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0版:深读周刊·人物

■记者手记

一个“较真儿”的学者

77岁,身高1米81的卫奇,腰不弯、背不驼,留着一把白胡子,精神矍铄,看起来像个户外运动爱好者。这本应该是一个安享天伦的年纪,但卫奇却像个科学卫士,选择在泥河湾关注着这里的一草一木。

这是个“较真儿”的老人。

日前,建设中的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立起了几头猛犸象雕塑。卫奇看后直摇头:“这种真猛犸象绝不是泥河湾的产物!”老人认为,猛犸象,又名长毛象,全身长满长毛,门齿卷曲呈缠绕状。在泥河湾盆地,尚无发现记录。

“考古遗址公园不是单纯的游乐园,泥河湾的科学性容不得半点模糊。”卫奇很快写了篇文章,利用微信推送至朋友圈。当地一位领导看到后很重视,对卫奇表示感谢。

这是个喜欢分享的知识分子。

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休,卫奇把毕生精力都倾注到了泥河湾。他把微信作为自己的新平台,开设文字性讲座,不定期推送关于泥河湾的科普文章给关注者。关于猛犸象那件事儿,就是其中的第六十四讲。

他对科学研究的态度,让人肃然起敬。

科学研究带有曲折性。“失误不可避免,但没有理由借此掩饰自己的错误。”卫奇话语中带着坦率,“我在泥河湾盆地最大的失误,就是对于上沙嘴石器地点地层性质的误判。”

上沙嘴就是1972年他和盖培发现纳玛古菱齿象头骨化石和一块石器的地方。报道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但有学者却认为该地层不属“泥河湾层”,而是晚期的河流阶地堆积。卫奇在其后的论文中认同了这样的说法。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重新对上沙嘴进行了野外勘察,发现自己在当年的论文中做了误判,该地层应该属于“泥河湾层”。他说:“现在,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亲自纠正,委实令人欣慰。”

从那时起,他开始有意识地在文章中追叙往事,厘清概念。他认为,1924年巴尔博提出的“泥河湾层”概念,已经超越了地层单位中的“层”,应该废除。

他从未停止思考。他还认为,泥河湾,虽然原本是桑干河畔的一个山庄的村名,但而今,其内涵已经十分广阔:在时间上是对应早更新世的泥河湾期;在地层学上,为泥河湾组,属于华北泥河湾期的河湖相堆积;在考古学上,泥河湾文化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类型,它代表了东亚地区旧石器早期乃至中晚期的旧石器类型。

文/记者 董立龙

2018-09-13 ■记者手记 1 1 河北日报 c95871.html 1 一个“较真儿”的学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