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9版:深读周刊·调查

社区商业,迎来消费升级新风口

□见习记者 冯 阳

■阅读提示

社区便利店,遍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触达最大消费人群,拥有极高消费频次,囊括各类消费领域。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围绕社区“5分钟商贸圈”,各路商家纷至沓来。商业巨头布局社区零售店,无人生鲜柜扫码即购,手机下单即享送货上门,社区拼团潮涌邻里之间……这些新的社区商业模式,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

在政策支持下,在技术与资本两相加持下,作为电商和实体店争夺的最后一块阵地,社区商业已然成为商品零售领域的焦点。

新玩家涌入社区门店

赵磊住在省会范光胡同附近,他最近的早餐都在家附近的苏宁小店解决,“虽然家门口也有摊煎饼的小摊点,但是总感觉不如店里干净。”

近一年来,石家庄市各个小区、商圈附近,涌现出大量苏宁小店,统一的标准化店面设计,吸引了人们关注。

3月25日9时,记者来到位于省会范西路小学附近的苏宁小店,80余平方米的店铺内摆放着各类包装食品、日杂、果蔬等商品,售卖煎饼、烤肠、关东煮的空间被单独隔了出来。

记者在店内逗留的时间内,两位顾客使用苏宁小店的App结了账。收银员向记者推荐办理苏宁会员,“我们每天会有一个爆款产品,会员享受5折优惠。你也可以加入我们微信群,有啥优惠第一时间就能知道,像鸡蛋这样的商品,一搞活动都是‘秒光’。”

瞄准社区商业的电商巨头,不止苏宁一家。

2017年,京东曾宣布,将在全国开设超过一百万家京东便利店。随后,天猫小店也在全国遍地开花。

记者在石家庄调查发现,与苏宁小店的直营模式不同,天猫和京东不约而同选择了加盟模式,与夫妻店、小卖部等传统便利店展开合作。

除了商业巨头直接布局社区零售,一些新玩家也通过各种形式试水社区商业。这其中,风头最劲的便是社区团购。

2018年,社区拼团开始进入石家庄市场。社区拼团的“团长”通过微信群推送商品信息,居民在线下单后,在“团长”或者附近的便利店处提货。不同于拼多多等纯线上版的团购平台,社区拼团的用户多是某一小区的居民,“团长”或社区便利店的店员和社区居民在接触中还会逐渐生发信赖感。

“第一次知道社区拼团,是在我们小区便利店的群里。”省会市民周彦茹说,自从有了这些拼团信息,她每天会浏览下,“虽然不经常买,但毕竟多了个选择。”

高频次消费的生鲜产品,始终是社区商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3月中旬,一组无人售货、扫码买菜的智能生鲜柜亮相省城,为社区居民购买生鲜产品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3月28日18时左右,记者来到省会银都花园,这也是首批智能生鲜柜的第一个试点社区,只见6组生鲜柜内共有包括蔬菜、水果、面食等在内的多种生鲜商品,不时有居民前来选购,其中鸡蛋、菠菜等商品已经销售一空。

自从有了生鲜柜,居民王芳芳经常来这里买菜,她还办理了消费卡给妈妈使用。“挺方便的,尤其是晚上,吃夜宵也不怕买不到。而且有冷柜,比较新鲜。关键是能随便挑,不用看店家的脸色。”王芳芳笑着说。

不过她有点担心这一模式能否持续:“刚开始经营,菜还算新鲜,以后能保持住吗?打开柜门就扣费,是方便,但是万一出错了怎么办?我找谁去啊?”

“人在家中坐,食材网上来”,已成为省会白领王巍的生活常态。随着美团、京东到家等各类到家式App的应用,每天在下班回家的公交车上下单,到家收货做饭,极大方便了她的生活。

这些到家类App不仅配送生鲜食品,还提供鲜花、药品等配送服务,其合作的实体店既有北国、永辉、沃尔玛等大型超市,还有越来越多的便利店、花店、蛋糕店等社区零售店。

社区商业的诱惑

社区商业的诱惑在哪里?

记者调查发现,电商兴起后,曾经一站式的大卖场购物模式,因为选品慢、排队长、停车难等问题凸显,越发失去吸引力,而如同“毛细血管”般贴近居民的社区便利店,愈发受到消费者青睐。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便利店正在成为一颗迅速崛起的新星,2017年开店数和销售额都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远远超过百货和超市等业态。

业内人士估计,居民至少有1/3的消费需要在社区商业实现,未来这个比例甚至将达到2/3。从成熟市场看,社区商业消费要占到其整体商业构成的60%至70%。

如此体量的增长空间,日渐凸显的商业价值,引得各路资本争相竞逐。

而对电商巨头而言,则期待通过社区便利店进行线上线下相互赋能。

“看起来,我们好像就是一家便利店,但是我更愿意把它当作我们和用户之间的一个线下交流空间。”苏宁易购集团石家庄地区品牌中心总监牛晓庆这样评价苏宁小店,“苏宁是以家电连锁起家的,之后才有了线上平台。我们的基因本来就是线上线下融合式的,而各类线下实体店正是集团零售业态的一种自然延伸。”

截至目前,石家庄的苏宁小店数量达到了86家,今年底预计达到300家。

牛晓庆介绍,作为线下实体店,苏宁小店能够实现为线上商城引流的效果,“比如,我们的小店里可以摆放近期促销的家电产品,居民看过实物再在网上下单,买得更放心。再比如,小店内可以收发快递,这样网购便没有后顾之忧。针对电器,小店还能提供维修保养的服务。所以,家门口的社区小店,对品牌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而线上平台也在为线下实体店赋能。据了解,作为苏宁会员,不论线上线下,只要在苏宁的生态圈里购物,都能得到优惠。在苏宁小店App中,经常会有各类优惠券或者满减活动。顾客线上下单后,由距离3公里内的小店进行配送。此外,通过小店辐射形成的用户微信群,也成为苏宁拼团品牌苏小团的营销阵地。

依托实体店,延伸电商平台线下功能,引流至线上;做强线上平台,为实体店赋能,成为巨头布局社区商业的主要特征。

在省会天山九峯小区附近,一家招牌不大的天猫优选精品超市坐落在一排底商之间。店内面积超过500平方米,天猫的Logo随处可见。其中,鲜肉、熟食等商品档口,占据了超市面积的四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超市的一侧,开辟了两个独立空间:菜鸟驿站和天猫智能空间。菜鸟驿站同时提供衣物干洗服务,而在智能空间内,包括手机、路由器、空气净化器、耳机等在内的电子产品摆放其间。

“当下,单纯走线上或者线下,都比较艰难。”牛晓庆坦言。

数据显示,传统电商的用户增长以及流量红利正逐渐萎缩,增长“瓶颈”开始显现。移动支付、大数据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普遍应用,为社区便利店提供了更多延伸服务,这些都为商业巨头布局社区零售扩展了极大想象空间。

线上线下相互赋能的背后,是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赵子侃能够明显感受到技术对于零售行业的影响。“其实,几年前的社区O2O和现在的社区拼团很像,但是由于线上支付、线上群组、落地营销等短板的存在,没法让拼团达到现在的规模。”

去年5月份起,赵子侃的社区拼团项目正式上线,主要以水果商品为主。在他看来,社区拼团的优势在于流通成本更低,“比起电商,拼团用户更集中,这样物流成本就降下来了,损耗也会随之减少。与普通的水果店相比,我们的客户更精准,产品的链条也更好把控,价格自然也更低。”

果蔬去农残、感应器自动称重、微信扫码支付、48小时保证食材新鲜,智能生鲜柜也展示了技术的能量。

运维人员王先生表示,目前省会有两个社区已经布局了智能生鲜柜,正在开发区布局第三个试点。从他服务的银都花园社区来看,客源主力是年轻人,每天的销售额在1000元到2000元之间,“通过试点,我们也能获得附近居民消费习惯的大数据,这对公司的运维,以及未来冷柜大规模铺设,都有很大帮助。”

如何“离消费者更近”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便利店、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这被视为社区零售领域的政策东风。

我省也曾出台《关于加强城镇商业网点规划的指导意见》,推动城市和重点乡镇商业网点规划,其中城市将着力打造5分钟到便利店、10分钟到菜市场、15分钟到大型超市的便民生活圈。

政策的支持之外,资本的加持,也让便利店行业颇具前景。近日,瞄准二线城市的国产品牌邻几便利店,获得了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新锐品牌便利蜂一年就开出了100家。

站上风口的社区商业,让各路商家纷至沓来。而作为一名便利店行业的老兵,河北叁陆伍集团高级副总裁、36524便利店总经理贾军波认为,不论是商业巨头布局的便利店,还是社区拼团,都是零售领域的细分。虽然模式新颖、市场巨大、技术成熟,但是在具体的盈利模式上还处于探索中。

记者走访发现,在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功能方面,各类电商品牌的线下便利店表现参差不齐,融合更多体现在网购快递的收货点层面。

3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省会卓达星辰花园附近的一家京东便利店。这是一家典型的夫妻店,除了部分商品贴着“京东特供”的标签外,很难看到与京东相关的其他痕迹。记者询问便利店与京东如何合作,正在拣货的老板随口说道:“就是一年5000块钱加盟费。”

采访中,贾军波透露,36524近期上线的一系列生活服务类团购,将会出现在各家门店组织的微信群中,其中票务团购已经上线,“我们有500多家门店,有足够的社区流量入口,但是不能什么热就做什么,还是得依据自身优势。”

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贾军波深知经营一家便利店的不易。“便利店虽小,但是供应链、前台运营、产品开发、人员管理等环节一个也不能少,做起来甚至比大超市更难,而且不能有明显短板。”

业内人士指出,作为消费者家门口的社区商业,只有把商品和服务也做到家门口,才能实现“离用户更近”的核心价值。

如何“离消费者再进一步”?贾军波将精细化管理放在首位。他以便利店的鲜食产品为例说:“我们在早餐之外,正在研发中餐、晚餐,还包括其他的休闲零食。但是一个社区门店和一个商圈门店,它需要的晚餐肯定是不一样的。便利店的精细管理,讲究的就是这些细节。我们的发展力求做得扎实,相应的,步调也不会太快。”

与大型商超相比,便利店要求更高的坪效和更精准的价格带。“便利店没那么大空间,这就需要根据客户的消费习惯,精准选品。”36524便利店营运总监高文辉说。

作为服务行业,便利店兼具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特征,对人员的班次排列、拣货流程、门店清洁等基础管理都要求严格。高文辉说:“零售行业直接面对顾客,考验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哪个点都马虎不得。”

3月底,苏宁集团在河北的首家前置仓正式开业,能够满足3公里辐射范围内的商品配送,今年还将建设14家前置仓。对于苏宁小店而言,将其与前置仓、线上App、社区拼团协调运营,成为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线上App+线下门店’是我们的特色,有了苏小团和前置仓的加持,商业闭环更完善,但也对我们的经营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牛晓庆说。

■观察

消费新版图

未来可期

一边是各路商家争抢社区便利店,一边是部分城市专门出台促进便利店发展的政策举措。以便利店为切入口的社区商业,从夫妻店到品牌连锁店,从包装产品到自制堂食,从同质化竞争到分层分级,从满足消费需求到引领消费升级,显现出一条消费领域的变革之路。

以刚获得融资的邻几便利店为例。位于安徽的这家连锁便利店,除了提供传统的鲜食食品,还推出了现磨咖啡、再调冰淇淋及合肥地方特色的豆干、糯米鸡、热干面等食品。宽敞、舒适的休闲区,供顾客休闲和堂吃,同时还提供手机充电、WiFi、体重秤、五金工具借用等免费服务项目。

而在精细化服务方面,各大便利店集团已经走在了前面。在商品管理方面,更加突出季节和地域特征,同类商品关联放置,“回”字形货架提高选品效率,商品陈设、顾客路线等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计算和设计。

而被视为便利店标杆的7-11便利店,其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记忆每次消费的商品类型、顾客描述、天气情况等内容,通过数据库分析消费者需求并合理备货,存货周转率方面远胜于同行。

这些不断引领消费的服务之举,既为省内品牌便利店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路径,也让其看到了上升的空间。

便利店等社区商业的发展,是商家与资本共同推动的结果,更得益于促消费、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支持。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商务部部长钟山表示,今年促进消费要抓三件事:提升城市消费,促进消费升级;扩大乡村消费,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发展服务消费,优化服务供给。在提升城市消费方面,提出要改造提升一批步行街,优化便利店布局,鼓励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各地也因地制宜推出了促消费政策,其中,以北京市的动作最为迅速。

去年,北京市商务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19条举措,从便利店经营的空间位置、项目品类、注册审批等方面进行放宽,对新开门店最高给予500万元的补助。

近日,北京市商务局又发布通知,对新建基本便民网点、老字号传承发展、餐饮业等12个方向的项目进行资金补助。2月份出台的《北京市2019年促消费稳增长措施》,则明确了18条具体举措,形成促消费的“一揽子”政策集成。

而北京一系列促消费措施已经初见成效。北京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2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3.8亿元,同比增长3%,社零额增速企稳回升。

真金白银的支持,收获实实在在的回报。在技术、资本、政策等多方合力下,消费领域的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供给端的深层次变革带来需求端的相应提升,消费领域的新版图未来可期。

文/见习记者 冯 阳

2019-04-18 1 1 河北日报 c130869.html 1 社区商业,迎来消费升级新风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