到,这位国家的一等功臣退役后严守机密,无怨无悔“隐姓埋名”37年。

他,就是吴洪甫。昔日军中英雄,今日一介农夫,但眉宇中神情里,豪气犹在。

●两次参与击落美制U-2高空侦察机

“你个‘吴大胆’,真成了导弹上的眼睛!”

一张褪了色的黑白照片,至今被老人珍藏。那是他在军中最为光荣的影像,也是当年部队留给他最为珍贵的时光。

“最右侧从上往下数第三排,看出来了吗?这个小伙子就是俺。”吴洪甫说。

只见照片上那个年轻人一身戎装,英姿飒爽。

那是1964年7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二营全体官兵的合影。

与那时比,吴洪甫老了,但眸子中依然透着军人的豪气。

1959年12月,18岁的吴洪甫作出抉择:出槐窝,当兵去!第二年,通过选拔,他成为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二营的一名新兵,担任标图员。

标图员是地空导弹部队的关键岗位,战斗中要根据敌机空情信息准确快速计算目标航迹,为指挥员最终决策及发出歼敌命令提供依据。

“标图就是在和飞机赛跑,迟标1秒、错标1厘米,空中目标就会偏出很远。”吴洪甫说。

二营历史上曾3次击落美制U-2高空侦察机,其中两次,吴洪甫直接参与。

“飞行高度2万米……”1962年9月9日7时30分,一架U-2直冲江西南昌上空而来。吴洪甫和战友们迅速进入一级战备。

8时25分,敌机进入二营火力范围。

“28,21,8。”导弹指挥车上,盯着屏幕上的光标,吴洪甫快速测算出发射距离、杀伤范围、航路捷径,并迅即传给指挥部。

“放!”

伴随短促有力的指令,3条火舌射向天空。

“砰!”的爆炸声瞬时传来——我军首次击落U-2的纪录就这样诞生了!吴洪甫等人因此荣获提前晋衔奖励一次。

没过多久,U-2上有了预警装置,我方雷达波束刚一锁定,其便自动察觉,好几次逃出火力网。

针对新情况,我军设计出“近快战法”:将标图员的测算时间由之前的18秒压缩至8秒,近距离发弹,让敌机插翅难逃。为实现这一目标,吴洪甫和战友们把飞机飞行高度、航线距离等常用的100多个数据烂熟于心,一旦得到空情信息,便可“看、算、报”同步进行。

进西北、下江南、战荒漠、斗山川,吴洪甫和战友们在无人区开辟阵地,在大山中挑战生存极限,等待U-2再次出现。

1963年11月1日上午,江西省上饶上空,吴洪甫和战友们再次捕捉到U-2踪迹。虽然指挥所测算的数据显示,敌机未在杀伤范围,但吴洪甫测算的数据却与之不同,他迅速标图并汇报:“三发必中一发!”

“砰!砰!砰!”所有人屏住呼吸,眼睛盯紧屏幕。

“第一次用新战法,一定要打下来。”短短十几秒,突然变得漫长——吴洪甫心跳加速,手心隐隐出汗。

忽然,显示屏上那个光标停止闪现——“近快战法”首次成功应用于实战。二营沸腾了!

结束战斗时,营长岳振华如释重负地在吴洪甫右肩上拍了一下:“你个‘吴大胆’,真成了导弹上的眼睛!”

U-2再次被击落,中央军委、国防部授予吴洪甫等人个人一等功、二营全体官兵集体一等功;二营也被授予“英雄营”荣誉称号。

●坚守“两个不能”“埋名”乡间37年

“咱应了的事就得做到。”

1965年2月,吴洪甫退役了。

临行前,岳振华特意找到吴洪甫和其他一同退役的战士谈心。

“咱是‘英雄营’,回家后谁都不许给部队丢脸。”岳振华语气严肃,“不能泄露国家军事机密,更不能给地方添麻烦,地方不安排,谁都不能闹意见,能做到不?”

“能!”众人一口回答。

接着岳振华将目光投向吴洪甫,“能做到不,小吴?”

“能做到!”吴洪甫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保证能做到!”

回到槐窝村,吴洪甫重新扛起锄头。身边的乡邻、亲友,都知道他参过军,但没人知道他当过什么兵,打过什么仗。家人收到过他立功的喜报,但因为什么立功并不清楚,问他,他也不说。

一次,妻子刘会文实在忍不住,把家门关上,偷偷地问:“家里的奖状咋来的呀?”“不都跟你说是完成指定任务得的么,别问!”看着一向和气的丈夫变了脸,刘会文从此再没敢问。

吴洪甫靠种地谋生,家里经济条件一直不宽裕。

儿子7岁时左眼受伤,借遍亲朋好友凑不够手术费用,最终落成一级残疾。

没过几年,母亲瘫痪,妻子又患上股骨头坏死,家境困难,3个孩子早早地就不上学了,开始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他也曾试着做些小买卖,可接连几次亏本……

“日子咋这么难!”有时,他也难过。特别是对儿子,每次说起来,他的心就疼。这位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大委屈都不曾流过一滴泪的老兵,不止一次对着老伴儿抹眼泪:“我不是一个好父亲。”

可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他都牢记营长说的“两个不能”。他说,“既然是兵,就得有几根硬骨头!”

一年夏天,天降暴雨,家里仅有的几间破屋被冲垮。吴洪甫顾不得危险,先把“英雄营”全体官兵的合影小心地揭了下来,回头再找立功奖状和喜报,却不知被水冲到了哪里。

妻子也跪进泥水里,俯身捞摸。吴洪甫一怔,问,“你干啥?”

“找奖状!”

“雨恁大,别找了!”

“那是军功,不能丢!”

“立的功国家都记得,没就没了吧,身子要紧!”吴洪甫把妻子拽出去,一家人扯上一块布,在雨中熬了一宿。

吴洪甫的爷爷吴玉焕,是革命烈士。他的父亲吴锡贺,曾任槐窝村民兵队长。他的叔叔吴静斋,是一名革命干部。父辈们嘱咐他:“好日子是用双手干出来的。咱家可不兴走后门。”

“出槐窝,归槐窝,默默无闻就默默无闻。”吴洪甫一直这样想,把地种好也是给国家作贡献。

征战沙场是兵,身居田园,不失“兵心”。是兵,就得守纪律!“咱应了的事就得做到。”从退役那天开始,吴洪甫一直坚守誓言。

如今,吴洪甫过着简朴的生活,却自得其乐。最常吃、最爱吃的是咸菜,常穿的是一件县武装部发的纪念衫。

●要做新时代的好退役老兵

“党和国家这么关注俺,俺只能多做点儿事,才对得起这份荣誉。”

窗外还没泛白。

一整晚,每过一会儿,吴洪甫就要起身看一眼窗。他没有想到,当年标图歼敌都没怯过场,这个晚上,却失眠了。

这是8月28日的凌晨。头天傍晚,县里通知他,这几天会有记者来采访。

“我就做了我该做的,国家却这么关注我,又是慰问,又是采访,太惭愧了……”吴洪甫说。

退伍后,吴洪甫最喜欢看军事类电视节目和军事类报刊杂志。

2002年6月,他买回一本《世界军事》,翻开杂志,读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导弹营的故事。读着读着,泪水就止不住往下掉,那上面写着:空军某部二营一举击落美制U-2高空侦察机……

吴洪甫意识到,“保密期”过了。

“这种飞机俺打下来过,俺立的就是这个功。”他跟媳妇主动说起来。那一刻,刘会文哭了,她理解丈夫这些年来的沉默。

后来,吴洪甫去县武装部查到自己的档案,再后来,又通过县民政部门办理了优抚待遇。生活一如往常,继续务农。

村里的乡亲们也是这两年才知道吴洪甫的事迹。很多人惊呆了,“原来吴洪甫是咱村里出的大英雄!”

有人劝他:在土里刨食,啥时是个头儿?你立过大功,找找战友,给自己提提待遇,给孩子们安排个工作,咋就不行?

吴洪甫笑笑:“军功,不是个人的,那是和战友并肩作战的纪念,不是用来换求好处的。”

2014年7月,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举行“沿着英雄的足迹前进”强军实践活动。文艺汇演中,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情景剧《忠诚》引起震动。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等功臣”吴洪甫。情景剧结束后,他站在台上给大家鞠了个躬。一抬头,台下战士齐刷刷地站起来,给他敬军礼……

国家没忘记吴洪甫。“省慈善总会协调省优抚医院,免费给媳妇做手术治腿;县政府帮着盖了院东边的新房,一分钱也没让俺花;还被评为‘广宗好人’‘邢台好人’……”吴洪甫说这些年受到的帮助和关心太多,自己数不过来。

“党和国家这么关注俺,俺只能多做点儿事,才能对得起这份荣誉。”最近几年,除了当校外辅导员,在重大节日里,吴洪甫都要给县里的中小学生讲爱国主义课。他还拿起扫把,踏上了维护村容村貌的“新战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听党话、跟党走,做新时代的好退役老兵!”临别时,吴洪甫拿出一张纸条,一字一顿给记者念了出来。那是他在今年8月1日,面对那张珍贵的黑白照片立下的誓言。

吴洪甫说,那上面的字是他一笔一画写的,就像他坚守“两个不能”誓言37年一样,这几句话就是他以后一定要做到的。

2018-09-07 ——记“隐姓埋名”37年的一等功功臣、退役老兵吴洪甫 1 1 河北日报 c94643.html 1 英雄本色 永不褪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