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1版:头版

一列“绿皮车” 京承两地情

乘坐“绿皮车”承德赶大集,已成为许多北京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图为又一批北京市民到达六道河子站。记者 陈宝云摄

“绿皮车”成为六道河百姓“致富车”。图为靠赶大集走上致富路的刘海艳(右一)在销售农产品。 记者 陈宝云摄

□记者 李建成 陈宝云

1月27日,农历腊月二十二。

闹钟在7时准时响起,北京市顺义区居民骆同京,拉起拉杆车准时出门,匆匆赶往顺义火车站。同一时刻,兴隆县六道河镇九神庙村村民刘海艳,将一袋袋杂粮装满三轮车,驶出家门。而六道河集市监管员吕建全,刚刚在村口买了个煎饼果子,边吃边往集市走。

4个多小时后,因为一列“绿皮车”,三个人将在兴隆县六道河大集相遇。

开往山区的“绿皮车”,成了北京市民的“采购车”

11时25分,通州西开往承德方向的6419次列车缓缓驶入六道河子站。骆同京第一个下了车,轻车熟路抄近道直奔六道河大集,身后哩哩啦啦跟着三五百人的采购队伍。

骆同京今年73岁,退休前一直在食品厂工作,练就一手好厨艺。可前几年,亲朋好友都说老骆的厨艺下降了。

“下降的不是厨艺,是食材。”老骆说,由于工作关系,上班时总能买到新鲜食材。退休后开始逛菜市场,买到的菜和肉安全没问题,口感却差了不少。身为主管一家人饮食的“厨师长”,老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四处打听寻找新鲜食材。

一年前,老骆有次下楼遛弯儿时,正碰上几位邻居拎着大包小包买菜回来。凑上前一看,肥瘦相间的黑猪肉、新杀的柴鸡、滑嫩的石磨豆腐……样样都是他苦寻的宝贝。

仔细一打听,原来都是在河北兴隆县六道河大集上淘来的“宝”。回家赶紧让女儿上网搜索,“赶集攻略”还真不少。有介绍兴隆特产的——这里山清水秀、天蓝地净,溜达鸡、粮食猪、板栗、杂粮……一应俱全;有介绍出行攻略的——搭乘6419次“绿皮车”,票价仅7.5元,既便宜又安全。

老骆特意买了个大号拉杆车,踏上了跨越京冀的寻味之旅。高铁时代,速度慢、站站停的6419次列车明显落后,却又让人感到亲切。老旧的绿皮车厢,高高的靠背儿,斑驳的行李架,都是怀旧的味道。

一路快步走进集市,骆同京直奔肉贩李明海的摊位。“明海,打电话订的黑猪肉备好了吗?”见抢肉的人多,老骆有点急。

“放心吧!都给您备着呢!”为了满足节前的采购高峰,李明海走乡串户收了15头黑猪。

“这肉紧致,最适合做元宝肉了。”老骆心满意足。鲜滑香甜的板栗烧鸡、肥而不腻的元宝肉、味美软嫩的三鲜酿豆腐……集上采购了一批好食材,脑海里已经构思出一桌京味年夜饭,老骆要为自己精湛的厨艺正名。

通往北京的“绿皮车”,成了承德农民的“致富车”

时近中午,尽管已经回家补了一次货,刘海艳摊上的杂粮还是所剩无几。56岁的刘海艳白净富态,浑身上下干净爽利。看着不像农民的她其实已和土地打了半辈子的交道。

“我们家共有五亩多山坡地,前些年光种玉米,忙活一年剩不了几个钱。”刘海艳说,那时候日子过得紧巴巴,连吃顿肉都得算计。

眼瞅着坐着火车来买农产品的北京人越来越多,刘海艳发现了商机。

“在协同发展大格局中,承德正在打造京津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从县扶贫办组织的脱贫攻坚讲习所上完几堂课下来,刘海艳有了清晰的致富思路。“种有机杂粮轻车熟路,城里人还稀罕。”

按照专家指导,刘海艳在家养山羊、养黑猪、养柴鸡,5亩多地种上各种杂粮。“地里不上化肥不打农药,秸秆用来当饲料,畜禽粪便增加农田肥力。我这就是专家说的绿色循环农业。”刘海艳乐呵呵地说。

收获的生态杂粮一上到六道河大集,立即得到北京顾客热捧。“我家的羊现买现杀,我家的粮食猪更是早早被定光啦。”2018年,刘海艳拆掉破瓦房建起两层小楼,搞起了农家游,一年又收入5万多元。

说话间,骆同京也转到了刘海艳的摊位前,早听说她家杂粮好,也打算买点尝尝。抓起一把颗粒饱满的谷粒,骆同京问:“这生态杂粮保真不?”

“保你真真的。”没等刘海艳回答,戴着红袖标正在巡查的吕建全走上前道。

“给我称几斤小米先尝尝看。”骆同京说。

“老先生,我这没有秤。”刘海艳说,“袋袋4斤,秤在心里,缺斤少两下次大集您找我,赔您十倍。”

骆同京就喜欢承德人这种爽快劲,痛痛快快付了钱,还要了刘海艳的联系方式。

“什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像朋友一样多来往,多交流。”老骆翻着手机通讯录告诉记者,“我已经和二十几个承德人成了朋友啦。”

连接京承的“绿皮车”,成了协同发展的“桥梁”

从早晨7时忙到中午12时,吕建全连口水都没顾上喝。作为村里6名市场监管员之一,他负责打扫集市卫生、维持市场秩序、保障商品质量和安全。每逢大集,都要从早晨忙到下午,吃不上饭是常事。

“以前赶集的都是本地百姓,这两年北京市民越来越多。”吕建全说,兴隆与京津接壤,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亲戚来串门,一定要热情招待,让他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2017年以前,六道河大集还设在省道S355两侧。人多路挤,每逢大集交通必瘫痪,也不安全。审时度势,六道河镇在周家庄村为集市规划了一块固定场地,摊位增加到了300个,市场监督、卫生检疫等部门全部进驻。

保证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由于检疫部门人手有限,吕建全等监管员肩上担子重了不少。为了准确鉴别肉类检疫标志真伪,吕建全还专门拜师苦学了一番。久而久之,吕建全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猪肉好坏、柴鸡真伪,一眼就看个八九不离十。六名监督员不间断地在集市巡逻,集市上的假冒伪劣商品很快绝了迹。

“这个大集一头连着北京顾客的信任,一头连着本地百姓致富的希望。”吕建全说,他会尽全力把这个集市守护好。

临近14时,六道河火车站站台上满满当当都是采购归来的人。火车站站长张红生在站台上来来回回不停脚,终于把几支候车队伍排列好。

六道河火车站修建于1958年,是座山区小站,连售票业务都没有,仅剩列车会让功能。“没想到集市会让冷清的车站重新热闹起来。”张红生说,为了提高服务质量,车站重新粉刷了墙体、平整了月台、修建了公共厕所。

车站外墙上彩绘着一张醒目的列车运行图——从六道河子站到承德站,途径区域的特色农产品依次排列,仿若一张“丰收图”。“我们希望能把更多承德优质特色农产品推介给北京市民。”张红生说。

14时10分,满载着山村特产的6420次列车缓缓驶出六道河子站。车厢里,男女老幼相互比较着采购的商品,一个个笑逐颜开。

在新时代,原本用做铁路职工通勤的“绿皮车”有了新作为,成了见证协同发展进程的时代列车。

2019-02-10 1 1 河北日报 c121637.html 1 一列“绿皮车” 京承两地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