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3版:文明河北

我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选介(四)

安格庄村玉米冒险村开园,开展“鼓往金来”体验活动。 河北日报通讯员 闫小苹摄

宋官屯村党建主题广场。 河北日报通讯员 翟福霞摄

王同岳村公园一角。河北日报通讯员 高班娜摄

英谈村农家庭院前种植着各类花草。 河北日报通讯员 杨瑞凤摄

东街村仿古建筑街道。 河北日报通讯员 靳 肖摄

易县安格庄乡安格庄村

开发旅游小镇 助力乡村振兴

□河北日报记者 董琳烨

进入易县安格庄村地界,向西远望,易水湖大坝下一片葱茏,其间便是太行水镇。易水河河水清澈见底,笔直的街道,整齐的大瓦房,青砖灰瓦黄土墙的建筑风格展现出与江南水乡不一样的北方水镇风韵。

在日前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中,安格庄村榜上有名。近年来,安格庄村以国家级文明村创建为契机,倡导文明、科学、健康新风尚,在旅游产业上做文章,在提升村民文明素养上下功夫,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曾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

安格庄村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组织领导作用,持续强化班子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培训、外出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班子队伍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充实后备力量。同时,坚持村务公开,定期公开村内预算和支出,主动接受村民监督,团结带领全体村民,拓思路、谋创新,逐步摸索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经济发展作支撑。据介绍,在脱贫攻坚路上,安格庄村以乡村旅游为支柱产业,因地制宜规划发展了一大批特色产业,依托易水湖、太行水镇等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旅游观光、旅游餐饮产业已具规模。同时,立足当地生态旅游文化资源,通过“旅游+扶贫”模式,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村现有农贸集市1处,休闲旅游街1条,宾馆、农家乐70余户,从事旅游产业人员300余人,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达2000万元。该村现有1060人,其中贫困户59户、130人,现已全部脱贫。

在太行水镇,安格庄村村民们放下锄头亮出绝活,在景区当起老板,搞起特色经营。“这个粉条坊一天最多的时候可以卖2000多碗,一年可以收入20余万元,是以前收入的几十倍!”安格庄村村民赵振响高兴地说。目前,坐落在村旁的“恋乡·太行水镇”集特色名吃、特色作坊、特色工艺等民俗文化于一体,极大提升了该村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带动了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随着乡村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树文明新风、讲文明道德在安格庄村蔚然成风。该村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员干部发挥表率作用,主动参与各类志愿活动和公益活动,引导村民重品德、讲公德、树美德。村里十分重视村民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积极筹建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和村史馆,鼓励村民参加各类富民讲座,增强村民致富意识和致富本领。

近年来,安格庄村还积极参加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村干部在创建活动中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层层分解任务,收到良好效益。与此同时,作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该村注重村内环境提升,认真开展卫生革命,全面开展“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五大工程,大力开展“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改房、改水、改厕、改路、改厨”四美五改建设,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促进了乡村旅游业发展。

沧县兴济镇宋官屯村

发展集体经济 铺就强村路

□河北日报通讯员 孙健 岳培新

河北日报记者 刘冰洋

道路平坦,环境亮丽,设施齐备……走进沧县兴济镇宋官屯村,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让人眼前一亮。

宋官屯村是一个典型农业村,多年以来,当地农民以务农为生。近几年,靠着国家的好政策,村民渐渐富起来。可村集体经济这个短板,一直制约着村子的大发展。

转机出现在2018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首先统一思路:不仅要把村集体经济红红火火搞起来,还要形成良性循环。

思路决定出路。当年,宋官屯村在全县率先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对村中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彻底核查。看似简单的清产核资,却让村“两委”班子找准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

“我们发现农户实际耕种的土地亩数比原承包合同土地亩数多出751亩。经过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和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将这些土地全部收归集体所有。”村党支部书记王宪发是当时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在他看来,这些土地散落在每家每户不成规模,但汇聚到村集体就能形成翻番效益。

一方面,村集体收回土地,盘算着怎么让土里生出“金疙瘩”;另一方面,年轻村民以务工为主,没把心思放在田间管理上,导致部分田地完全靠天吃饭。“成方连片的土地没人管理,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王宪发说,乘着大运河沿线绿化的东风,在征求广大村民意见后,村里专门成立了由村“两委”统筹的合作社,将村民手中的2600余亩土地全部流转至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村集体和943名村民变身股东。

土地的整合,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创造了条件。但单纯依靠土地承包费,村集体收益始终有限,于是,村“两委”做起了林下经济的“文章”。

“2018年,我们在林下种植的大豆,毛收益达到180万元。2019年,我们又与安徽亳州的经销商以及五粮液集团合作,种植了高粱,毛收益150余万元。”说起这几年林下经济带来的集体收益,王宪发如数家珍。

随着村集体的“钱袋子”不断鼓起,接连几年,村“两委”临近年底都会为村民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物资。“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最终目的是要惠泽乡亲。这几年,我们靠着集体经济的收益,修建了村里的广场,完善了一些基础设施,村民没有不竖大拇指的。”王宪发说。

村子富裕了,宋官屯村开始着手整治人居环境。今年以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该村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硬化街巷3000余米,建起了7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街道全部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安装文明宣传展牌100米,新建26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并对村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广播室、文化宣传室、党员教育活动室、综合服务中心等进行整合,建成了党员群众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场所。

景美、人和,如今的宋官屯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先后获评“河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河北省森林乡村”“全国文明村”。

饶阳县王同岳镇王同岳村

“内外兼修”建设美丽乡村

□河北日报记者 刘冰洋

冬日暖阳下,饶阳县王同岳镇王同岳村,几位村民正在锻炼身体,大家不时感慨,“街道绿化美化了,‘钱袋子’鼓起来了,这正是俺们想过的好日子啊。”

王同岳村位于饶阳县县城正南3.5公里处,在肃衡路东侧,交通便利。近年来,该村致力于以“俭”治村、以“孝”治村、以“净”治村,在村“两委”带动和全村父老乡亲共同努力下,村庄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养生、垂钓、采

摘、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特色养生旅游小镇。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村党支部始终以“强核心、壮基础、办实事、凝人心”为宗旨,加强基层工作的组织领导。村里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指导和协调文明村镇创建的有关事项,确保各项工作深入有序地开展。

家里扫干净,才能迎客来。王同岳村坚持以“净”治村,对村里所有大街小巷全部硬化、绿化、亮化,对村内闲置房屋、坑塘进行清理,并实施改造,建成了中草药主题花园、喷泉景观公园,形成了以街头游园、村庄、公园为点,以路、沟、渠为线,绿化美化全覆盖的生态格局,“处处皆绿、人人可享”的生态村镇跃然纸上。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重视“面子”,更要重视“里子”。

坚持以“俭”治村。王同岳村坚持用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十几年前,该村干部、党员带头,率先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里的红白事一律吃大锅菜,用多少肉、多少菜都规定好,丧事不准动用白布、不放鞭炮,村集体负责购置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免费供村民使用,村民的思想观念明显转变,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百善孝为先。该村紧紧围绕“以‘孝’治村”的方针,以评比“十大孝星”为抓手,开展孝心村建设,修建“孝道一条街”,绘制墙画和标语。开展“好儿子、好儿媳、好婆婆”“孝心少年”评选活动,制定相关标准。关心老年人生活,关爱老年人健康,坚持每年为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送蛋糕,在农历正月初八准时送到老人手中。

美丽乡村,根在文化。该村致力于将“孝心村”建设与“养生小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文明和谐、产业发展的模范新村。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组织开展花会、灯会、歌会、书画会等文化活动,让节日更富人文情怀,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娱乐需求,让敬老爱老实践行动多了起来。村里开设了道德讲堂,定期组织道德文化知识培训,对村民进行孝德教育。注重发挥宣传阵地综合功能,建起600平方米的文化礼堂,多次举办设施葡萄技术讲座、法律道德讲堂、歌舞比赛等。

乡风文明新气象,美丽乡村入画来。王同岳村先后获评“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等。

邢台市信都区路罗镇英谈村

古老村落的文明新路

□河北日报记者 董琳烨

走进邢台市信都区路罗镇英谈村,满眼都是红褐色的石头,从街道到宅院,从墙壁到房顶,均用石头铺设和垒砌,眼前的村寨仿佛一座欧洲中世纪的城堡。不同的是,这座“石头城堡”里,增添了更多“绿色”,不少村民在自家门前种上各类蔬菜、花草,一片绿意盎然。

英谈村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石寨,现保存完好的古宅有67处,带有鲜明的明清古建筑风格。村党支部书记路志勇介绍,近年来,英谈村以古村落为核心,深入挖掘路氏宗族文化、石楼建筑文化、抗战红色文化等深厚内涵,按照“红色旅游+古村落文化”理念,依托村里红色历史文化背景,创建了党建一条街,并精心设置红色旅游路线,打造宜居宜游文明新农村,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特色旅游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日前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排队给游客当导游,一次能挣20块钱,我现在这个年纪了,还能自己赚钱,挺好的。”今年65岁的英谈村村民宋爱玲说,“儿子在外打工,我和儿媳在家经营农家院,没事儿的时候就去村口排队等号给游客当导游,游客们参观累了、饿了,还能到家吃点儿饭、歇一会儿,农家乐也有了收入,一举两得。”

从嫁到英谈村算起,宋爱玲已经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目睹了英谈村的变迁。特别是曾经破损的石房得到了修缮,近些年更是借助独特的自然风景优势,加快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业,旅游热度不断提升,村子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改革开放前,英谈村是“大风一刮黄沙一片”的荒山,村党支部带头治滩,植树造林,截至目前,英谈村植被覆盖率已达80%以上。“原来村里没有集体经济,大家出义务工,乡亲们出10个,党员就出20个。”路志勇说,进出村子的道路难走,又是村党支部带头,全村齐动员,建成6米宽、2.5公里长的进村路和23米长的进村大桥。

英谈村一直将加强党的队伍建设当作大事来抓,召开民主生活会,加强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给每一位党员挂牌亮身份,“我家有党员,群众向我看”,让每一位党员向群众承诺并积极践诺;划分党员责任区,号召党员带头参与防火、防汛、疫情防控值班,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争当楷模,设置“党员先锋岗”,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

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英谈村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倡导移风易俗,修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引领乡村新风尚。村里建起以党员干部为主的志愿服务队,每逢节假日开展学雷锋、慰问孤寡老人、关心留守儿童等志愿活动。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每年精心组织“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并建立善行功德榜,动员群众积极参与,让村民享受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让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深入人心。

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东街村

以文聚人打造文明乡村

□河北日报记者 董琳烨

绿树绕村,青石铺街,建筑俨然……走进广府古城5A级景区核心——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东街村,美丽景色令人赞叹不已。

近年来,东街村狠抓党建聚合力,依托古城谋发展,坚持走工业反哺农业、村企共建的道路,积极探索基层乡村治理模式,全力打造“中国北方第一村”。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河北省文明村镇”“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日前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该村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组织领导作用,围绕议事决策、财务管理、干部奖惩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了干群恳谈会、民主生活会、财务双签双审等制度。围绕加强依法治村,设置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中心、群众工作中心和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办公室等机构,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政治业务素质,这些都为建成乡村治理示范村和文明村镇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和群众基础。

广府古城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依托古城优势,拉动集体经济发展,不但要给村里输血,还要帮助造血。”东街村党支部书记宋福如说,要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把东街村打造成为“旅游休闲乡村”。

这些年,东街村统筹村内各项旅游资源,强化古城特色,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游,建起大型室内冰雕馆、游客采摘蔬菜大棚、国家级垂钓中心、太极养生岛、全国农村最大的甘露寺文化广场等设施,加快旅游项目的发展。目前,东街村全村集体资产已达2.5亿余元,为村民们增加了福祉。

以文化凝聚人心,打造文明乡村。“富裕起来的农村如果没有先进的文化作指引,建设文明和谐新农村也不可能实现。”宋福如介绍,东街村建起了2600平方米高标准、多功能的村级文化活动场所,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供场地;以弘扬太极文化为纽带,建成太极文化广场,并组建了太极拳表演队,将太极精神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同时,每到节假日都组织演出团表演节目,聘请吴桥杂技团等多家团体进行非遗展演,组织当地群众舞龙、舞狮、扭秧歌,演出历史情景剧“夏王祭天”等系列剧,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如今,东街村建立起完善的红白理事会制度并上墙公布,严格执行喜事新办,流行环保婚礼;丧事简办,劲吹文明新风。为提高村民文明争优意识,村里分别在移风易俗、环境卫生、家庭和睦、社会公德等方面进行具体量化,评选“五好文明家庭”“卫生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并进行公开表彰,大大激发了大家争做文明村民的热情。

2020-12-18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66283.html 1 我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选介(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