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7版:观点

破除“唯论文” 是一种及时的纠偏

□张 博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出10个“不得”的底线要求,并要求各地各高校组织“唯论文”问题专项整治,重点自查自纠是否存在评价指标单一、评价使用功利、高额奖励论文、抄袭代写论文、非法买卖论文、学风建设虚化、学术权力异化等突出问题。(据新华社12月15日报道)

“一篇SCI,难倒多少英雄汉”“写到昏天黑地,改到头发掉光”“两个博士后相亲,最关心的是:您发了几篇”……

一段时间以来,学术评价中“唯论文”现象严重。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等,在职称评定、项目评审、科技奖励等诸多方面均已成为核心指标。这就使得许多高校师生学术研究急功近利,甚至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比如,在评价教师业绩时,“教得好不如写得好”。一些认真备课、授课的教师,只因缺少论文而与评奖评优无缘,最后只能减少在教书育人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再比如,在发表论文数量的考核压力之下,一些师生不惜注水、抄袭、造假,甚至由此催生了一条由代写论文的“枪手”、代发论文的中介和收费的学术期刊等共同形成的灰色产业链。

论文是科研成果交流和展示不可替代的载体,这是学术研究的历史和现实所决定的。论文当然很重要,也必须重视,但凡事过犹不及。对论文的重视一旦发展到“唯”的程度,则意味着发表论文以外的其他工作变得可有可无,相应的人才评价方式也会丧失公平、公正。因为这个“唯”,许多考核和评审,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只看数量、不问价值,考评的手段异化成了目的。同样是在这个“唯”字头的“指挥棒”之下,许多学者与其说是重视论文,不如说是重视“发论文”,背离了学术研究的初心。

一个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对于学术研究的发展至关重要。不管是从科研导向还是人才考评来讲,破除“唯论文”都是非常及时、非常必要的纠偏。2018年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等多个文件,体现了国家层面对改革学术评价制度的决心。如今,教育部提出10个“不得”,再次剑指“唯论文”及其流弊,一定能够推动“破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进一步落实,为广大科研工作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

当然,破除“唯论文”并不是最终目的,在“破”的过程中还要有“立”。就像有人所说,改革“论文至上”的极端评价体系就是要扭转单一化、机械化的评价方式,朝着多元化、多样化、灵活性的方向发展。接下来,构建更加合理、更加高效的评价体系,鼓励科研工作者创造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应当是所有高校和科研单位共同努力的方向。

2020-12-17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66131.html 1 破除“唯论文” 是一种及时的纠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