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0版:地方新闻·保定

病床上不忘乡亲的“扶贫作家”

​——记易县碾子沟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文坡

□河北日报记者 寇国莹

通讯员 张 洁

“继续扩大‘周转猪’养殖规模,增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收入”“将5大队的山路硬化,方便把山货运出去”……4月8日,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斜倚在病床上、左眼蒙着厚厚的纱布的王文坡拿出扶贫日记本,在上面列下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在病床上还不忘扶贫,这扶贫干部可真负责,村里的百姓有福了!”病房内的病友对王文坡竖起了大拇指。

易县文联副主席王文坡是该县紫荆关镇碾子沟村驻村第一书记。该村是位于易县西北部的一个深山村,现有246户、746口人,但村里常住人口只有200人左右,大都是留守老人和妇女。虽然贫困户只剩10户,但全部是“光棍汉”,其中4户还是聋哑人、2户是精神疾病患者、2户生活不能自理,只有2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

这样的村怎么帮?怎么扶?2018年8月刚驻村时,王文坡一下子犯了难。

“何不将所见所闻和扶贫变迁记录下来,让大家关注这里,关心这里?”王文坡是散文家,在文学圈内有不小的影响力,他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将看到听到的村民们真实的生存和生活状态记录下来,写成连载的《扶贫日记》,介绍给读者和朋友,并将读者打赏款项全部用于救济贫困群众。

2018年11月7日,正是立冬。王文坡利用读者的打赏资金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老人送来了温暖:贫困户每户一桶油、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为他们配齐了换季的衣服;从城里请来流动厨房,在村委会摆了10桌美食,让贫困户、残障者和鳏寡老人享受幸福时光。截至目前,《扶贫日记》已刊发32期,共收到读者打赏42000元。王文坡说,钱不多,但也为困难群众解了一时之急。村民都亲切地称他为“扶贫老王”。

打赏款能救急一时但不能持久,王文坡常常在思考,在照顾好那些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同时,如何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为老百姓找到“金饭碗”,让他们富起来?

紫荆关区域气候寒冷,传统老玉米生长期130天以上,比其他地方长70天,玉米制品营养丰富,口感颇佳,曾是清代皇家供品,但现在却藏在深山无人知。

“好东西要卖上好价钱!”王文坡决定从“黄金玉米”产业做起。他联系了全国道德模范“油条哥”刘洪安为扶贫产品代言,将其头像印在包装袋上担保品质;又自掏腰包2万元用于产品的包装密封,利用微信公众号和电商平台进行推销。

王文坡不仅将扶贫当成了自己的事业,还吸引了更多爱心团队和人士关注和参与。河北瑞熠天淀粉制品公司负责人苑文玉决定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玉米,令每户平均增收300元以上。该公司研发了以碾子沟村玉米为主要材料的玉米大枣粉、玉米紫薯粉等玉米代餐粉,在线上线下同时销售,为当地群众增加增收渠道。今年,王文坡又引进高碑店科茂种业公司介入碾子沟村扶贫,无偿为村民提供可种植100亩地的玉米种子,扩大种植面积。

群众的腰包鼓了,王文坡的身体却亮起了“红灯”。长年患有糖尿病的他在1月份突然左眼失明,右眼视力模糊。“当时医生就建议我住院做手术,可总是抽不出时间,治疗的事一拖再拖。”王文坡说,疫情期间,村里红薯滞销,他又把治疗的事抛在脑后,和朋友发起了“助农战疫,共赢‘薯’光”活动,直至将滞销红薯销售一空,这才在医生的“最后通牒”下住院治疗。

2020-04-14 ​——记易县碾子沟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文坡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33160.html 1 病床上不忘乡亲的“扶贫作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