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7版:观点

热衷于材料“美颜术”是一种病

□蔡晓辉

标题要合辙押韵、对仗工整,最好再造几个新词来突出“亮点”;过去的工作现在拿来说,或者“将来时”变“完成时”;几段话就能说清楚的事却要写成长篇大论,搞出个“一二三四”……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工作材料套路化严重,“长、空、旧、虚”等现象仍较普遍。(据多家媒体9月25日报道)

工作汇报、领导讲话、调研报告等文字材料,是党政机关推动工作、了解实情、总结得失经验的有效载体,一份好的材料往往能对实际工作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但材料的写作应该从实际出发,真实总结工作、客观反映情况,而不应华而不实甚至无中生有。一些地方热衷于用材料给实际工作“化妆”,不仅折射出文风不佳的问题,也反映出实干精神和落实功夫的匮乏。

党的十八大以来,纠正“四风”取得重大成效。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形式主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表现在汇报工作材料上,就是有的追求“形式美”,“穿靴戴帽”成定式,“排比对仗”弄玄虚;有的“求长不求短、求全不求缺”,长篇大论、面面俱到,淹没主题和有效信息;有的“成绩不够,材料来凑”,或者“过去的说成现在的”,或者把“进行时写成完成时”……凡此种种套路,都仿佛一种“美颜术”,把实际工作的“自然肤色”美颜成了“白皙肤色”,“小眼睛”美颜成了“大眼睛”,“塌鼻梁”美颜成了“高鼻梁”。

“美颜”材料的存在,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一些地方部门单位工作不扎实,却又急于“表功”,于是就靠“美颜”材料给自己添政绩,或应付上级考核检查;少数领导干部习惯于用听汇报、看材料推进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材料撰写中的虚功歪风。但究其根本,“美颜”材料的产生和存在仍然是形式主义顽疾在作怪。

事实上,文风从来都是作风的直接反映。某个业务单位,35名干部中就有8人专门负责撰写各类工作材料,为追求形式美经常“5+2”、“白加黑”地写材料——这种做法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了真抓实干。

在9月2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要投入更多精力、下更大气力抓落实,加强领导,科学统筹,狠抓落实,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抓落实需要的是日常工作中一招不让的“绣花功夫”,而非对材料的“精雕细琢”。工作材料的“长、空、旧、虚”问题,是一个老问题,而在尤其需要狠抓落实的当下,这一老问题的存在却足以对改革发展造成新的更大“杀伤力”。

好的材料从哪里来?从实践和实干中来。“写”一份高质量的工作材料,靠的不仅仅是笔杆子,更要靠“泥腿子”;不是靠“嘴把式”,而是要靠“真刀真枪干一场”的“真把式”。因为工作作风不实,才会给工作材料“注水”;因为任务落实不到位,才会给工作材料“化妆”。消除“长、空、旧、虚”的工作材料,终归要靠“实”字。唯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写出来的材料才会“天生丽质”,也才能用高质量的材料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

2018-09-28 1 1 河北日报 c99249.html 1 热衷于材料“美颜术”是一种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