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1版:头版

黄骅:英雄之城向海而兴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黄骅分公司总装车间内,工人正在做检测工作。黄骅市委宣传部供图

□河北日报记者 王雅楠

浩瀚渤海,潮流激荡。海丰古镇见证着海上丝绸之路北方起点的辉煌;红色热土铭记着抗日烽火不曾远去的硝烟。

黄骅,一座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城市,还有着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等一系列亮丽的名片。

近年来,黄骅市坚持民生优先,下大力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产业发展。民生保障日益完善,城乡环境生态宜居,产业发展后劲十足……告别昔日的苦海沿边、盐碱荒滩,这座宜居宜业的品质小城正在渤海之滨崛起。

港城融合,建设沿海强市

灯光掩映,门机高耸,车辆穿梭,夜幕下的黄骅港综合港区和散货港区依然一派繁忙。

8月26日晚,来自澳大利亚埃斯佩兰斯港的20万吨级船舶“挪威”轮,满载铁矿石,靠泊在矿石码头泊位。通过大型卸船机,将铁矿石通过传送带缓缓运出。

黄骅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端起点,这里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北方起点。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为一座拥有煤炭港区、散货港区、综合港区、河口港区四大港区,年吞吐量近3亿吨的现代化综合大港,建成20万吨级航道和3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今年1-7月份,累计完成吞吐量1.69亿吨,同比增长1.14%,集装箱完成40.38万标箱,同比增长23.65%,连续两年跻身全国沿海港口前十强。

近年来,黄骅市充分发挥沿海临港和环京津优势,聚焦产业培育,加快推动临港产业聚集发展,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化工、模具等主导产业,加速打造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

在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黄骅分公司总装车间,一辆辆崭新的新能源轿车缓缓驶下生产线。“这是为北京出租车项目生产的EU300快换版新能源汽车,3分钟即可完成换电池工作。”公司党委副书记刘瑞华介绍说,预计这次为北京生产3000余台新能源汽车。

以北汽为龙头,黄骅市大力整合传统零散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做优硬件、延长链条、打造特色,不断提高汽车产业承载力。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韩国世原、和信海纳川、北汽大世等10余家大型外资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相继落户,同时还培育出宏泰、昌骅、光华荣昌等一批本地龙头企业。

如今,黄骅市已形成整车生产、汽车改装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汽车销售及维修保养于一体的行业体系,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到361家,实现就业14100人,营业收入54.3亿元。

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黄骅市打造了占地1000亩、总投资35亿元的京津装备制造转移园,围绕高新产业,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促进本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经过不到两年的建设,转移园已初具规模,37个项目中已建设28个,其中7个已经竣工投产。

搭上转型升级快车的还有当地模具产业。黄骅现拥有模具企业300余家,已形成集模具设计、研发、生产、检测等配套功能相对完善的产业集群。

为引导企业技术升级,黄骅市每年拿出3000万元专项资金对模具产业予以扶持。此外,依托河北新林坡孵化器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模具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北京市科委也给予模具设备、研发等多项支持。

紧紧抓住临港优势,坚持新旧动能转换,黄骅市推动河北鑫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支柱企业延伸产业链,向高附加值产品要效益;依托港口物流优势,谋划渤海装备智能制造及再制造产业园建设,实现石化再制造产业聚集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培育以博翔石墨为龙头企业的新材料产业,建设“华北碳谷产业园”;全力推进北交大轨道交通综合研发实验基地建设,13个科研团队确定入驻……

下“绣花功”,创建文明城市

葱郁的树木、缤纷的花朵、特色的凉亭……行走在黄骅市区的大街小巷,不经意就能遇上这么一方天地:面积不大,却景致怡人,一处处“小而美”的“口袋公园”点缀城市间,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体会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微幸福”。

7月30日,在黄骅市新海路的文翠园内,市民李大爷正和好友一起吹奏乐器。“家门口建成公园,实在是太幸福。这个园子处处充满中国传统园林特色,让人来了就不想走。”李大爷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一片废弃的平房,环境脏乱差。自从建起这个游园,他们几个老伙伴就每日定点“打卡”。

“公园是展现城市风采的重要窗口,也是城市公共配套设施中最受瞩目的一部分。”黄骅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胡庆岗说,近年来,黄骅市在建设大型公园、游园的同时,因地制宜,采取拆墙献绿、征换增绿等多种方式,规划建设了面积达90余万平方米的89个街角游园,让市民可以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如果将公园比作城市的绿肺,那么社区就像是城市的细胞,有着感知居民美好生活最直接、最敏感的触角。

雅居社区是黄骅市第一批棚户区改造项目,也是最大的回迁小区,常住居民2702户、1万余人。再加上紧邻医院、学校、农贸市场等场所,流动人口基数大,社区治理情况复杂。

2017年,雅居社区创新性提出“党建引领、物居结合、联动联创、共筑和谐”的工作模式。每周一召开联席会议,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和物业经理共同讨论存在的问题;每月召开座谈会,邀请居民代表商议热点、难点问题;每半年对社区、物业进行打分,并提出改进意见、建议。

雅居社区将整个社区划分为9个治理网格,建立由网格员、网格长、综治中心主任组成的管理队伍。同时,为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创建“楼道微治理”工作模式,选出党员为楼道长,随时随地掌握社情民意。

“如果不是居委会和物业出面协调,我们俩邻居可能就对簿公堂了。”雅居社区居民沈杰告诉记者,他是小区3期业主,2018年入住。楼上邻居装修时,水渗到了他们家。于是,双方在赔偿问题上较起真来。最后,在社区和物业的耐心协调下,问题得以解决。

一桩桩、一件件,社区、物业把实事办到了居民的心坎上。2018年,雅居社区“物居结合”工作法入选了全国100个优秀社区工作法。

雅居社区是黄骅市大力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缩影。黄骅市投资1200余万元对28个社区进行升级改造,并将社区划分为201个网格,逐步构建“街道-社区-网格”的治理体系。坚持党建引领,以网格服务为发力点,秉承群众在哪里,社区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全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努力让市民从市内任何一个小区步行15分钟,都能找到一家超市、一座公园、一家医疗服务机构、一处文化活动中心……

近年来,黄骅市委、市政府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在百姓身边事上下足“绣花”功夫:新建、改造道路100公里,打通多条城市断头路;实施了图书馆等“四馆一中心”项目建设,建成了16处体育场;投资1.4亿元进行了老旧小区及背街小巷改造工程……

城乡一体,推动乡村振兴

古柳清泉、乡愁记忆古屋、乡情农家小院……走进黄骅市旧城镇小堤柳庄村,独特的田园风情和随处可见的老物件,让人流连忘返。“以前可不是这番景象,村内道路坑洼不平,柴草垃圾乱丢乱放,一下大雨,出不来进不去,雨水还往屋里灌。”村民王连良说。

2014年,小堤柳庄村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切入口,在村内新修了4700米的柏油路,大街小巷全部实现了硬化,建起36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广场。“不搞大拆大建,把美丽乡村轻轻地放进大自然。”小堤柳庄村党支部书记张伟新指着不远处的一个柳园休闲广场说,这个广场就是依托原址上的大柳树,围圈设置座椅而来。

开展农村改厕、建立污水处理池、进行生活垃圾处理……2015年,小堤柳庄村被原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019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近年来,黄骅市重点实施了环境卫生、村容村貌等10个专项行动和总投资7.1亿元的治理项目,推进农村路网、城乡公交、水源置换等“七个城乡一体化”,不断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走进旧城镇池庄村精品庭院示范户曹景华的家,只见院落干净整洁,院内摆满鲜花,围墙上爬满绿意浓浓的藤丝,让这个农家小院生机盎然。

“人居环境整治,我们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装上了抽水马桶,接通了天然气,和城市生活没两样。”曹景华自豪地说,“我们这条街已被打造成美丽庭院示范街,如今,院内院外一样的干净漂亮。”

2019年,黄骅市创建美丽庭院5.2万户,同时,完成改厕1.5万座,实现了327个村环卫一体化全覆盖。16个村被评为省级卫生村,172个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

如果说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改善是“面子”,那么特色产业发展、精神面貌提升就是乡村振兴的“里子”。

曾在上世纪70年代依靠生产汽车、摩托车、自行车配件率先致富的李子札村,因为旱碱麦的热卖,最近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面对土地撂荒严重的情况,该村于2016年成立黄骅市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办,公司化运营,村民可凭自持土地面积入股,获得年终分红。

“我们发挥合作社规模化种植的优势,对土地进行大面积深耕和土壤改良。同时,与沧州农科院合作,引进了捷麦19新品种,将旱碱麦春季追施水溶肥等技术推广开来,每亩小麦能增收100多公斤。”村党支部副书记兼合作社负责人张志清说,目前,2600亩的省级旱碱麦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已初步建成,旱碱麦实行订单化销售,不仅不愁销路,每公斤还高出市场价近两成。秋葵、大根等经济作物也成为合作社的特色产品,打入北京新发地等京津市场。

村庄美了,产业兴了,村民笑了。一个个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黄骅大地上。

“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发展机遇千载难逢,我们将在城乡建设、项目建设、营商环境等工作上持续发力,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业聚人,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建设沿海强市、品质黄骅新局面。”黄骅市委书记朱春燕说。

2020-09-03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52604.html 1 黄骅:英雄之城向海而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