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5版:要闻

精准扶贫一线故事

曹灯妙父子的“美妙新生活”

——在冀州区周村镇贫困人口集中供养中心

□记者 陈凤来 通讯员 李杰安

宽敞的院落,整洁的甬路,灰墙红瓦,花木相拥。近日,笔者走进位于冀州区周村镇的衡水市首家贫困人口集中供养中心,81岁的曹灯妙老人悠闲地在长椅上晒太阳,慈祥的目光望向健身器材区——他智障的儿子正在漫步机上活动着。

曹灯妙原来住在15公里之外的南午村镇纸房头村,两间土坯房一住就是几十年。老伴去世后,便和儿子一起相依为命。

“今年8月摔了一跤,几天动弹不得,儿子更是连饭都吃不上了。”曹灯妙说,正在绝望时,村里的扶贫帮扶人员和贫困人口集中供养中心主任孙红旺找上门来,动员他去贫困人口集中供养中心。

“解决这些失能半失能特殊群体的困难正是建这个供养中心的初衷。”孙红旺说,区里在走访贫困群众时发现,这一困难群体不仅仅是“贫”,更是“困”的问题,有钱只能攥在手里、有饭吃不到嘴里,有病无法及时就医,难以靠其自身解决医、食、住、行的问题,有的甚至冷锅冷灶,一锅稀饭吃三天。

摸底调查发现,全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中三级及以上肢体、智力、精神残疾人占比超过10%,其中将近150人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基本处于失能半失能状态。

“不能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对这些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部分特殊困难群体,我们探索兜底脱贫新路径,开创性地确立了贫困人口‘集中供养’的帮扶思路。”冀州区委书记孙云霞说,要彻底解决失能失养人员脱贫“最后一公里”问题,让他们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2018年5月,冀州区出台了《关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部分特殊困难群体纳入集中供养的意见》;6月初,冀州区集中供养中心完成选址并正式动工建设;9月23日,一座占地30亩,拥有110间房屋,可容纳200人的贫困人口供养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已经有77名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入住。

“起初我还犹豫,毕竟穷家难舍,故土难离,再说到了那儿也不知道怎么样。”9月初,扶贫人员动员了他多次,他都没给一句痛快话。“咱可以先去看看,什么都不用带,觉得好再住下。”帮扶人员苦口婆心劝说。

曹灯妙和儿子来到供养中心后,着实看呆了——每个房间安排俩人居住,配有厕所浴室,地板采暖,屋内各种用品一应俱全,连牙膏牙刷都准备好了。还有,床前有呼叫器,一摁按钮,服务人员马上就到……

“看着是满心欢喜,可是……”曹灯妙说,他当时心里暗想,这么好的环境和设施,得多少钱呀,我们可住不起。

一旁的供养中心主任孙红旺看着曹灯妙犹豫不决的样子,顿时明白了,他拉过曹灯妙的手,给他细细算了起来,“你原来享有的农村低保政策、扶贫政策收益、残疾人补贴和护理费等资金整合到供养中心,不足的部分由区财政和社会捐助进行补贴,也就是说,你们爷俩在这里吃穿住行医都不用掏一分钱。”

“听到这儿,我是一点顾虑也没有了。”曹灯妙乐呵呵地说,就是撵,我爷俩都不走了!

“这是电视室,这是健身区……”曹灯妙高兴地领着笔者参观。在一面贴着红纸的墙前,曹灯妙停住了脚,“这是我们这里的功德榜,榜上的人名和单位名,我都记住了,孙主任说这里好多物品都是他们捐赠的,咱可不能忘了这些好心人!”

而这里最令曹灯妙中意的是“医养结合”特色模式。孙红旺介绍说,中心一筹建就考虑到了这些人的就医问题,与冀州区职工医院开展合作共建,实行健康扶贫政策兜底。在中心内设立医务室,对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还配有专职人员一对一24小时照护,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院、大病有保障。

“我们爷俩儿都是病秧子,这下什么都不愁了!”曹灯妙对以后的生活心里很有谱。

聊得正欢,听说笔者来采访,邻屋的赵宝胜老人走了进来,“这是我为供养中心编的顺口溜,你们写稿子的时候也写进去,让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快乐新生活。”赵宝胜高声朗诵起来:“大大的院子青灰的墙,新新的宿舍亮亮的窗;树木花草挽春秋,地暖空调暖心房;饭菜天天不重样,茶余饭后健身房!”

2018-11-26 ——在冀州区周村镇贫困人口集中供养中心 精准扶贫一线故事 1 1 河北日报 c109867.html 1 曹灯妙父子的“美妙新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