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3版:要闻

记者体验春运航空配餐员的一天

十道工序做成一道美味航空餐

1月25日,记者贾楠(左一)在河北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航空食品分公司配餐大楼生产车间。通讯员 周 雨摄

扫码看视频。 记者 贾 楠 张 晶摄制

□记者 贾 楠

绾起头发,戴上帽子和口罩,穿上白色制服,套上鞋套,1月25日上午9时,河北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航空食品分公司配餐大楼内,我全副“武装”,开始体验春运航空配餐员的一天。

在配餐质检员王欣萌的带领下,我首先进入了一道连通车间内部的设备门,两侧墙壁内的数十个出风口将我全身吹了个遍。“这个风淋除尘设备,是进入车间内部的必经之处。人至少需要在里面待60秒钟,让设备吹掉身上的灰尘、皮屑等。”王欣萌说。

过了风淋门,转身进入生产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凉菜间,4位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忙碌地工作着。在一位工作人员已经切好的水果盘前,我注意到,每块西瓜的大小都很相似,似乎是机器加工出来的一样。

听到我的描述,凉菜间班组长冯晓林笑着说,“这些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手感,切出的水果大小基本上一样。然而,即使如此,还是要经过严格的称重后才能装盒,每盒都控制在150克左右。”

这些食材是怎么“来”到车间的呢?“食材采购回来后,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合格的食材首先会进入粗加工车间,由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清洗、消毒、浸泡、切配,例如果蔬类食材在加工前,都要在带皮状态下经过三次消毒浸泡。”冯晓林说,在完成了粗加工的工序之后,这些食材会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被送到冷热厨房,制成一道道甜品或是热菜。

刚出凉菜间,一股甜香扑面而来,原来是来到了面点内包装间。刚刚出炉的各式面点整齐地摆放在烤架上,等待晾凉后进行二次加工。相比香气诱人的面点,我却被一个低头在操作台前捡米的工作人员吸引。只见她一直低着头,眼睛紧紧盯着操作台上的米,时不时地挑出一粒米放在旁边的小盒子里。

“她是在把大米中发黄或发黑的米一粒粒捡出去,否则会影响米饭的口感。”听了面点内包装间组长韩虹的介绍,我自告奋勇要去试试这看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捡米工作。将一把大米在操作台上铺开,我低头开始捡起来。不到十分钟,就感觉眼睛发酸,还有些模糊不清。“你看你这还有这么多‘漏网之鱼’。”韩虹说着从我捡过的米中挑出好几粒发黄的米粒。“捡米可不是看起来那么容易,由于光线的原因,还要时不时歪着头左看右看。我们工作人员早已练就了‘火眼金睛’,一粒坏米也逃不过我们的眼睛。这个工作不仅要求精,还要求快,春运开始,旅客人数增加,需要的米饭量非常大。你看,像这样一袋25千克的大米,我们一天要捡二十袋左右。”

在热厨车间,五六个厨师正在挥舞着铲子烹饪各种菜肴。“烹饪时一定要烧熟煮透,每道热菜的中心温度至少达到70℃,防止外熟内生。热菜烹制好不能直接装配,要先进入速冷机快速降温。”热厨车间班组长白晓勇进一步解释说,餐食自然冷却易产生细菌,速冷机可以在两小时内将热食的中心温度降至10℃以下,还不影响菜品的色泽。

经过速冻冷却后的食物,都会被送入包装间。在这里,我又经历了一场速度考验。只见一名工作人员熟练地将米饭平整地装进饭盒,再交由另一名工作人员用锡纸进行封膜,整个过程不到10秒。“春运期间,航班密集,现在我们每天的配餐量达9000多份,春运高峰期会达到1万多份,这就要求我们每个环节制作都要快。”包装间班组长冯晓乐介绍。

体验一圈下来,我粗略统计了一下,看似简单的一道美味航空餐,至少要经过采购、验收、粗加工、精加工、烹饪、速冷、摆盘包装、转入冷库、配送上机、机上二次加热等10道工序,通过层层严格的安全检测,才能送到旅客面前。

2019-02-10 记者体验春运航空配餐员的一天 1 1 河北日报 c121652.html 1 十道工序做成一道美味航空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