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8版:社会

毒品不断“升级换代”,伪装性、迷惑性更强,加强禁毒预防教育迫在眉睫

筑牢拒绝毒品第一道防线

6月25日,省强制隔离戒毒所举行开放日活动,图为工作人员正在为参观者讲解禁毒戒毒知识。记者 史晟全摄

□记者 尹翠莉 见习记者 王璐丹

“2018年,全国新发现吸毒人员同比下降26.6%,其中35岁以下人员下降31%。”6月17日,国家禁毒办发布的《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通报了这一可喜成绩。

然而,在数据下降的同时,我省同全国其他省份一样,吸毒人群低龄化趋势明显这一现状仍未改变,新型毒品不断升级换代、毒品犯罪手段不断翻新,青少年吸毒问题仍不可小觑,加强禁毒预防教育迫在眉睫。

八成吸毒者吸前低估毒品危害

6月24日,记者在石家庄市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见到了张华(化名),一身白色运动装,金丝边框眼镜,称呼别人为“您”。如果不是他自己讲述,很难相信眼前这位文质彬彬的男子已经是第二次被强制隔离戒毒了。

今年35岁的张华第一次接触到毒品时刚20岁出头。当时他大学毕业不久,不满足打工挣钱便开始创业,生意刚有起色,有次跟朋友一起去歌厅,朋友劝他一起“溜”冰毒。

“实在不好驳朋友的面子,心想就尝一下,有什么呀,不就跟抽烟差不多嘛。”抱着侥幸心理开始,却没想到越陷越深,张华回忆,“每个月花费一两万都是少的,生意也不好好做了,每天都很乏力,有时候一睡就是两三天,醒了就是玩游戏、赌博……”

除了被摧毁的自己,让张华更痛苦的是因他而来的家庭变故。“我是家里的独生子,前几年我爸爸去世了。因为我,妈妈觉得抬不起头来,退休后就远离家乡去了一个亲戚家,一想到我,她就会流泪。”张华皱紧眉头,叹了口气。

“很多吸毒人员都是好奇心驱使,加上别人的怂恿,怀着侥幸心理,走上了吸毒之路,其实他们之前根本就没有认识到毒品的威力和危害。”石家庄市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心理矫治中心副主任徐博说。

“本以为学化学专业的我,可以通过解毒的方式轻松驾驭,但没想到吸毒后果太严重,我无力承担。”在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举行的“有错你就说”主题活动中,戒毒学员李菲菲敞开了心扉。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李菲菲因为情感问题与家人产生矛盾,带着仇恨和报复心理,吸上了毒品。

资料显示,受毒品侵害较严重的23个省(区、市)统计,因低估毒品危害而吸毒的占吸毒总人数的82%。我省戒毒机构对戒毒人员的问卷调查显示,近76%的戒毒学员表示,之前在社会上接受的禁毒宣传教育与实际感受存在较大偏差。

吸毒人群低龄化趋势明显

今年刚刚20岁的刘宇(化名)最初接触毒品就是“觉得刺激,想体验不一样的感觉”。从小见惯了父母吵架,后来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外出打工,爷爷年迈疏于管教,初中没毕业的刘宇就开始“混社会”,成了一些迪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常客,来省强制隔离戒毒所之前已经有5年的吸毒史了。

省禁毒办统计,目前,全省登记吸毒人员达5万多人,并且呈现向青少年群体、广大农村地区渗透的趋势。和全国其他省份一样,我省吸毒人群低龄化趋势明显,35岁以下的吸毒人员占比达到了60%。

“在所内戒毒的戒毒人员中,年轻人占比更高,近70%。”省戒毒管理局党委副书记、政委李文武说。

事实上,正是由于未成年人涉世未深,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对毒品危害缺乏正确认识,好奇心、虚荣心作祟,将部分青少年引向吸食毒品的深渊,导致青少年群体中非法持有毒品、容留吸毒、零包贩毒等案件时有发生。

“在一些社交场合或单独休闲环境中,由于受到不良思想影响,不少未成年人追求刺激,将吸食毒品单纯地当作吸烟、喝酒一样,满足消遣和享乐的需要。”徐博介绍,未成年人沾染毒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庭因素,因为父母缺乏对孩子的关注和监管,没有及时给孩子说明毒品危害的严重性,致使孩子误入歧途。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查办的相关案件中,涉毒青少年绝大多数吸食的都是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相比,新型毒品的心理成瘾性很强。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改变形态包装,生产销售“咔哇朝饮”“彩虹烟”“咔啡包”等新类型毒品,花样不断翻新,具有极强的伪装性和迷惑性。

然而,普通群众尤其是诸多青少年对毒品的认识却仍然停留在传统毒品海洛因时代,相关宣传资料、图片、案例也都基于此,对新型毒品的宣传、预防教育不够,极容易使好奇心强、寻求刺激的青少年跃跃欲试。

禁毒预防教育要从中小学生抓起

“听了你们的宣讲,我感到特别震撼,没想到,毒品离自己这么近!”“我想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为禁毒工作做点什么,怎样才能成为你们的一员呢?”……5月16日,“闪耀的桔灯”公益宣讲团在河北师范大学做完宣讲后,很多同学在宣讲民警的微信上留言。

“闪耀的桔灯”公益宣讲团是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在2017年6月发起创立的,由戒毒民警、戒毒人员、戒毒人员家属和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目前已举行大型宣讲活动60多场次。

说起成立宣讲团队的初衷,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科科长王利敏很有感触:“看到那么多不同经历、不同年龄的戒毒人员,尤其是看到那些十七八岁的孩子进来,感觉特别痛心。”面对大量的悲剧,戒毒民警们意识到,一定要向更多的青少年敲响“警钟”。

宣讲团借鉴电视节目的形式,积极推行“戒毒民警的情感+戒毒人员的情感+听众的情感”的“三合一”宣讲模式。

“我们吸纳了十几名戒毒人员作为宣讲团成员,锻炼她们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也让她们从内心把‘要我戒毒’转变成‘我要戒毒’。”王利敏说,“闪耀的桔灯”这个名字寓意宣讲团成员像桔灯一样,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为戒毒人员和家属点燃希望的心灯,也为全社会的成人和青少年当作警示灯。

该负责人介绍,我省打造了“三个课堂”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模式,依托禁毒网站、微信微博公众号建立“空中课堂”,依托禁毒教育基地、师资培训基地和学校建立“固定课堂”,依托“禁毒公益宣讲团”和禁毒志愿者队伍建立“流动课堂”。“在课堂上,确保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每学年不得少于2课时,把毒品预防教育与思想品德、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相结合。”

“禁毒预防教育要从中小学生抓起。”多名从事禁毒和戒毒工作的民警呼吁,希望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禁毒预防教育中来,通过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禁毒教育,形成全民禁毒的氛围,才能提升人们识毒拒毒防毒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警惕,保护自己。

2019-06-27 毒品不断“升级换代”,伪装性、迷惑性更强,加强禁毒预防教育迫在眉睫 1 1 河北日报 c139803.html 1 筑牢拒绝毒品第一道防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