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7版:观点

“猪”过拔“毛”为哪般

□张 博

“发‘扶贫猪’,还要我们自己出200元的运费……”日前,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中山乡群众向市脱贫攻坚专项巡察组反映问题线索。依据巡察组移交的问题线索,芒市纪委监委迅速成立核查组,查清了事实,揪出了一名“揩油”的村防疫员,一名当“甩手掌柜”的乡主任科员,一名当“差不多先生”的副乡长。(据新华网6月2日报道)

给村民发“扶贫猪”,竟然藏着不少猫腻——不仅每头猪要“吃”200元的差价,还向群众多收取每头猪200元的运费。难怪有网友感叹,这种“猪”过拔“毛”的做法,不是扶贫,而是“劫”贫。相关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脱贫攻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生猪养殖听上去不怎么“高大上”,但只要因地制宜、引导得当,就不失为一个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由此而言,芒市有关部门给农民发“扶贫猪”,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是一个符合实际的扶贫好点子。但可惜的是,好好的一部扶贫“经”,却被一名村防疫员给念歪了。200元“莫须有”的运费,数目看似不算大,但如果放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环境下看一看,则无疑很大。因为,群众利益无小事,政府公信不寻常。

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一年多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响鼓重锤的最后时刻,大量的资金、项目投入到了精准扶贫领域。不可否认,尽管监管、问责越来越严,但仍有个别人胆大妄为,在利益驱使之下把黑手伸向扶贫资金和项目,侵害贫困群众利益,干扰脱贫攻坚进程。“猪”过拔“毛”的案例再一次提醒我们,扶贫“最后一公里”中出现的贪腐问题不容小觑。不严惩“猪”过拔“毛”之类的“揩油”,不堵住扶贫资金、扶贫项目使用监管上存在的漏洞,就可能还会出现“牛”过拔“毛”、“羊”过拔“毛”。

阳光是最有效的防腐剂,监督是最牢固的防腐屏障。杜绝扶贫“最后一公里”中的贪腐,“公开”不能缺位。扶贫项目的落地、扶贫资金的流向,必须及时、准确地向贫困群众公布。不能相关情况只有个别干部了如指掌,而扶贫对象却一头雾水,只能“给啥要啥”“给多少是多少”。同时,还应当不断严格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猪”过拔“毛”为例,假如在“扶贫猪”的审批、采购、发放等环节都能及时公开信息,都能严格执行工作规范及流程,相关人员又怎么会有“揩油”的机会?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切实加强对相关工作和人员的监督管理,才能避免“猪”过拔“毛”之类行为和现象的再次出现,保证扶贫政策、扶贫项目、扶贫资金真正最大限度发挥应有作用、惠及贫困群众。

2019-06-04 1 1 河北日报 c136939.html 1 “猪”过拔“毛”为哪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