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3版:要闻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专题传授+线上教学+项目实践”混合教学

思政课来到“大工匠”操作间

扫码看视频。记者 刘荣荣 见习记者 卢旭东 摄制

□记者 刘荣荣 见习记者 卢旭东

左手持錾,右手执锤,一双如炬的眼睛紧紧盯着眼前这块一米见方的铁板。

“当当当……”郭海博手中的锤子像雨点般落下,錾子在坚硬的铁板上砸出一排小坑。翻过铁板,小坑已经“变”成绵羊身上一绺细长的毛。

“哇……”围拢在四周的学生顿时瞪大了眼睛,发出阵阵惊叹。

3月26日上午10时,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铁板浮雕传习室”里,一堂特殊的思政课正在进行。讲课人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郭氏铁板浮雕艺术”传承人郭海博,听课的是河北工院建筑系的20名大一新生。

传统的思政课往往是大班课,老师们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这堂思政课为啥搬到了一间挂满锤头和铁板的操作间?

“这一代90后大学生有啥特点?敢探索、善思考、有个性。思政课要真正得到他们的‘共鸣’,必须‘接地气’,少一些灌输说理,多一些启发引导。”河北工院团委书记牛晓艳介绍,作为全国25个“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中唯一一所高职院校,河北工院始终坚持“大思政”格局,将“铁的纪律,钢的意志,火的热情”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其中,“文化育人”就是一个鲜活抓手。近年来,该校实施“专题传授+线上教学+项目实践”混合教学,构建“浸润式”文化素质课程体系,5年来开设讲座174期,受众达5.5万余人次。

“这么硬的铁板咋作画?”

“多久能完成一幅作品?”

……

思政课搬到铁板浮雕操作间,大学生的脸上写满“新鲜”和“好奇”,看到铁板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大家迫不及待地抛出一个个问题。

“创作一幅铁板浮雕作品,要经过绘画、拓印、背面锤锻起凸、正面錾阴纹、打磨、火烧等十几道工序,人物性格表情、物品肌理、花纹等都是利用铁板原色及特质,通过锤锻、抛磨、烧色、蜡染等呈现出来的。”

“小的作品,大概要锤几万次,大的要十几万、二十多万次,一张作品出炉经常要两三个月。”

“那得使出洪荒之力啊!”听了郭海博的话,同学们小声议论着。

“来来来,你们动手体验体验。”郭海博转手把锤头和錾子给了身边一位男同学。只见这位男同学甩开膀子,铆足劲头,狠狠砸了几下,可凑近一看,铁板“毫发未伤”。

“同学们,在铁板上作画,不仅要有强大的臂力,更要有钢铁般的毅力和精神。”郭海博说,“最初练习的时候,胳膊肿了,砸破手了都是家常便饭。但是困难来了怎么办?想战胜困难,必须迎难而上,在一次次磨练中进步成长。”

“你们现在是大学一年级,就好比这一块块干干净净的铁板,未来在这张铁板上画出怎样的人生呢?咱们是工科院校,你们将来怎样能够成为国之栋梁甚至大国工匠呢?”

看到同学们若有所思,郭海博分享了他所理解的“工匠精神”,“啥是工匠精神?我觉得首先要敬畏热爱,我这30多年,不分白天黑夜与铁板锤头为伴,好多人问我枯燥吗?因为心里热爱,我不仅不觉得枯燥,反而感觉人生很充实、很有价值。另外,要精益求精,小到一只羊的一根毛、一块石头的一个棱角,没有精益求精的精神都雕不好、雕不活,要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是这个理儿。最后就是勇于创新,我今年57岁了,仍然没有停下钻研新工艺的脚步,你们正值最好的年华,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奔跑呢?”

“郭老师,我今天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铁板浮雕艺术的魅力,但我觉得更大的收获,是真正理解了咱们工院人代代相传的钢铁精神、工匠精神究竟是什么,就是脚踏实地、百折不挠……”学生姜川感慨道。

不知不觉,原本45分钟的一堂课已经“拖堂”了10多分钟。

可学生们还紧紧围拢着郭海博,他们还有不少疑惑,要和这位“思政老师”聊一聊……

2019-04-05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专题传授+线上教学+项目实践”混合教学 1 1 河北日报 c129118.html 1 思政课来到“大工匠”操作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