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0版:文化周刊·布谷

名人“粥滋味”

□李增录

孙犁先生的《吃粥有感》写得很有情趣:“我好喝棒子面粥,几乎常年不断……冬天坐在暖炕上,两手捧碗,缩脖而啜之,确实像郑板桥说的,是人生一大享受。”我也爱喝棒子面粥,也是常年不断,也和孙犁先生感觉一样,“是人生一大享受”,它不仅香喷喷,还有营养,很适合老年人的口味。

粥,我国最早的文字史料就有它的踪影,据说与黄帝还有渊源,《周书》中有“黄帝始烹谷为粥”的记载。粥,自古就被赋予了“药用”的养生色彩,作为中国人的一种传统食物,有着“药食同源”的效果。姑且来看古代名人食粥的养生功效吧。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认为,食粥可以长寿。他中年患有胃病,经人指点坚持食粥,一年后竟奇迹般地好了,所以,他有感而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难怪他一生饱经风霜,还活了86岁高龄,这在医疗技术和生活水平有限的古代,确实可谓长寿之人。

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笃信,粥护肠胃。他在《本草纲目》中说,粥“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还在《本草纲目》中列有五十多款粥,并评价食粥的好处:“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良。”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喜爱食豆粥,他说:“沙瓶煮豆软如酥。”有天晚上,他与朋友吴子野游玩,夜晚甚饥,吴劝之吃白粥曰:“能推陈换新,新粥益胃。”也就是说,白粥不仅能充饥,还有养生的功效。

当然,也有因为贫穷而食粥的。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幼时家贫,在南都学院读书,天天用两升米做成一锅粥,经一晚上凝固,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就着腌菜各食两块。留守的儿子和他一起学习,一天回家,就把菜肴留给他,他却放到一边最后腐烂了。留守的儿子说:“家父听说你清淡贫苦,送来这些吃的,我留给你,你为什么不吃呢?”范仲淹说:“感谢你们的好心。我吃粥久了,心里安定,你如今要我享用如此丰盛的饭菜,以后还怎么吃得下粥呢?”为此,清代诗人龚自珍赞曰:“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划粥僧舍中,学问得渊博。”

清人赵翼《檐曝杂记》中,有两首《白粥诗》,一曰:“天旱年来稻不收,至今煮粥未曾稠。人言箸插东西倒,我道匙挑两岸流。捧出堂前风起浪,交来庭下月沉钩。早间不用青铜照,眉目分明在里头。”二曰:“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儿女熟商量。一升可作两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有客只须添水火,无钱不必问羹汤。莫言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长。”

这两首诗读来令人心酸。赵翼曾在朝为官,后辞官治学,始见民情,连他家生活都如此窘迫,普通老百姓那就更啼饥号寒,苦不堪言,恐怕连粥都没得吃了。

2019-11-29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17212.html 1 名人“粥滋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