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1版:深读周刊·新知

热点释疑

只有天冷的时候才会出现失温吗?

河北日报记者 王璐丹

前不久,一场体育赛事遭遇极端天气,致使多名参赛人员离世,“失温”一词走入人们的视线。

或许会有人觉得,夏天失温离我们很远,那是冬天才会发生的状况。可是,往往就在我们掉以轻心的时候,恶劣环境导致的失温,悄悄地威胁我们的生命健康。

到底什么是“失温”

失温是怎么一回事?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张瑛琪介绍,一般来说,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造成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人体四肢和表层皮肤而言的)温度降低。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会出现如寒颤、意识障碍、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有专家曾公开表示,老百姓平常所说的“打寒战(发抖)”,其实就是轻微的失温,如果失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身体会停止发抖。穿着湿衣物、暴露在寒风中,会使体温过度降低的风险大大提高。

“在日常生活中,寒冷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肾上腺素能刺激交感神经使体表血管收缩以保持体温,并通过运动神经增加肌肉张力和抖动来产生热量。”张瑛琪说,人体就是靠产生热量和散失热量的平衡来维持正常体温的。

“在气温不足和极端天气的情况下,剧烈运动可能无法抵消运动员体温的下降。”根据专家的分析,当产热速度低于热损失率时,体温会逐渐降低。

为什么失温会对人体造成这么严重的影响呢?

张瑛琪介绍,低温会降低酶活性,并使外周血管扩张,影响需氧代谢,进而影响到身体的每个系统。

因此,失温者在受寒初期有头痛、不安、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当体温持续下降,患者由嗜睡陷于精神错乱状态。

体温低于32.2℃时,患者心跳、呼吸减慢,脉搏细弱,并心律失常,患者出现幻觉、寒颤、拒绝救助,进一步发展至木僵和昏迷。此时,寒冷的心脏经受不起刺激,任何刺激都可引起室颤。如体温继续下降至29℃-24℃,则将因心脏停搏或室颤致死。

很多人认为,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会出现失温。对此,张瑛琪表示,失温跟温度没有绝对关系,就算是夏季也会出现。

据介绍,失温是长期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下,而不是极度严寒引起的。因为流动的空气不断把热量由体表移走,这种“风冷效应”使体感温度在有风时较实际气温更低。

户外失温如何应对

张瑛琪说,失温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力,可能会导致失温者不自觉地任由情况恶化,而错失宝贵的救援时间。

那么,出现失温,具体如何施救?

“由于失温多发生于突发的低温、强雨雪等恶劣天气,因此‘保温+回温’是救治的核心。”张瑛琪说。

对于轻度失温者,应立即脱离失温场所,寻找庇护所、避风处、休息、换掉湿衣服、增加保暖、进食碳水化合物,如有条件最好生一堆火,通过对人体加热来补充热量。

而中度以上的失温者,身体已经严重脱水,体液和细胞液浓度升高,体内的生化环境会产生巨大变化以适应低温环境。复温过于猛烈,可能会剧烈扩张血管,导致低血压,造成复温休克。

因此,对于这类失温者不能进行烤火等急骤升温,要缓慢回温。“先让失温者不再暴露在寒冷中,湿衣服一定要及时换掉。找风比较小,甚至没有风的地方,最大限度避免体温流失。也可用衣物或者睡袋对失温者进行包裹。”张瑛琪表示,回温时要用布包裹热水瓶,防止回温过快。

“对3级以上失温者进行体外复温,一般认为只能延长生命,并无法治愈。”专家表示,此时只能送医院进行体内复温,例如通过静注、利用呼吸机加热胸腔等。口对口人工呼吸,也有一定的体内复温作用。

“失温主要是温度、湿度、风力等几个主要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因此在准备户外运动装备的时候,要格外精心。”张瑛琪认为,预防失温与救治同样重要,“要防止体温散失,应该以避免风寒效应与水寒效应为重点。要移除会让体温散失的原因,平常行走时,应注意随时保持衣服的干燥,并定时补充食物与水分。”

2021-06-10 热点释疑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88152.html 1 只有天冷的时候才会出现失温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