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5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刊(中)

脱贫户的幸福期盼

□记者 董立龙

时 间

2018年10月17日

地 点

张家口市宣化区北庄子村

112国道自宣化向西翻越五虎山后,重新进入一个盆地。只不过这里比宣化盆地海拔更高,气候更冷。

北庄子村就坐落在盆“底”,常住的210户中1/3属于贫困户,村民顾宝军也在这盆“底”贫困了许多年。

2018年10月17日,中国第5个国家扶贫日。北庄子村搞了一次表彰,顾宝军人生第一次戴上了大红花。

今年收入3万元

张家口市宣化区副区长郝聪明给顾宝军戴上大红花那一刻,阳光照在红绸上,映着老顾满脸的笑。

50岁了,头一次在这么隆重的场合接受表彰,他感觉自己站到了人生至高点。

常住210户的北庄子村,评出了2户“勤劳致富”模范,有他一个。区领导还把刻有“勤劳致富”四个大字的大红牌匾挂到了他家门口。

凭这个,走在街上,他觉得日子有了奔头,自己腰杆都直了几分。

但实际上,他的身影,并不直。腿上的残疾,让他走一步,歪一步。3岁时的一场小儿麻痹症,让老顾左腿肌肉严重萎缩。

残疾证上写的是肢体残疾四级,他的监护人是李海叶。但老顾心里清楚,媳妇李海叶智力有问题,生活上还得靠他来照顾。

郝聪明第一次进顾宝军家时,他正在喝酒。5块钱一瓶的白酒,顾宝军每天都要喝点。他说:“喝点,烦心事就少了。”郝聪明劝他:“老顾,少喝点酒!”

老顾听劝。他说:“郝区长是好人,扶贫干部都是好人!”

郝聪明是农业部派驻宣化区的挂职干部。他理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根本还在于要有产业。这几年,他帮扶的北庄子村已经发展起280多个蔬菜大棚。

“原来种玉米,有吃有穿,除了手头缺钱,我不觉得自己穷!”顾宝军说。他被生活磨得已经麻木了。

改变源于村里组织的一次扶贫考察。100多公里外的崇礼,一片白花花的大棚中,顾宝军看到了土地的另一种耕种方式:“彩椒结得搪瓷缸子那么大,秧子长得半人高,让人看得真稀罕,原来地还可以这样种!”

“彩椒最贱时也能卖3元一斤,一亩地纯收入能有3万块钱!”从彩椒种植户口中得知这些时,已经习惯了一斤玉米卖七八毛钱、一亩地赚几百元的顾宝军忍不住惊叹:“那就是天文数儿一样,想都想不到!”

顾宝军心里有股劲被激发出来了。

“建设一个大棚给补贴5000块钱,还派专家来指导技术。”正当顾宝军准备干点啥的时候,“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的好政策随之而至。老顾打了两眼井,建起了3个大棚,还流转来20多亩土地,他也把青椒种到了“搪瓷缸子大”。

种菜收入2万多元,妻子的低保金收入2415元,老顾担负的村庄和光伏产业项目保洁员收入4200元,村里的蔬菜大棚种植专业合作社分红2400元,种粮补贴1173元……

前几天算账,他家今年的收入已经达到了3万元。

村里评选当模范

从前的日子,老顾得过且过;而今的生活,老顾多了安排。

早起,去棚里看一眼,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大棚里,菠菜冒出地面两三指高。远望去,绿盈盈的。

乍开始种菜,老顾的3座春秋棚每年只能种一季;去年起,他和几位村民率先种起了过冬菜。

“得控制着点,不能让它们疯长,计划春节后上市呢。”老顾说,这些菠菜就像冬小麦,严寒中绿叶会被冻僵,但春天阳光一晒,会茁壮生长。

说这些话时,老顾俨然一个专家。不过,这个“专家”的成长,可不容易。

那年,“顾宝军要种菜”的消息在村里传开时,怀疑的声音也随之而起:“他那腿脚,种大田都不利索!”“种菜活计重,他能吃得消?”

老顾自个儿心里也没底,就拉上弟弟顾宝明合伙干。头一年种了2亩多圆白菜,他水浇得勤,圆白菜长势很好,一个个圆滚滚的。

收菜的来了。结果一刀砍下去,菜根里全是虫子。再砍,发现虫子已经钻进了菜心。而且,满地的菜都是如此。

老顾那一刻,只想大哭一场。打井、盖井房,2万多元投进去了,辛辛苦苦忙活了一年,结果,一棵菜都没卖掉。

他没说话,心里却发下了誓言: “明年啥也不做,就研究种菜,不管能卖多少钱,一定要先种好它!”

家里的电视,他总会锁定农业类节目;村里的蔬菜种植讲座,他总挤到第一排。下课了,他还会单独请教:“老师,西红柿的根腐病,总控制不住,该咋治?”

第二年,大地还没化冻,他就让弟弟开上三轮车,去了趟张北。坝上蔬菜产业发展多年,他要去取经。

地膜、化肥、滴灌管……三轮车满载而归时,老顾的脑子里也装得满满当当。

从种菜开始,“下宣化”的路,老顾变得比别人更熟。那年,西红柿丰产,菜贩子却没来。眼看半年心血要烂在地里,老顾决定拉到城里去回点本。

白天摘菜,傍晚出发,凌晨两三点钟把菜批发完再返回……一个来回80多公里的路,顾宝军连跑了40多天。

“老顾这股拼劲,在全区,他都担得起‘勤劳致富’这称号!”郝聪明说,村里评选得投票,老顾得了全票,而今没人不佩服他。

明年建暖棚育苗

离开表彰现场,老顾去学校接女儿。

在宣化区那所特教学校门口等待的时候,他给女儿买了两本书:一本一年级口算题卡、一本彩图版《拇指姑娘》。女儿顾莹辉今年秋天转到了这里。

当年儿子只读了几天小学就辍学了,顾宝军为此很后悔。他觉得:“人再穷,也得读书。智力再不济,也得多识俩数,多长点见识!”他不想让孩子们重复自己当年的路。

“多亏工作组帮忙,不然我咋也想不到送孩子到特教学校读书!”老顾话里透着感激。

顾宝军得到的帮扶不止这一件。

建设大棚缺钱,区里每个棚给补贴了5000元;种大棚投入大,他还获得了1.82万元的贴息贷款。女儿就读特教学校需要残疾证,扶贫干部也帮着联系鉴定机构。

秋后,他正打算在院子里给饲养的羊盖个棚子时,村里合作社的分红、村庄保洁公益岗位的工资就陆续到了。很快,那个蓝色彩钢瓦中间镶嵌透光板的棚子就建成了。

……

回忆起这些事,一股幸福洋溢在老顾的脸上。

今年7月,地里的蔬菜快要上市时,机井变压器却突然坏了。村里没钱更换,种菜户们找到了驻村第一书记段文明,很快就给协调来一台新的。

“咱们干部驻村,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困难,实现增收。”段文明是宣化区住建局的一名干部,他同全省2万多名干部一起走到了扶贫工作最前沿。

驻村一年来,他们围绕摸清底数、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

老顾今年新买了手机,对国家大事的了解和关注也更多了,对未来也有了更多想法。

“明年得想法建设俩暖棚来育苗,不能让冬天闲过去。”老顾说。对更远的将来,他的理想是,一定要挣更多的钱,让孩子学个本事,让家人有更好的生活。

2018-12-12 1 1 河北日报 c112920.html 1 脱贫户的幸福期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