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2版:地方新闻·沧州

围绕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服务供给、与科技融合发展、人才保障等六方面

沧州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

第十四届任丘大鼓花会艺术节中的大鼓表演。(本报资料片) 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

沧州图书馆外景。(本报资料片) 通讯员 宋英男摄

□记者 王雅楠

前不久,沧州市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名单。为巩固提升示范区创建成果,持续推进后续工作,《沧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提升计划(2019-2021年)》日前出台。按照“面向基层、巩固成果、提档升级、深耕细作、持续推进”的工作思路,围绕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保障六方面,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以“图书馆之城”为引领,在中心城区建成15个“遇书房”城市分馆,与社会力量合作建成10个城市书吧、15个知识驿站和众多不同载体的阅读微空间,形成广覆盖、全方位、多形式的公共图书馆网格体系;投资3.7亿元,建成面积约3.8万平方米,包括职工服务区、职工教育区、职工休闲娱乐区在内的沧州市工人文化宫。重点推进包括黄骅市“四馆一中心”、东光县“四馆一厅”、青县市民文化活动中心等建设项目;已建成的馆舍按照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中部标准要求,在免费开放、服务供给、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做好提档升级工作。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按照要求,全部独立或者相对独立设置,并实现错时开放,保障人民群众正常开展文化活动;继续推进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达标率保持80%以上;将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南大港产业园区)、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辖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中,按照新城建设规划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力争到2020年完成达标建设任务。

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积极探索公共文化需求调整、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调查、文化志愿服务、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水平。每年11月,各县(市、区)、市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编制下一年度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报市建设办汇总后,统一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通过文化沧州云平台等渠道向社会公示并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每年年初按照总数三分之一的比例制定标准化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推进计划,市建设办跟踪管理,年底统一组织考核评估。根据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的要求,拟定文化人才扶贫计划,积极开展文化扶贫工作。市县两级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向贫困村进行一定程度的倾斜,承接主体到农村进行惠民演出不低于总场次的30%。公共文化机构进一步完善特殊群体的专用辅助设施、设备以及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生活困难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今年5月底前,市群艺馆和县级文化馆辅助设施设备达到建设标准;2020年底前,市、县两级图书馆、博物馆的辅助设施设备要进一步提升完善。提升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服务效能,切实把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标准落到实处。以每年不低于总数三分之一的增速扎实推进分馆和服务点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加强文化沧州云数字平台的运行管理和提档升级工作,实现文化沧州手机APP上线运行。优化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网站的服务功能,促进市、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配备数字文化设备,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2019年底,市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完成数字化提升工作;到2020年,各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至少各完成1个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建设。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建设。市县两级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探索试行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申报制度,经招标确定的承接主体上报所承担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安排计划;市级购买承接主体在市本级的活动场次不能超过所承担总场次的10%,原则上不能在同一地点演出;加强购买绩效评价,健全由购买主体、公共文化服务对象以及第三方共同参与的综合评审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加大文化惠民卡发放力度和服务范围,提升文化惠民卡服务功能;抓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工程,依托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打造一批“乡村文化客厅”和“阅读微空间”;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低价场次和门票,释放消费潜力、激发消费热情。加大“文化干细胞”培育力度,力争到2020年底,在全市培育100个具有沧州文化特色、服务能力较强、服务标准规范的“文化干细胞”示范点,遴选50个“文化干细胞”培育对象,使其成为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建设。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绩效意识,重视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和服务满意度,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立以县为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动态评估制度,完善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乡镇(街道)、村(社区)及有关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依托“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开展文化艺术演出及展览交流合作活动,利用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针对诗经文化、医药文化、运河文化等“沧州文化脉系”进行专题谋划宣传,加强与专业团队的对接合作。加强博物馆、群艺馆等各级文化事业单位与京津冀以及周边馆际交流活动,沧州县域之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展览演出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完善市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艺研所等事业单位理事会的决策功能;逐步在有条件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保障。通过招聘、引进等方式,到2020年,市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达到70%以上,县级达到80%以上。加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培训,把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和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教学体系。按照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定期组织县、乡、村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脱产培训和全国基层文化队伍远程网络培训。实施“十百千”文化种子选手培育工程。为进一步提高专兼职文化管理员素质,实现文化人才骨干带动、滚动发展,集全市文博图类专业人才力量,与京津冀等地专业院校联合办学,倾力打造20个文化人才培训基地,培养200名高素质的专职文化管理员,培训1000名村级兼职文化管理、辅导人员。进一步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等措施,力争由原来的1万余人增加到1.5万人。精心打造图书馆讲座培训及图书导读、博物馆讲解、群艺馆文艺演出及艺术培训、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贤书院”等亮点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加强运行管理,完善文化志愿服务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文化志愿者报名审批、文化志愿活动点单服务、文化志愿活动大数据及需求反馈等一站式服务;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奖评活动,对文化志愿者和团队进行星级评定,并给予适当奖励。

2019-03-18 围绕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服务供给、与科技融合发展、人才保障等六方面 1 1 河北日报 c126653.html 1 沧州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