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2版:文明河北

致敬无言良师 感受生命意义

——河北医科大学举办遗体与器官捐献纪念日活动

4月25日,河北医科大学举办遗体与器官捐献纪念日活动暨生命科学馆开馆仪式。图为学生通过诗朗诵表达对遗体与器官捐献者的追思与敬仰。 河北日报通讯员 耿坤丽摄

河北日报记者 马利 通讯员 马梦瑶 耿坤丽

“在实验中我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完成每一个步骤,唯恐亵渎大体老师与家属的奉献和希冀。”日前,在河北医科大学举行的遗体与器官捐献纪念日暨生命科学馆开馆仪式上,医学生杨胡铖动情地发言。朴素的语言流淌在明媚的春光里,也激荡在现场每个人的心底。在这里,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代表用真诚的方式,致敬每一位遗体与器官捐献者。

生命在接续中重生

每位遗体与器官捐献者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眼库主任张晓融说起了最近的感动:今年4月11日,邯郸市成安县一位9岁的小朋友因病去世,孩子的父母为了让别人重见光明,强忍内心的悲痛,在家中积极配合办理角膜捐赠手续。

每每想起这些,张晓融和同事们心中都充盈着感动与敬重:“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世间满满的爱与正能量。”

石家庄市盲协主席石云峰已经年过半百,21岁时,他因为工作受伤,眼角膜穿透性损伤,视力受到很大的损害,在黑暗中生活了30年。两年前,他在省三院顺利完成了角膜移植手术。“我终于见到了多年只闻其声不见其面的亲人们,连他们的眉毛、皱纹都能看得很清楚!”

面对生命的感召,遗体与器官捐献者及他们的家属为另一个生命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不仅延续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还传递了无私的精神。“我对待工作也迸发了更深的为他人、为盲人的服务热情,因为我太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光明了。”石云峰感激地说。

在这个捐赠者和受捐者的桥梁上,如何做好引路人和牵线人?张晓融表示:“身受其益,蝶化白衣天使;推人及己,亦应洒爱人间。我们更应该在平日精炼医术,不辜负每一位捐献者的重托。”

让张晓融欣慰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人加入捐献的行列中。

在19岁生日之际,河北医科大学学生小孙将一份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自己。和他一起领到捐献志愿书的,还有他的同班同学。

之前,小孙心里也在打鼓:“家人会不会支持我?他们能够认同我这样的做法吗?”母亲一句“你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为自己热爱的事情做出的奉献是有意义的。”这让他感动不已,“现在,社会对遗体与器官捐献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

生命教育浸润心灵

“他们都是了不起的平凡人,我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敬意;也想通过参加这个活动,坚定自己无私奉献、挽救生命的决心。”杨胡铖说,医学生应当以人类生命健康为己任,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早在1933年河北省立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的前身)时期,就将4月25日定为解剖纪念日,并举行了第一次追思逝者的纪念仪式。2019年正式将4月25日确定为学校遗体与器官捐赠纪念日,这也是学校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将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相贯通的育人新举措,让生命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每一个医学生的心灵。

学校利用开学第一课、清明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教育,着重培养未来的医生们重人文、尚医德。

参观生命科学馆是河北医科大学新生开学第一课中的重要内容,第一次踏入人体标本陈列室,很多学生流下了泪水:“里面有处于各个发育阶段的胎儿标本,里面有各种人体器官、组织的标本,里面有并不挺拔的人体骨骼标本……这些都是生命对生命的馈赠,生命对生命的教诲。”

更让杨胡铖感动的是第一节解剖课。在教师的带领下庄严背诵解剖誓词“无言良师,授吾医理;敬若先贤,如临活体;恭言慎行,追深辨细;德彰术精,乃成大医。”

大体老师是医学界对教学用遗体的尊称,他们是医学生的第一个手术“患者”,也是医学生的无言良师。“在学医的过程中,人体解剖是其中最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大体老师们将最后的一点希冀、一种精神,永远地、无私地留给了这个世界。”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武宇明说,这是一场言传身教的“医学伦理课”,老师用行动告诉学生每一具标本都来之不易,培养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恩。

2021-04-29 ——河北医科大学举办遗体与器官捐献纪念日活动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83149.html 1 致敬无言良师 感受生命意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