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0版:地方新闻·承德

走县域 看特色

从种蘑菇到食用菌饮料上市

——平泉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的启示

◀近日,菇农在平泉市中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食用菌生产棚内采摘香菇。 通讯员 孙钎溧摄

▼承德森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森源生力”蛹虫草发酵植物饮品的生产线。 通讯员 邱建国摄

开栏的话

承德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也是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近年来,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该市牢牢把握产业脱贫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县域特色产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日前,我们深入承德各县(市、区),实地探访全市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敬请关注。

□记 者 李建成 尉迟国利

通讯员 张建伟

进入2019年,平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又迎来了喜事。

近日,石家庄股权交易所党委书记刘从庆郑重地向平泉市中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齐艳斌颁发了授牌,该公司成为石家庄股权交易所2019年第一批上市企业挂牌单位。这是平泉食用菌企业、全省食用菌行业中首家挂牌上市企业。

平泉自古盛产野生菌类,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却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这些年的精心打造和市委、市政府的扶持引导,目前已经成为全市最具优势特色、产业链条最完整、辐射带动能力最强、农民从中受益最多的农业支柱产业。截至2018年底,全市食用菌基地面积达到6.5万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产规模达到6.4亿袋,产量58万吨,产值60亿元,从业人数达到12万人,提供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

小蘑菇已铺就平泉百姓的致富路。

一个食用菌“土专家”的成长

走进平泉市希才应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柳凤玉脱掉外套,换上白大褂,进了实验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如果不是工作人员介绍,很难让人把这个能熟练操作仪器、年近60岁的人与土里刨食的农民联系起来。

柳凤玉是地地道道的平泉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平泉开始发展食用菌产业。柳凤玉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也加入到了这个行业。“我这人爱琢磨,对食用菌也感兴趣,越不懂的越想弄明白。”柳凤玉说,这些年,他种植食用菌、试种新品种从没赔过钱。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平泉市希才应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向他发出了邀请。1999年,柳凤玉来到该公司,主要从事技术研究技术指导等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柳凤玉从一名农民成长为省级突出贡献技师,获得发明专利4项,通过国家、省、市认定的科技成果10个,先后研发、引进、推广食用菌新品种30多个,并承担多项国家、省、市、县的科技项目,还担任着承德市食用菌研究会副会长。

在平泉,像柳凤玉这样的“土专家”还有很多。“人才是第一资源。”承德市副市长、平泉市委书记董正国说,近年来,平泉始终把人才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加强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努力凝聚一批创业创新型人才队伍。

该市建立了高规格领导机制,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财政、发改委等18个单位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平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意见》《新型职业农民奖励扶持政策》等文件,对于在扶贫村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的新型职业农民,在现有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给予叠加政策扶持。

近两年,平泉先后评选了“十大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百名农村实用人才技术标兵”,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96家,培养入库农村实用人才1.6万人。

现在,该市已组建了400多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培育了2000多名食用菌经纪人,把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食用菌种植的行家里手。

一个食用菌园区的变迁

摘菇、装筐、装车……初春,在桲椤树镇八十亩地新村的香菇基地里,平泉市利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工人们忙个不停。

多年来,受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大棚里就出不了菇。而今年春节前却正是销售旺季,一车车新香菇被送往公司总部保鲜库里。

“这可多亏了新技术。”该合作社总经理高树满说:“我们在每个棚的入口上方都安装了通风换气装置,给棚遮盖了白色保温塑料和苫布,这样既能保温又能通风,延长出菇时间,控制好温度、湿度、菌种质量等关键环节,就能达到常年生产架式香菇。”

这些长60米、跨度14.5米的棚室,规格统一,各类设施设备齐全。84座排列整齐的大棚矗立在路边的园区里,格外显眼。

高树满踏上食用菌产业之路始于1996年。那一年,他在家里搭起简易棚,用打工积攒下来的钱栽培了2000袋香菇,当年的纯收入就有2000多元。此后,高树满的蘑菇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收益也逐年增加。2001年,他将出菇棚从家门口迁移到远离村舍的田间林地,建起了平泉第一个集中连片的食用菌园区。

2004年,高树满筹建了食用菌保鲜厂,初步形成了生产、收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解决了食用菌的储存、销售问题。后来,高树满还成立了平泉县瀑河源食品有限公司和以“公司+基地+农户”为模式的合作社,构建了完善的农产品产销体系,并先后取得“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和“平泉香菇”地理标志认证。

基于人多地少、干旱少雨始终制约着农业发展,自2004年开始,平泉加强“一业一园”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将食用菌的发展从“小庭院”引向“大园区”。

高树满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不断扩大,2012年在韩国首尔设立了公司,使平泉的小蘑菇走出山沟,走向世界。

2017年,高树满在桲椤树镇、台头山镇一口气投资5000万元,新建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500亩,带动1.5万余户农民从事食用菌种植,其中不少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使农户总增收6000万元。

高树满企业的成长史也是平泉食用菌产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我们一直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扶贫的扎根产业来推进。”平泉市市长曹佐金说,把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纳入全市总体规划,并制定食用菌产业发展等10余项专项规划,每年安排3000多万元作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引领资金,撬动10倍以上的社会资金支持食用菌产业链发展。

目前,全市拥有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跨国企业1家,生产10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年加工销售能力超过10万吨。栽培品种发展到香菇、滑子菇、羊肚菌、虫草、灵芝等10余个,累计建设10亩以上食用菌园区1500余个,起草制定省、市地方标准20项。同时,该市食用菌辐射带动周边6个省区、20余个市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菌乡”。

一罐食用菌饮料的诞生

“你看,这是我们公司新上市的功能性饮料!”近日,承德森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绍芳向笔者介绍一罐饮料。从外形看,没什么特别之处,但罐体上一行小字吸引了笔者注意——蛹虫草发酵植物饮品。

原来这罐饮料的原料之一竟然是食用菌。

“这是我们独有的专利技术产品。它完善了平泉的食用菌产业链条,填补了国内该类产品的空白。”孙绍芳自豪地说,公司已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产品生产技术和科技含量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承德森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天然、有机食品供应商。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全国食用菌行业龙头企业。

1986年,24岁的孙绍芳从收购野生菌起步。收购野生菌、从事食用菌种植、最早涉足加工业……由于对品质把控严格,短短几年间,孙绍芳的野生菌生意越做越红火。

生意越做越大的同时,孙绍芳发现,蘑菇生产周期长,且价格不稳,质量也不好控制,进而导致罐头等产品的原料受限制较大,公司利润空间变小。

“价格不稳定,容易让老百姓丧失对蘑菇种植的信心。”孙绍芳苦苦思索解决之策。

转型!2008年,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孙绍芳作出与河北师范大学合作的决定。

依托河北师范大学的科研团队,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终于成功研制出了蛹虫草发酵植物饮品。该饮品采用液体深层发酵和无菌冷灌装技术,发酵液经过5次转种,26℃低温发酵,虫草素的含量是冬虫夏草的20倍。

2016年,“森源生力”蛹虫草发酵植物饮品成功上市,因其口感醇正,畅销承德、保定、北京等地。

“这是国内最先进的PET无菌冷罐装线。”在生产车间里,4条罐装线已通过验收,该公司技术总监侯金鑫说,投产后日产量可达460吨。

“目前,全市累计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145个,取得各项专利12个,特别是‘香菇周年化栽培集成模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平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郭旭彦说,全市建设平泉市食用菌研究会等本土科研实体15家,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河北农大、河北师大等10余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成功推动了国家级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河北平泉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落地建设。

如今,小蘑菇已成大产业,托起了农民致富梦!

2019-03-11 ——平泉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的启示 走县域 看特色 1 1 河北日报 c125736.html 1 从种蘑菇到食用菌饮料上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