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0版:文化周刊·布谷

鲜汤水饺

□郑宁宁

唐诗写道:“素秋寒露重,芳事固应稀。”深秋时节,木叶苍黄,落叶如蝶,人们却难以忽略“贴秋膘”的传统习俗。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最常见的食物便是热气腾腾、鲜香四溢的水饺了。

除夕夜,窗外雪落无声,屋内灯光暖人,锅里热气腾腾。所有的思念与祝福,都包进那薄薄的饺子皮里。红红的火苗,滚开的水,越煮越有生活况味,餐桌上盛来丰满肥硕的水饺,也盛来世间的浓浓真情。俗话说“年饭尤数饺子香”,看来,吃水饺的确称得起辞旧迎新的民俗美味了。

盘中水饺,形状犹如元宝,难怪坊间把包饺子暗喻为包住福运。其实,水饺的称呼繁杂,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与“粉角”等叫法。三国时期,水饺已经成为案头美食。魏人张揖著的《广雅》,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这与水饺的形态酷似。明代以前,水饺只是一种比较精致的点心,一年四季,都能随便进食。到了清代,春节煮水饺这种习俗,已经深入民间。那种热气腾腾、鲜香唇齿的美食,早已跳进了天南海北的街巷。据说,清朝乾隆皇帝尤为钟爱水饺。

细分起来,有风靡北方的水饺,也有走红南方的蒸饺、煎饺或者烫饺。北方人讲究“好吃不过饺子”。老北京或者天津卫推崇的水饺,准保个个儿滑润适口、滋味鲜美。最讲究的,首先当属面皮;其次,要数饺子馅儿了吧。有人做过实验,饺子面皮理应用水适中、揉搓筋道、面香四溢,哪怕薄纸一样的饺子皮儿,也得柔韧轻盈,极为顺畅地包裹起沁人心脾的饺子馅儿。

有一种说法,东汉名医张仲景曾因冬至天寒,可怜老百姓的耳朵被冻伤,于是用羊肉和药材做出“馅包面皮”,当作御寒的药物给人们吃。于是,最原始的饺子诞生了。对于馅儿来说,当然要肉嫩、去筋而且调制上好的作料。世间美味离不开潜心细作、精致认真,否则,怎么可能铸就“馅鲜面嫩”的烹饪绝活呢。

《随园食单》的作者袁枚先生,是乾隆年间的文坛才子,因其隐居南京小仓山“随园”,后人称之为“随园先生”。袁枚早把世间美味融进了生存哲学的范畴,饭、粥、茶、酒,皆各有讲究;荤、素、饼、糕,亦精致费神。《随园食单》明确写道:“糊面摊开,裹肉为馅蒸之。其讨好处,全在做馅得法,不过肉嫩、去筋、作料而已。余到广东,吃官镇台颠不棱,甚佳。中用肉皮煨膏为馅,故觉软美。”想必,大名鼎鼎的随园附近,有的是鲜香味美的饺子馆了。

号称“美食家”的汪曾祺先生,远在美国读书时,常给国内家人写信道:“今天,有几个留学生请我们吃饭,包饺子。”又说:“蔬菜极新鲜。只是葱蒜皆缺辣味。肉类收拾得很干净,不贵。猪肉不香,鸡蛋炒着吃也不香。”很难想象,迷恋淮扬菜的汪曾祺,怎么能把面皮与饺子馅儿非常艺术地包裹在一起。或许,那才是最迷人的“江南味道”与“中国味道”吧。

有趣的是,中国美食水饺的香味儿,早已飘到了国外。比如,日本和韩国人格外迷恋水饺;意大利、乌克兰等国,竟把水饺推上了国家级传统食物的宝座。这恰恰是美味水饺的历史渊源与独特魅力。

其实,中国水饺不仅是一道餐桌美食,还蕴涵着丰厚淳朴的中华文化。赶上农历腊月三十,中国水饺陡然变成了不可或缺的象征性食物。冒着热气、不断翻滚的饺子汤水,勾起了多少世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018-11-09 1 1 河北日报 c107051.html 1 鲜汤水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