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6版:文体

我省冬季项目高水平裁判员培养成为当务之急

冰雪赛场期待更多河北裁判

——“打通冰雪人才瓶颈”系列报道之二

2019年12月14日,在张家口市崇礼区长城岭滑雪场举行的特布不落杯2019京津冀高山滑雪挑战赛上,一名运动员在裁判员注视下从起点处出发。(本报资料片) 河北日报记者 耿 辉摄

打通冰雪人才瓶颈

□河北日报记者 张 镜

数量增加较快,但项目间不均衡且高水平裁判员缺乏

从一名普通裁判员到成为国际性赛事竞赛长,高山滑雪国家级裁判员、张家口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晓光用了四年时间。在他的带领下,我省高山滑雪裁判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36岁的我年纪算是大的,现在我省高山滑雪裁判大多是20多岁的年轻人。”李晓光介绍说,在崇礼举办的国际雪联B级赛事和C级赛事中,除国际雪联指派的技术代表外,我省裁判员实现了从竞赛长到起点裁判、终点裁判、计时裁判、旗门裁判等岗位全覆盖,已经成为国家高山滑雪裁判员队伍的骨干力量。

与高山滑雪项目裁判员队伍厚积成势不同,在承德进行的省首届冰雪运动会越野滑雪比赛,则凸显了我省该项目裁判员队伍的尴尬——执裁的裁判员大部分来自省外,我省少量裁判员分散在辅助岗位。“此次比赛我们使用的是冬季两项比赛场地。”省体育局青训中心训练科副科长李超解释说,“我省越野滑雪项目缺少训练比赛场地,省专业队常年在外训练,各市也少有越野滑雪专业运动队,省内比赛较少,省内有关裁判员培训参与积极性不高,因而裁判员数量不足。”

同越野滑雪类似,一些冬季项目的特点成为裁判员队伍建设的制约因素。如雪车雪橇类项目,因项目专业性强、群众基础薄弱,不仅赛事数量少,而且门槛高,业内竞争激烈,裁判员队伍发展受限,因此数量较少。

近年来,我省举办承办的各级各类冰雪赛事不断增多,其中不乏国家级、国际级高水平赛事,需要大量优秀的裁判员,如一场高级别高山滑雪比赛就需要各类裁判员近100人。

按照《河北省体育局冬季项目人才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2年)》,到2022年,我省冬季项目裁判员要达到900人以上,其中国家一级以上裁判员(含一级)达到150人以上。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省冬季项目国家一级以上裁判员仅有43人,到2019年已达到163人。此外,已达到相关标准,近期等待办理国家一级裁判员证书的还有将近200人。

其中,在冬奥会涵盖的15个分项中,我省花样滑冰、雪车、钢架雪车、雪橇4个分项尚无相应裁判员;在已有裁判员队伍中,项目开展时间较早、拥有一定群众基础的速度滑冰、高山滑雪、单板滑雪等项目,裁判员数量较多,项目开展时间较晚的一些项目,如冰壶等,则裁判员数量较少,各项目裁判员队伍发展不均衡。

与夏季项目相类,要成为冬季项目裁判员,必须首先通过相应等级的考核,并且一般要从二级、一级向国家级、国际级逐步晋级。但冬季项目起步较晚,裁判员培养考核体系建设尚存在一定差距。

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我省冬季项目国家二级裁判员数量缺乏统计,但各市近年来持续不断开展冬季项目裁判员培训活动,审批新增的冬季项目国家二级裁判员数量在稳步上升,这为实现到2022年我省冬季项目裁判员数量达到900人以上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要成为滑雪国家二级裁判员了!”1月18日,参加完保定市滑雪教练员裁判员交流活动,高阳县春蕾小学体育老师王新华有些兴奋,“我是学校第一个冰雪项目裁判员,以后提高孩子们的运动水平更有针对性了。”和王新华一样,此次交流活动结束后,保定市共有近40人将成为滑雪国家二级裁判员。

但也不能不看到,我省冬季项目国家级裁判员数量仍然偏少,国际级裁判员还是空白。有关人士指出,在国际赛场没有“话语权”,对我省冰雪健儿取得好成绩极为不利。

而究其原因,其实同我省冬季项目发展一样,裁判员队伍建设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所以,尽快补齐短板,努力提高水平,是我省冬季项目裁判员培养的当务之急。

加强培训、多办比赛,给裁判员更多学习锻炼机会

多参加相关培训,是裁判员提高业务水平的必由之路。

据悉,省体育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计划进一步完善裁判员注册、管理、培训、考核、选派、奖惩等制度,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相应措施,制定年度计划,到2022年,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裁判员等级培训。

该中心主任刘晓马表示,一般而言,裁判员队伍发展水平与运动项目发展水平相辅相成。所以,接下来,我省冬季项目要努力实现全面发展,使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人才队伍互相促进。

“除了裁判员自身努力和省内多举办培训活动外,我省应争取更多机会,推荐本省裁判员更多走出去参加高级别培训。”省体育局奥运事务处工作人员徐晴建议。

2017年,徐晴参加了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举办的冰壶裁判员培训班。通过相关考核后,先后执裁了5场国际冰壶赛事。她介绍,未来几年,国内冰壶裁判员有更多机会接受世界冰壶联合会组织的裁判员培训。我省一定要抓住机会。

外语水平则是晋级高级别裁判员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

“国际冰壶联合会每年会更新规则,过不了语言关,就掌握不了最新的规则。”徐晴说。此外,一些国内冰壶培训活动邀请的是国际冰壶联合会的讲师,全程英语授课。如果参加培训的裁判员英语水平不行,现场又没有翻译,就无法理解讲师所讲内容。所以,要晋级高级别裁判员,就要下大力攻克语言关。

李晓光表示,越来越多的国际冰雪赛事在我省举办,给相关项目裁判员提供了与国外同行交流的难得机会。只有熟练掌握语言技能,才能突破交流障碍,更加深入地了解项目规则和执裁规律,积累更多工作经验。

诚然,大量工作经验还是需要通过真刀真枪地执裁比赛来获得、积累。

李晓光记得,2015年雪季,他第一次执裁冰雪赛事,“当时只有12名河北裁判员”。随着众多高级别国内国际冰雪赛事在崇礼举办,我省裁判员锻炼机会大大增加,“2019年张家口承办的国际雪联5场赛事,80%的裁判来自河北”。

鉴于此,他深有体会地说:“我省应充分发挥崇礼等现有场地的优势条件,多承办举办各类冰雪赛事,特别是高级别赛事,多选派本省裁判员参与执裁。”

徐晴则见证了青海利用国际冰壶赛事壮大该省冰壶裁判员队伍的过程。

2017年,她首次参与执裁青海国际冰壶精英赛,“当地裁判员很少”。而2019年的该项赛事,全部21名裁判中青海本省裁判已达到16人。

“我省去年6月曾在河北奥体中心举办过中国河北混合双人冰壶公开赛,但冰壶赛事明显偏少。”徐晴认为,我省今年将组建省级冰壶专业运动队,承办举办更多的冰壶赛事不仅有利于运动队成长,还将促进我省冰壶裁判员队伍壮大。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邱招义,是我国首位执裁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的国际级裁判。在他的印象中,这两年在国际雪联的比赛中已经能见到越来越多河北裁判员的身影。邱招义建议,河北在不断培养新的裁判员的同时,突出重点,筛选一批具有一定语言基础、业务能力突出的裁判员进行重点培养;还可以引进裁判员高端人才,通过他们“孵化”更多优秀裁判员,促进裁判员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2020-03-02 ——“打通冰雪人才瓶颈”系列报道之二 我省冬季项目高水平裁判员培养成为当务之急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27672.html 1 冰雪赛场期待更多河北裁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