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1版:头版

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

为“北京药”开启发展新空间

□记者 杨 冰 戴绍志 王雅楠

出沧州市区东行,约50分钟车程,便到了渤海新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路边矗立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牌柱格外醒目。

近几年,因承接北京药企外迁,在国内首开“生产在河北、监管在北京”的跨区域管理体制先河,这里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获得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实行药品生产异地延伸监管的医药园区。

“机会来了!”——转变思路,打开园区发展空间

2015年1月,第一批签约入驻北京·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当年4月,第一批开工建设;2016年10月,第一家试生产……北京朗依制药沧州分公司在园区有数个“第一”加身。近日,记者见到公司总经理助理冀伟伟时,他却坦言:当初企业外迁,沧州渤海新区并没进入他们的视线。

“几年前,北京药企陆续外迁,承接地的竞争十分激烈。常有周边省市开发区来北京进行推介,但没有渤海新区。”冀伟伟说,当时真不知道渤海新区在哪儿。

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招商局副局长白雷也不讳言,他们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2014年5月,我们才得知北京医药企业将集中向外转移的重要信息。”白雷解释,此前,因为沧州有化工产业发展基础,他们最早规划的是化工产业园区,“招商重点也是精细化工产业。”

“我们一下子意识到,机会来了!”渤海新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路世彤告诉记者。当年7月,渤海新区管委会成立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承接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转移。“招商局每人分到几十个药企名单,从局长到普通员工轮流到北京药企‘上班’。”白雷笑说。

“我们对渤海新区也越来越熟。”冀伟伟告诉记者,“反复考察、比较,这里的区位、基础设施以及政策和服务等等,都比别的地方更胜一筹。”

2015年1月19日,北京与河北两地有关部门签订京冀医药产业协同发展框架合作协议,共建“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同一天,包括北京朗依制药在内的首批22家北京医药企业签订入园协议。

“共建共管共享”——创新机制,开启异地延伸监管先河

入驻协议签了,但北京外迁药企由谁管理尚未明确,冀伟伟心里并不踏实——如果企业生产的药品不能保留“北京身份”,“麻烦会很大”。

“咱们国家的医药行业实行属地管理,药企必须在注册地生产,接受监管。”白雷向记者解释,“也就是说,北京药企迁入沧州,需要向我省主管部门重新报批药号,而审批周期通常需要2到3年时间。”

“且不说重新报批药号,会让我们失去原有北京药的品牌效应,只这两三年的等待,就足以让一家企业因为无药可产在市场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冀伟伟说,好多北京药企对此顾虑重重。

路世彤曾参与了这一问题的整个解决过程,在他看来,症结主要在于“监管事关双方的责任和利益,所以彼此都很慎重。”让他感慨的是,“两地相关部门始终没有各自为政,双方积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从有利于协同发展的大局寻找突破之策。”

“共建共管共享”的具体操作思路日渐清晰。2016年5月,北京外迁药企等来了盼望已久的好消息——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京籍药企,仍由北京市食药监局依法实施许可和认证,对其生产情况进行延伸监管;入驻的北京药企依然保留“北京身份”,名称、注册地址不变,相应产品批准文号不做转移,按照变更生产地址办理。

2016年7月28日,是冀伟伟“每次想起,嘴角都禁不住上翘”的日子,“那天,北京食药监局正式对我们进行现场验收。”次日,他们拿到了生产许可证。

当年10月17日,朗依制药开始试生产。当天,300公斤匹多莫德原料药问世,成为北京药企集中外迁入冀产出的首批药剂。“这个第一当得特别踏实!”冀伟伟说。

异地监管在全国开了先河,打破了阻碍京企外迁的政策壁垒。春风、万生、协和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重点企业纷纷签约落户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截至目前,产业园已签约项目118个,总投资370亿元,其中北京医药项目87个,总投资245亿元。

“先闻闻,有味吗?”——环保护航,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近日,记者来到刚开始试生产的沧州普瑞东方科技有限公司。一见面,这家北京外迁药企的副总经理冯明仕就“要求”记者,“先闻闻,有味吗?”看我们深嗅之后摇了摇头,他笑了:“我们要打造的就是‘无味工厂’。”

打造“无味工厂”让普瑞东方至少在环保设备上多投入了几百万元,但冯明仕认为这钱花得值,“我们的环保达标了,那个管子就不会‘告状’,生产才会更好。”

顺着冯明仕的手指,记者看到从车间伸出的一根圆形钢管。正在公司检查工作的开发区环保局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是开发区出资给每个企业建立的工业污水排放专用管线,“企业只有将自家产生的污水处理达标后才能通过这个管子输送到园区的污水处理厂。否则,在线监测系统将立即报警,管线阀门就会自动关闭。同时,开发区投资建设的有毒有害恶臭气体预警监测体系,可对区内138种特征因子进行24小时全覆盖、可溯源监测。哪家企业的气体排放不达标,系统就会第一时间报警。”

对于开发区“严苛”的环保要求,冀伟伟认为,“只有好的环境企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今年8月,朗依制药正式生产。“产能是以前的10倍。”冀伟伟说,企业转移并不是简单的平移,药品企业生产工艺路线比较长,下一步,他们将在园区延伸产业链,让更多新药品种成果转化落地。

“现在,园区已有上市公司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2家;拥有全球首创药的国家1.1类新药产品7个……”在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的生物医药产业园里,路世彤边走边给我们介绍,“未来,这里将突出发展高端原料药、医药制剂、现代中药、大健康产业和医药特色小镇,形成五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2018-10-11 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 1 1 河北日报 c100581.html 1 为“北京药”开启发展新空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