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5版:新闻纵深

“中国制造”求索者

——记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东旭集团总裁李青

李青。 石家庄旭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河北日报记者 王璐丹

【人物名片】

李青,女,1965年3月生,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硕士,教授级高工,东旭集团总裁兼总工程师,河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平板显示玻璃技术和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电子玻璃分会理事长。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青专注我国新型光电显示材料和装备自主研发及生产、技术与工程管理等工作,为我国显示行业安全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科研上,李青不是一个“蛮干”的人。

大学的时候,班里举办辩论赛,论“勤奋与成绩是否成正比”,反方言辞凿凿:“如果勤奋与成绩成正比,那么,为什么爱睡觉的李青每年都能拿奖学金?”

从不对学习的时间做硬性规定,可依然次次高分。每次考试,演算纸一摊开,从最基本的式子开始推导,记住了原理,式子总能解对。

她追求效率,也善于分析。25年间,这位东旭集团总裁兼总工程师时刻保持着对自主核心技术的偏爱,突破并掌握了G4.5、G5、G6、G8.5玻璃基板、柔性OLED载板玻璃、屏幕保护玻璃等全套技术与装备,为我国万亿显示行业安全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4月13日,56岁的李青站上“2020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领奖台。“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专注执着。”李青说,她喜欢挑战,失败了大不了换一种方式再来。

从体制到“建制”

1988年,李青从河北工学院(现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二系内燃机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石家庄柴油机厂工作。

工作清闲,待遇不错,因为聪明能干,没几年就升到了办公室主任。但李青自己觉着别扭,喝茶看报?屁股坐不住。她就喜欢搞技术,朋友也撺掇她跳出来。

办企业难,办一穷二白的科技企业难上加难。

“租来的几百平方米的旧厂房,几台老掉牙的机器设备,还有万元债务。”李青说,这就是她当时的全部家当。为了省钱,去送货也不舍得叫十来块钱一趟的车,索性就到公交车站,两张票,人一张,货一张,总共就花三块钱。

有时班加得晚了,就泡一碗方便面。就连上幼儿园的儿子也在日记里写着:“我的妈妈很爱我,但她每天都上班,周末也上班。”

商人都想什么?赚快钱,回钱快。李青的思路却是做好技术,慢慢来。

当时彩色电视机还处于CRT时代,其心脏是显像管。玻壳是显像管的关键部件,而我国玻壳厂的这项技术、生产线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李青调研了宝石公司的日本机械化生产线。“生产线虽好,但最大的问题是零件耗损进口成本过高。”李青看到了商机,“零件的成本也就10块,从国外买一个要100块,那我自己生产出来,卖给他们50块钱。”

但工厂的技术员们看不懂日本的设计图纸,于是,为了学懂弄通,她光翻阅书籍对照中日标准,搞明白标注符号的不同就花了两个月时间,然后利用立体几何知识,克服中日图纸视图关系的困难,终于把日本图纸转换为中国图纸。

厂里的老张、老李们搞了一辈子的加工,从没见过这样画图的:“这个小丫头,不就是个大学生嘛。”

她谨慎思考后说:“既然你们觉得我是错的,你们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试验,生产;生产,试验,效果始终达不到生产要求。

这时,李青坚持按照她的图纸来做,再试验,果然成功了。老技术员们都对她心服口服。“这个小姑娘,不简单!”

那年,李青32岁。

这段“苦干”的经历依然清楚地记录在东旭集团的大事记上:1997年,东旭集团创立,进军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迅速跻身成为国内重要的CRT装备制造商。

扛得住上百次失败

2004年起,液晶、等离子等平板电视放量增长,给传统CRT电视产业带来巨大冲击。

是苦撑,还是转型?李青决定寻找新的出路,向平板显示产业要答案。

液晶玻璃基板是一个高技术、高投资行业。美、日等国一直把其作为核心技术进行严密封锁,垄断了全球100%的市场。长期以来,中国的彩电厂商要花费巨资进口液晶面板。

质疑声登时灌满了她的耳朵:国字号的大企业都没做成的事,你一个民营企业,心是不是太大了?

李青说,不是“心大”,是为了“两股气”。一个是骨气,不能永远看外国人的脸色搞生产;另一个是争气,为中国平板显示制造业争气,为中国人争口气。

在这一领域的制造工艺主要有三大方法:流孔下引法、浮法和溢流熔融法。流孔下引法已经逐渐被淘汰;日本旭硝子一口气几乎将浮法所有可以想象的技术都注册了专利。而溢流熔融法专利已经过期,成为唯一可以被攻破的“城门”。

这种方法是将高温熔化的玻璃液,输入到一个长条形的溢流槽内,当玻璃液到达容积上限后,会从溢流槽两侧向外溢流,类似瀑布一样,在溢流槽的下方汇流后,形成超薄的平板玻璃。

听起来不复杂,但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技术可以借鉴,为了制作出一块理想的溢流砖,李青就一边设计、一边实验,困了就在椅子旁桌子上靠靠,有事叫起来继续加班加点。

可熬过了无数个通宵,依然屡试屡败。“所有人都认为这些缺陷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可到底是哪个生产环节出了问题,却没人能说出来。

原来,包括李青在内的科研人员,没有人懂得生产工艺,而了解生产工艺的普通工人又没有专业技术背景来查找问题所在。没办法,李青就去车间找工人做师傅,一步步学。

工艺弄清了,查找造成缺陷的原因也很快取得了突破。李青带领团队发明了由澄清、冷却、搅拌、均化、供料五大功能仓组成的“五仓型”铂金通道,并且开发出智能集成控制系统,在国内率先攻克了玻璃液优质处理技术。

回忆研发过程,东旭集团平板显示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郑权说,他曾无数次向李青报告失败,她总是说不急不急,要精准、慢慢来。直到成功那一天,她喜极而泣:“连续‘烧钱’多年,我能不急吗?可是,这是搞科学试验,不能因为我的情绪,影响大家的斗志。”

2010年,东旭集团主导投资、设计、建设的国内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五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建成,生产出我国首片国产第五代液晶玻璃基板,改变了国内平板显示产业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中国屏’使一台液晶电视机的价格由万元以上降到两三千元。”李青说,东旭做成了很多企业想干却不敢干的一件事。

严苛的完美主义

只要不出差,每天上午8时,李青都会准时出现在会议室。步伐极快,走路带风。

这也难怪她如此精力旺盛。要知道,旭新光电的一个车间走一圈就得十几分钟。“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创新进展、工人安全,考虑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亲眼看一看才安心。”李青说。

李青的身体像个动力极其强劲、输出极为稳定的机械:每天凌晨1点才睡觉,早上6点多就起床工作,不停地出差、开会、考察;直到现在,她还在经营东旭的同时,保持每年带博士研究生的节奏;手机永远处于开机状态,随时待命。

这一点,郑权深有体会。

“青总的时间都是精确计算好的,上一个会刚结束,就往下一个会场赶,通常只差两分钟就要开始了,她只有喝口水的时间。”郑权说。

不仅对自己的要求高,对企业,李青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在旭新光电转一转,记者发现,这真是一个处处显细节、事事见规矩的地方。

厂区路面上画有人行道、斑马线,员工走路必须两人成行、三人成列;在办公楼里,每个物件的摆放,必须放在平面中线上,稍有差池,定逃不过李青的法眼……

打开东旭的管理手册,内容更是细致入微,包括不准抽烟等每一个员工细小的行为。这些不可触碰的铁律,渗透到企业每一个生产环节,一旦不达标,就会面临处罚。

对厂区的种种严苛,李青有自己的看法。

“连走路都没有规矩,还能指望生产出合格产品吗?”李青说,玻璃基板的生产需要严格的管理,如果有一个灰尘,这个地方就无法成像了。“刚开始我们送的产品,人家从一个板子里检查出300个灰尘粒子,甚至到过1000个,而要求是必须小于100个。这是什么概念?人的一蹲一坐,就要产生5000个灰尘粒子。”

总结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但李青做到了。

2021-04-14 ——记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东旭集团总裁李青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80898.html 1 “中国制造”求索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