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7版:聚焦全省两会

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将石家庄建设成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

省政协委员 路 江

近年来,石家庄与郑州、长沙等省会城市相比,中心地位还不凸显。建议推进实施强省会战略,缩小石家庄与发达省会城市发展差距。

将石家庄建设成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支持石家庄国际陆港建设,将其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充分发挥石家庄物流优势,建设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支持其创新金融政策机制,使之成为冀中南区域性金融中心;推进石家庄做大做强文化中心和消费中心。

推进基础产业高端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推进石家庄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支持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集群;支持石家庄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提高省会经济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支持正定新区建设。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整合现有正定新区、正定高新区、正定综合保税区,形成引领对外开放的新的正定新区,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临空产业发展,打造国际物流园区。

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依托华北大学旧址,积极争取与华北大学有历史渊源的“双一流”大学疏解到正定,并将其纳入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和国家有关规划。

加强农村地区防控 全面提高疫情防控能力

省政协委员 葛长青

今年1月,石家庄、邢台等地突发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应对,科学精准施策,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建议抓紧抓实农村防控,构筑坚固防线,提高防控能力,为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奠定坚实基础。

把农村作为防疫重点,补齐疫情防控的短板。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针对农村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做好疫情发现、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和完善监督举报机制,及时公开疫情防控信息;加强防疫知识宣传;增强群众防护意识,做好科学防护。

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打牢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加强对村卫生室、私人诊所和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指导;加大核酸检测力度;建立农村地区发热病例数据库,便于监控疫情;加强基层疾控人才队伍建设,配齐基层疾控和医院公共卫生专业人才。

建设专业化的卫生健康干部队伍,提高组织协调指挥能力。今后凡从事卫生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应知应懂应会岗前培训;应急状态下,可采取聘任或返聘的办法,聘用专业人才充实岗位。建设高水平的专家团队,即综合专家团队、公共卫生防控专家团队、检测专家团队、医疗救治专家团队,为科学防控提供决策参考。

加快石家庄国际陆港建设 打造现代物流业发展新引擎

省政协委员 范社岭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提出,“推进沿海与内陆腹地互动发展,实施陆港集群、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工程,布局建设无水港。”建议以此为契机,加快石家庄国际陆港建设,打造河北现代物流业发展新引擎。

强化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重点围绕“通达、融合、集聚、辐射”的发展定位,科学研究布局陆港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精心编制规划。

强化区域合作,推动协同发展。充分发挥石家庄物流基地、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国际铁路货运班列的规模优势,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多式联运建设,形成海陆空多式联运格局。打造京津冀地区中欧班列的始发站和集结中心,构建与北京空港、天津海港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支撑点。

强化财政扶持,持续释放红利。支持申报石家庄铁路口岸及粮食、肉类指定口岸和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等。做好铁路货物集装箱化、零散货物快运化和多式联运标准化体系建设。持续落实中欧班列补贴支持政策,列入省市县财政预算。发挥陆港仓储和保税物流中心优势,积极争取纳入河北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享受自贸区优惠政策。

强化功能拓展,推动优势转换。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加快建设连通世界的物流网络和国际物流重要节点,规划建设国际物流产业园区和应急储备基地,打造经济综合试验区,使之成为河北与世界互动的窗口与桥梁。

加快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

省政协委员 张立农

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时提出“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河北省应主动谋划,积极推进,实现我省欠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规划引领,加强产业布局。积极推动“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纳入国家“十四五”旅游专项等规划,推动形成新区域产业布局。吸引各类市场主体投资。

优化供给,提升产品质量。加速推进长城等历史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深度发展森林草原、湿地生态旅游和康养基地等特色产业,打造世界冰雪运动休闲产业集群。

整合资源,提升旅游影响力。整合京张优势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体系;形成京张体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联动京津及相关区域,打造京张体育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补齐短板,提升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张家口和北京以及京津晋蒙四地之间干线公路连接;依托“高铁+”模式,形成长效联动发展机制;提升智慧服务能力;建立京津冀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协同机制,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消费环境。

突出绿色发展,搞好两区建设。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以生态建设水平提升体育文化旅游产业价值,为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生态支撑。

以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变革 实现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委员 王建文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十四五”时期,应全力抢抓智能制造这一工业革命先机,推动我省由装备制造业大省向装备制造业强省迈进。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全要素保障体系。开展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提升行动,强化人才支撑,加强“新工科”人才培养,带动京津冀高校和科研院所融入企业发展;建立“亩均效益”评价体系,加大智能制造项目用地、用能等指标保障。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打造协同研发体系。建立校企合作研发体系,实现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新突破;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构建智能制造孵化和培育平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引导产业链条集聚。树立智能制造行业标杆,形成一批供应链体系完整、国际竞争力强的区域产业集群。

注重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打破行业数据孤岛现象。加快建设省级大数据云平台,构建智能制造数字化区域网络,共享信息资源;加大对大数据核心技术的突破,推动我省高水平信息集成系统建设。

推动装备制造服务业发展,实现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高度融合。加大智能制造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发展一批智能制造相关服务管理企业;推动专业化增值服务创新发展,加快培育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委员 马春玲

在创新发展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重要内容,但我省企业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人才短缺、产学研合作比重下降等问题,因此要从政策加持、创新生态护航、产学研用一体赋能、科技人才保障四方面集中发力解决。

强化创新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强科技与财税、贸易、投资、产业、知识产权等政策的统筹,形成政策合力;对接创新主体需求,并转化为政策举措;扩大优惠政策落实、宣传力度;强化对创新政策落实的监督。

大力营造有利创新的外部环境。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推动企业改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建立动态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制定落实激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制度、管理、模式、组织和业态等创新相结合;加强创业创新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有效引导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引导领军企业、中小企业、科研单位形成协同创新的新格局;构建产学研用聚合发展的动力机制;支持高校成立研究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实现科技研发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

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实施创新领军企业、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行动,建立创新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库;依托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共建产业协同育人平台;营造引人用人良好环境。

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省政协委员 张 海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此项活动意义重大。为此,要解决好个别部门和一些干部思想认识不足、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法治环境有待改善、组织实施的手段和方法尚需创新、政策供给不足制约民营企业投资等问题。建议如下:

相关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充分认识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重大现实意义和独特优势作用,把民营企业这支不可替代的生力军更多动员到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强化基层政府履约意识,提升既重视项目引进又重视中后期协作与服务的全周期管理服务保障能力,规范市场执法行为,依法有效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发挥政策导向性作用,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兴业,尽快完善优惠政策体系,积极破解要素制约难题,严格准入条件。

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效能,探索建立民营企业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双向监督评议机制,彻底消除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尊重民营企业合理利益诉求,努力实现“村企共享、工农双赢”。

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建设

省政协委员 刘荷香

做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具有重大意义,建议:

抓重点,明确“管什么”。以村为单位建立台账清单,厘清各级政府、集体和协会的责任;把“四好”公路、农业灌溉设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作为管护重点;补齐农村污水基础设施短板。

抓责任,明确“谁来管”。制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激发管护群体积极性;打造政府、第三方、社会公众参与的信息监管一体化平台。

抓投入,明确“有钱管”。合理安排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转移支付资金、新建基础设施资金等用于后期管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积累管护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不同方式参与管护;建立资金监管制度。

抓机制,明确“怎么管”。非经营公益性设施,由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统筹管护;准经营半公益性设施,采用“补贴+市场”模式;非公益性设施,采用市场化方式,由运营企业或委托第三方管护;有一定收益、适合市场化经营的设施,可建立“谁承包、谁管护”模式。

抓服务,明确“持续管”。探索成立县乡管护服务组和应急处置队伍;开展日常管护检查;建立信息化管护平台。

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省政协委员 孙增武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河北是红色资源大省,数量多达2000多处,且分布广、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涵盖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今年2月16日,省委常委扩大会议指出:“充分发挥河北红色资源优势,扎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在全省营造共庆百年华诞、共享伟大荣光、共筑复兴伟业的浓厚氛围”。

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全力将河北红色资源打造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熔炉”。一是加大红色资源保护力度,健全相关机构,适时制定出台保护利用相关法规文件,加大资金、人才扶持力度。二是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历史内涵、精神内涵和时代内涵,重现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精神特质和时代价值。三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红色资源线下线上宣传教育,让红色历史“活”起来;编写创作红色资源学习教育教材和影视作品,开展党史“六进”;规范陈展内容,提升陈展效果。四是发挥“龙头”红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统筹推动红色资源集中片区的区域合作共建,打造红色资源区域集群,助力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

深化河湖长制落实 推动全省河湖面貌持续改善

省政协委员 位铁强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河湖长制落实,河湖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河干水污”“人进河退”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治理和保护任务还十分艰巨。建议:

聚焦目标任务,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各级党委、政府及时协调解决资金、机构和人员等问题,严格进行考核问责;各级河湖长坚持常态化巡查巡护、调研督导,注重统筹资源和力量,在加强责任河湖管理保护上更加主动作为、积极作为。

坚持系统观念,全面推进河湖综合治理。把采砂与治河相结合,实行先规划后采砂、边治河边采砂,把砂石资源变为治河资金,坚决杜绝私挖滥采、无序开采;把清理与管控相结合,建立动态排查、动态清零机制,坚决防范新的河湖“四乱”问题发生;把农村河渠整治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系统推进农村河渠水系综合整治。

加强调水补水,着力打造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水资源丰沛、引调水工程运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引调长江水、黄河水,改善河湖面貌,弥补地下水亏空;非汛期利用大中型水库有计划向下游河道补水,为汛期腾出更多库容迎汛拦洪,实现河湖补水与洪水调度的统一。

加快推进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委员 赵险峰

高等教育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省高等教育“大而不强、质量不高”,主要与我省高等教育布局分散且结构不合理、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且重点不突出有关。建议我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满足河北人民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渴求和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对人才的需要。

整合高教资源,优化布局结构。对全省高教资源统筹布局,优化配置省内医学教育资源,支持我省工科强校与医学院校有效合并或深化合作办学,实现医工交叉融合发展。

增加财政投入,择优重点扶持。按扶优扶强、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对燕山大学、河北大学等有望冲击国家“双一流”的高校,从政策、经费、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实现精准突破,填补我省本土空白,引领带动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强化绩效考核,实行动态调整。建立科学绩效考核制度,在省“双一流”建设中实行动态调整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对绩效评价优秀的高校和学科进行奖励,赋予更多自主权,激发省属骨干高校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

对接国家战略,争取政策支持。争取教育部直属高校对口支援,争取国家对我省“双一流”建设大力支持。

善用政协思维 广泛凝聚发展正能量

省政协委员 胡国辉

政协思维就是协商思维、共识思维和平台思维。“十四五”期间,人民政协需要从机制构建层面入手,对凝聚共识的方式、途径和效能深入探索实践,为我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广泛凝聚发展正能量。

建立学习引领机制,打牢凝聚共识的政治基础。构建党组理论中心组为引领的政治理论学习体系,引领委员明方向、守底线,确保“跟得紧、贴得近、承得重、落得实”;将学习计划与调研、协商、视察、监督计划一体设计,实现学习与履职的深度融合。

建立互动式协商机制,创新增进共识的路径方法。把互动引入选题、调研、协商环节:建立议题会商机制,实现党政点题与政协答题、群众出题与自我命题相结合;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中凝聚共识,拿出对策建议;邀请党政领导与委员现场交流,促进共识在交流中增进、力量在互动中凝聚。

建立提案办理协商机制,用好达成共识的制度渠道。把重点提案列入协商计划,将协商贯穿提案工作全过程,畅通提案协商渠道,切实提高办理质量。

建立民意输入机制,厚植累积共识的社会基础。畅通政协社情民意渠道,形成社会治理的良性循环,实现民意输入与政策输出的良性互动。

建立引导宣传机制,打造传播共识的载体平台。

2021-02-22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73625.html 1 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