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6版:新闻纵深

记者手记

党员,奋斗在脱贫攻坚最前线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名单也随之公布。

在这份名单上,71位河北人榜上有名。在他们之中,有各级党政机关负责人,有国企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也有村“两委”班子成员、村级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

虽然名单上的人职务有高有低,年龄有大有小,经历各不相同,但仔细梳理不难发现,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

读懂名单上这些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共产党员,就能读懂脱贫攻坚不断取得胜利的密码。

“老百姓富了,我比他们还高兴。群众脸上喜悦的笑容,就是百姓对共产党员最高的拥戴。”谈起自己做脱贫工作的初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衡水扶贫办副主任李双星这样说。

为了让群众富起来,自2002年4月就任阜城县扶贫办主任开始,李双星一直工作在脱贫攻坚一线。他风里来、雨里去,牺牲节假日为乡亲们开设夜间扶贫课堂。20多年来,李双星帮助数万名贫困农民成功脱贫,还先后被评为“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全省作风建设十佳典型人物”“百姓喜爱的好官”。

但在他本人看来,这些头衔都比不上贫困群众给他的另一个称呼——“李扶贫”。因为在李双星心里,“这个称呼,是群众对我这名党员扶贫干部的最大认可。”

仔细翻看这一名单,除李双星等少数长期在扶贫领域工作的干部外,更多党员干部此前并未接触过扶贫工作。但在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他们仍然以共产党员作风和自我要求,迅速成为脱贫攻坚战中的中坚力量。

“荒凉,贫困,没有人气。”回忆2016年2月刚去张家口阳原县四十亩滩村时的情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副院长孙国亮这样描述。

当时,全村132户中有63户是贫困户,在村里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两千元。孙国亮带队刚到村里时,就连村民都对这个“白白胖胖,右手还打着石膏”的“警校老师”没抱什么希望。

面对这种情况,孙国亮的心里却铆足了一股劲儿:“我是老党员了,脱贫攻坚是党组织给的任务,我就是头拱地,也得干成这件事!”

为了寻找好的脱贫项目,孙国亮从生活费中挤出钱,带着村干部到保定、邯郸等11个市县参观学习。经过考察,他确定了通过发展大棚产业带领村民脱贫的目标。

夏天的大棚里,温度高达40℃,孙国亮在里面劳动,一干就是一天,双脚泥巴、一身臭汗。“2016年9月30日,我们开园卖出了第一车菜,挣到了合作社的第一笔钱……”那一幕带给自己和村民的喜悦,孙国亮至今难忘。

艰苦的扶贫生活,让初进村时“白白胖胖”的孙国亮变得又黑又瘦,体重降到了130多斤,两只大手上满是老茧和泥痕。但孙国亮对此不以为意:“为人民谋幸福是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只要农民脱贫了,我这点苦算什么呢?”

今天,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全面胜利,这些党员干部又昂首带领乡亲们踏上乡村振兴之路。

文/河北日报记者 王思达

2021-06-04 记者手记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87474.html 1 党员,奋斗在脱贫攻坚最前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