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1版:文化周刊·读书

真与美的深情流淌

——读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

□贾登荣

我们常说父爱如山,是因为父亲在儿女心中像一座巍峨高山,虽无言,但依旧不能否认其伟大。在庞余亮的散文集《半个父亲在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中,却描写了一个严厉、暴躁,偶尔也会表现出温柔一面的父亲形象。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父亲在天上”,是献给父亲的文字,分别从卖甘蔗、种黄豆、过年以及父亲中风后等不同方面塑造了严厉却任劳任怨的父亲形象。第二辑“报母亲大人书”,是献给母亲的文字,从母亲的日常劳作,例如捣石臼、做汤圆等细节入手,描写了一个隐忍、温柔、坚强的母亲形象。第三辑“绕泥操场一圈”,是秘密成长笔记,从老师的视角描写乡村校园里孩子们的成长逸事,生动、有趣,又令人深思。第四辑“永记蔷薇花”,描写了读书、观影、旅行以及书店的搬迁、友人相聚等生活内容。全书是作家对父亲、母亲以及个人成长史的坦诚书写,是一次人间大爱的极致表达。作者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穿透人世间的阳光和尘埃,让人们看到岁月的无声流逝以及亲情的暖心力量。

阅读该书,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作者不矫情、不做作,坦诚而真实地讲述人生故事,让人们从中受到感染,得到启迪。第一辑“父亲在天上”中的9篇文章,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作者用率真的情怀,来书写自己的父亲。从作者点点滴滴的描写中可以看到,父亲是个脾气暴躁、不体恤别人、大男子主义严重的人。在《丽绿刺娥的翅膀》一文中,作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我”跟随父亲在防洪堤下播种黄豆时,被一种掉在身上会让人又痒又疼的小虫“洋辣子”伤到了。听到“我”不停地哭,父亲居然“从杨树的枝头逮到一只洋辣子往我胳膊上使劲一按”,那“无数的疼、无数的痒”让“我”哭不出来了。《半个父亲在疼》一文,则讲述了父亲中风后直至去世期间发生的故事:母亲嘴上埋怨,但还是精心护理,直到父亲生命终结;一个哥哥以工作忙为借口,不回家照料父亲,另一个哥哥虽然回来了,却只给了点钱就匆匆离开;妻子对瘫痪在床的父亲,也没有好脸色……一家人虽然对久病的父亲有埋怨、有隔阂,但萦绕其间的夫妻情、父子情,始终占据着生活的主流,让这个家庭的成员最终达成谅解,走向和睦。这样的描写,真实、坦诚,贴近现实,也是对散文真实性原则的坚守。作者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处写道:“父亲在世时我一点也不觉得父亲的重要,父亲走了之后我才觉得父亲的不可缺少。我再没有父亲可叫了。”这样的情感,是人之常情,是至真至纯的吐露,一点也不突兀。

作者十分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行文充满生动之美、灵性之美。在记录自己与父亲驾船去城里卖甘蔗的《原谅》一文中,作者描写父亲撑船时的动作,“父亲把湿漉漉的竹篙往下按,长长的竹篙就被河水一寸寸地吃了……他把竹篙往河中央一点,河中的碎金更碎了”。这样的描写,既生动逼真,又富有诗情画意,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

文字的美,只是文章的外在形式;思想的美,才是文章内涵的要旨。庞余亮不但讲究形式之美,更重视内涵之美。在“报母亲大人书”一辑中,作者写与母亲有关的穰草扣、香草、慈姑的若干种吃法等,这些“有关母亲的小事物”像一张生命清单,被逐一记录在册——柳编线箩、石臼、雪汤圆、锈蚀之针、皲裂的血口、铝钥匙、旧草堆……涓滴回忆,都带着家的温度。甚至是与母子之情有那么一点儿关系的远方的两个地名——恩施与孝感,都被作者那颗敏感的心紧紧抓住,如同一个绝望的孤儿,突然想抱抱街头陌生而又慈眉善目的温厚女性。“永远有一棵母生树,这母生树上有两片叶子,一片叫作恩施,一片叫作孝感。”文字里蕴藏的思想之美、深情之美,得到了完美呈现。

作者在书中所展现的不是被美化过的父子情深,而是那个年代中国乡村的一部父亲简史,是岁月漫漶之后留下的乡土社会人伦图景。它是献给父亲的挽歌,也注满了儿子反抗、妥协的疼痛与愧悔。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庸常琐碎、俗世悲欢,便构成了让我们留恋着的人世间。

2018-09-28 ——读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 1 1 河北日报 c99274.html 1 真与美的深情流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