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7版:观点

深州市对社区矫正人员采取人性化帮扶,帮助998人重返社会

社区矫正“大墙”外重塑人生

□记者 薛惠娟

见习记者 张宇昊

6月28日,深州市辰时镇司法所工作人员赵静一上班,就在电脑上打开“河北省司法社区矫正管理平台”,查看辖区内16名社区矫正人员的状态:定位手机是否开机,是否在深州市内……

“这样的常规监管,每天至少两次。”赵静说,“刚刚有3人入矫社区矫正,要尽快制定好矫正方案。”

2015年以来,深州市已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216人,目前在册218人。

社区矫正人员是在“大墙”外接受改造的罪犯,虽然罪行较轻、主观恶性不大,但仍具有一定的社会危险性,再犯罪风险较高。如何把他们监管好、矫正好,使他们不再违法犯罪,是社会治理的一项重点、难点。近年来,深州市狠抓感化教育,针对不同社区矫正人员采取人性化帮扶,促进他们顺利融入社会。全市已有998人重返社会,无一例再犯案例。

在社区服刑,戴上“紧箍”强化日常管理

犯了罪在社区服刑,怎样起到惩戒作用?

面对记者的提问,深州市司法局局长王景刚介绍,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把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四类罪犯置于社会中,在不脱离社会、生活的前提下,落实监督管理和教育矫正,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一旦纳入社区矫正,首先要给他们戴上‘紧箍’,强化日常管理。”王景刚介绍,全市制订完善了社区矫正人员分段分类动态管理、司法奖惩等监管制度,集中教育、个别谈话、心理矫治等教育制度,社会调查评估、社区矫正人员及时入矫接受监督等工作制度。完成了社区矫正人员指纹和人脸双项录入,提高了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水平。

2015年,深州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科成立后,两年招录了25名公务员,全部充实到基层司法所从事社区矫正工作。

该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科科长李建华介绍,按照规定,社区矫正人员要定期到司法所报到、完成规定的社区服务和各类学习、遵守严格的请销假制度等。

魏园园,专职负责深州市城区矫正工作站的工作,目前辖区内有8名服刑人员。“他们每周到矫正工作站报到,汇报其所在位置和上周活动情况、思想状况,我每周至少与其见面一次,对其矫正情况进行实地走访。”

“教育学习必不可少。”李建华介绍,“学什么,怎么学,我们都有明确要求。”翻开社区矫正人员读写手册、教育学习作业等,都分章节、分内容地设计好了学习、测试内容,通过典型案例,学法懂法;通过哲理故事,明理励志;通过党的十九大报告答题,了解大政方针;通过学习心理知识,打开心结……

关爱帮扶,改变了年轻人的一生

在社区服刑,还能正常工作和生活吗?这是许多社区矫正人员的疑虑。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法律依据。”李建华介绍,其中明确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在就学、就业和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在社区矫正工作中,除了落实监督管理、教育矫正之外,关爱和帮扶是工作的重要内容。

2018年底,正在上大二的李新(化名),来到辰时镇司法所办理了解矫手续。

通过3年的社区矫正,李新变了,变得阳光、热情。这让赵静十分欣慰。

2015年,李新是一名高三学生,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小矛盾,一时冲动采取了不理智的行为。当年底,他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生活在单亲家庭,和母亲一起生活,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第一次见李新,赵静仍然记得,“他耷拉着脑袋,问一句答一句,不多说一句话。”

对李新,赵静多了一些耐心和关注,经常找他的母亲了解情况。“当年他没有考上大学,复读一年后,2017年被唐山的一所高校录取。”

按照实施办法要求,一般情况下李新不能离开深州,大学怎么上?李建华介绍,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经批准后才能离开居住地。“当时,因就学离开居住地,不光在深州,全省之前也没有先例。”

上不了大学,很可能耽误了李新的一生,也给社会埋下了隐患。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到唐山协调,深州市司法局将情况汇报到省、市有关部门。

几经周折,深州市司法局作出决定,由李新的母亲作为监护人在唐山陪读,实时对他进行监管,定期向司法所汇报其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同时,司法所工作人员在不影响其学习的情况下不定期对其进行定位、电话抽查。

解除了社区矫正,李新十分激动,“这次帮扶,真的改变了我的一生。”

赵静说:“前些天我在街上看见他了,他主动和我打招呼,并谈起近期的学习生活情况。听说还交了女朋友。”

目前,《河北省司法厅社区矫正人员操作指南》中,申请外出的条件增加了外出就学这项内容。

打开心结,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如何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克服心理障碍,重新融入社会?李建华认为,矫正先矫其心,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培养积极、健康、阳光的心理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达到矫正的目的。

为此,深州市司法局建立了社区矫正心理综合辅导室,还有6名社区矫正专员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

“她现在一门心思地想着怎样创业挣钱,越来越忙了。”田林(化名)的变化,让全家人松了一口气,“判决刚下来那会儿,她心理压力太大了,天天在家哭。”

2015年,因诈骗罪田林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

“因诈骗罪她欠下了十几万元外债,债主们天天来催。”当时的田林,心理压力大,神情恍惚;抵触社区矫正,多次出现定位手机关机的情况……

打开心结,对田林来说至关重要。

“我们每年对所辖的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两次SCL-900心理测评,根据测评结果,为每位社区服刑人员建立个人专属的心理档案。”李建华介绍。

针对田林的测评结果,镇司法所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矫正方案,加强了对田林的管理和心理疏导。

一方面司法所工作人员多次进行家访,与田林和其家属沟通交流,鼓励她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新生活。另一方面为其联系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辅导。

今年3月,司法所工作人员在家访时了解到,田林开的茶馆经营得不错,还准备再开一家会馆。“有了积极的态度,充实的生活,她已经融入了社会。”

从思想上矫正社区服刑人员负面心理和消极因素,截至目前,深州市已开展心理测评618例,开展个别心理辅导56人次,专题心理团体辅导讲座4场,促使其安心接受服刑教育,从源头上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的发生。

2019-07-04 深州市对社区矫正人员采取人性化帮扶,帮助998人重返社会 1 1 河北日报 c140883.html 1 社区矫正“大墙”外重塑人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