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0版:文化周刊·布谷

一身都是月

□张燕峰

年轻时,爱读书,大多如陶渊明所言“囫囵吞枣,不求甚解”。那时,书读得很快,从翻开第一页开始,就急切地想知道,主人公经历了哪些悲欢离合,在情感和生活的漩涡里,到底做出了怎样艰难的抉择,命运有没有辜负他,最后又是怎样的结局……就是在这种急迫心理的驱使下,阅读往往一目十行,目光像贪婪的蜜蜂舞动翅膀一样,在散发着墨香的文字间翩跹,流连忘返,直读得酣畅淋漓,如醉如痴。

盘点那些阅读过的书籍,比如《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牛虻》以及《追忆似水年华》等,几乎都是快速浏览,由于太过痴迷情节的跌宕起伏,反倒忽略了对语言和艺术形式的品味和欣赏。不过,这些文学书籍为我的生活打开了一扇五彩斑斓的窗,让我看到了世界的浩瀚辽阔和生活的丰富多彩,随即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卑微浅陋,如一粒微尘,又如一棵不知名的小草。

为了摆脱种种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束缚,越来越渴慕读书,渴望与那些高尚的心灵对话,沉迷于与智者思想的碰撞。就在这种交流与碰撞之中,获得了从未有过的精神愉悦和心灵解放。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读书丰富了内在知识,陶冶了个人情操,不知不觉间,也改变了自己的举止风度。或许是因为“博学”了吧,显得谈吐得体,行为优雅。在阅读中,巧遇了那个正在脱胎换骨、破茧成蝶的自己。

随着书籍的滋养浸润,内心世界逐渐由奔腾喧嚣渐趋于平静从容,阅读的速度也不自觉地慢了下来,读书也更侧重于品读。其间,不再盲目地追求阅读的数量和速度,而是既注重汲取思想的精华,又注重学习欣赏艺术形式的完美呈现。自己常常为书中的某一句话而情不自禁地会心一笑,也会为作者构思的精巧和匠心独运而击节赞叹。

遇到一本好书,那是上天对自己的恩赐。阅读一本好书,更是可遇不可求的缘分。对于这样的作品,如果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简直是辜负了上天的一番美意,实在是愧对作者呕心沥血的奉献。于是,开始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一本早已熟悉的旧书。比如,《霍乱时期的爱情》《百年孤独》《瓦尔登湖》……这些都是最先反复阅读的。每次沉溺于优美生动的文字当中,都有一种全新的感受,意想不到的感动,在猛烈地撞击着心扉。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正如南宋词人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面对中秋时节洞庭湖“素月分辉,明河共影”的美景,发出了“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慨叹一样,读书之乐、文字之美,真是一种难于与人分享的独特而奇妙的精神之旅。

黄永玉先生曾说:“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确实如此。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放下缠绵已久的书本,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下,每一个毛孔都舒张开来,尽情地吞吐天地灵气,心灵也如月光一般空灵、澄澈。如果进入梦乡,就连做梦都是香甜的。

2018-11-09 1 1 河北日报 c107053.html 1 一身都是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