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3版:要闻

耿考英的小目标

□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

“人到齐了吗?”

“23人都来了。”

“好,干活去!”

7月1日一大早,蔚县南杨庄乡宜兴社区的耿考英,匆匆吃完早饭,就带领社区的田园劳务队队员又去地里干活了。

很快,大伙来到牛大人庄村种植大户的一块谷子地。间苗、锄草……一天忙碌下来,每人从种植大户那里挣了80元工钱。

帮大家联系农活,带领大家一块劳动,已成为61岁耿考英的日常工作。虽然辛苦,但她却乐此不疲。让大家都有活干,带领更多人致富奔小康——在耿考英的心里,这个小目标正在实现。

从昔日贫困户,到今天脱贫“标杆”,放在过去,耿考英想都不敢想。

耿考英原住在蔚县南部的深山区,山里土地贫瘠,两口子靠少量耕地糊口。两间正屋破陋不堪,一下雨,家里盆、锅、碗都成了接雨的工具。住在山里,她不仅担心地里收成不行、口粮不够,还要担心下雨下雪时房屋被泡塌压塌……

2014年,耿考英的丈夫患上脑梗,彻底失去劳动能力。为了支撑这个家,耿考英只好去附近村打零工。然而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而丈夫的医药费却没有着落,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望着贫瘠的土地,看看躺在床上的丈夫,耿考英心酸的泪水不知流了多少遍。

2016年,蔚县启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南杨庄乡牛大人庄村、代王城镇四村等建设了16个集中安置区,这给耿考英家的生活带来转机。

尽管故土难离,但耿考英认为还是应该搬迁,“离开了山上的‘穷窝窝’,日子就有盼头了。”更让耿考英心动的是,老两口只需花6000元,就能搬进约50平方米、简单装修的新家。

2018年2月,耿考英第一批搬到了宜兴社区。很快,蔚县8个乡镇112个村860户的1526名贫困群众陆续入住宜兴社区。目前,全县完成搬迁安置1349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555人。

搬下山后,如何生活?耿考英盘算了许久。她先是给周边村的种植大户干农活,一来二去,她发现,农忙时节,种植大户劳动力短缺,而宜兴社区的许多村民因不了解用工需求而没有多少活干。于是,她就充当种植大户和村民之间的联系人,组织社区劳动力打工挣钱。

2018年9月,看到一些乡亲缺少收入来源,宜兴社区就组建了田园、家政等劳务输出队,并开展了相关劳务技能培训。耿考英第一个报了名,并自愿担任了田园劳务队队长,在自己打工挣钱的同时,也想带着大伙一块脱贫致富。

就这样,宜兴社区的住户经常见到耿考英奔走在种植大户和社区村民之间,每天忙忙碌碌。

在她的带动下,田园劳务队队员也从最初的10余人发展到60多人。整地、种菜、锄草、收割等等,村民们都抢着干。工资从一开始的每天六七十元到现在每天能挣到百八十元。年底一算账,人均年收入可达15000元左右,多的可达20000余元。

为了提升村民的劳动技能,拓展增收渠道,蔚县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从蔬菜种植、全膜覆盖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识别和防治等方面对劳务队队员进行指导培训。队员们掌握了科学的农业技术,干起农活来也更得心应手。

如今,在耿考英的组织带动下,宜兴社区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多,干劲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红火,耿考英的脸上也经常带着笑容。

今年,耿考英的小目标“长高”了:争取把田园劳务队队员发展到80至100人,让越来越多的社区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

换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蔚县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组织开展扶贫产业发展、技能提升、农业实用技术、就地就近和灵活就业集中培训27期,培训1116人。在宜兴社区、康泰家园、兴隆苑等安置区建立服务平台,对社区搬迁群众提供技能培训,目前已有248名家政服务、缝纫技术学员结业。

身上的技能多了,就业的路子宽了,越来越多的搬迁群众对美好生活充满了自信,走在幸福的道路上。

2020-07-12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45063.html 1 耿考英的小目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