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1版:文化周刊·文艺评论

灵魂栖处是吾乡——读散文集《何以为家》

□杜学峰

“故乡还在,灵魂可栖。”这是作家航月在她新出版的散文集《何以为家》扉页上写下的一句话。18岁的时候一直在从乡村到城市的路上攀爬;48岁以后的人生是从城市往乡村回归。30年的时间,从乡村到城市,从城市到乡村,这是还乡的时间刻度,这个刻度饱满了时间留下来的每一个切口。这诗意隽永的文字,同样出现在《何以为家》一书中,是作者回眸三十年人生路的经典概括。

航月原名杭月华,1966年出生于新疆哈密,1999年南下深圳发展。她18岁开始写诗,拥有25年媒体人生涯,历经从乡村到城市、从北方到南方的人生变化。她将个中片段、感悟凝结为诗歌、散文、纪实文学,《何以为家》就是在此基础上结集出版的一本记录乡村情怀的散文集。阴雨连绵的深圳雨季,航月的故乡巴里坤已是白雪皑皑。在葱绿和素裹混合的思绪里,作者将青春岁月里生活过的草原画卷展现给今天仍然怀念乡村、怀念家园、怀念真善美的人们,聊慰自己漂泊落寂的思乡之情。

《何以为家》一书分为“我回望中的草原”“从边防哨卡生出的温柔”“割不断的南方与北方”“诗意在乡村泥土里生长”四辑。分别从作者记忆中的故乡、故乡边防战士的群像、难以割舍的南北方基因以及如今乡村面貌的特写四个方面去阐述乡村与城市、北方与南方、漂泊与留守的主题,亦可看作是一部还乡启示录。

家乡,一个名字,一幅久远的画,模糊但又深刻。月是故乡明,景是家乡美。30年前作者进城寻找自我价值的实现,那时的乡村是灵魂安处的大后方。时至今日,同样有人从乡村走进城市寻找改变现状的途径,而乡村却已不在原处。空空的村子、撂荒的土地、少数的老人和带不走的孩子……乡村本应是祖孙几代其乐融融的团圆,是清晨屋顶的炊烟,是开了家门就有人问候的地方,而如今,这样的图景更多地停留在美好的记忆里。乡村是否已远离思乡人的灵魂,这是现实带来的思考。

作者在这部散文集中发挥诗人和媒体人的双重优势,在写实与写意间纵横捭阖。一面是遣词造句的空灵意象,一面是纪实详尽的浓情抒发。作者在描述故乡亲人往事时,那温柔的笔触像紫荆花般敲打着读者的心灵,从她描述的草原与乡村中,我们仿佛又回到那难忘的岁月,重拾起遗失的精神家园。

2018-09-07 1 1 河北日报 c94698.html 1 灵魂栖处是吾乡——读散文集《何以为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