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1版:燕赵新答卷·辛集篇

几度春秋说鹿城

李冬泉

在辛集市“河北一集”午门的正上方,有一大钟。早晨、夜晚安静的时候,隔三五里,也能听到它准确悠扬的报时声。“当……当……当……”那是岁月的流转,那是历史的呼唤,那是一代又一代皮革人的脚步声,在辛集古老大地上空的回响。

皮都辛集原名“束鹿”,故为鹿城。比干制裘回龙镇(今辛集市木邱村)之说流传至今,明清时更是兴盛。其皮革皮毛制品之精良,尤为欧美西亚东南亚国家所青睐。曾经在辛集盛极一时的山西会馆,有碑文记载:“畿辅巨镇也,商贾云集,津汉而外,推巨擘焉”。《畿辅通志》中也盛赞辛集皮毛:“毛为绒细,实为贡品”“舍得了爹娘,舍不了皮行”。不是辛集人薄情寡义,而是皮革业早已经渗透到辛集人的血液里,成为他们谋生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在过去,农民能学到新技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祖传的手艺,无形中便成为他们安身立命、发家致富的唯一选择。“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辛集,皮毛制革业从此凋零。抗战时期,一个个背负国恨家仇的汉子,擦干眼泪,在炕洞下挖一地窖,白天遮挡好,晚上躲进去,点上煤油灯,拿起铲子,系上围裙,为八路军制作牛皮枪套、马靴……

向死而生,是辛集人皮革精神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前夕,皮革业在解放区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后公私合营。辛集国营皮革厂,成为改革开放前皮革业的“黄埔军校”。

1979年,春风吹醒了沉睡多年辛集人的梦想。作为比干的子孙,作为皮匠人的后代,拾起这门手艺,重振皮都雄风,如心底的召唤一般悄悄潜入他们的夜里。“比干熏狐回龙镇,熬硝熟皮制轻裘”,梦境中,鼻祖比干正笑吟吟地对着他的“儿女们”说,时机到了,又该制皮缝袍子了。

石德铁路在辛集南边由西而东穿城而过。一天到晚,它呼应着“河北一集”午门正上方那悠扬的钟声,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辛集这座静卧千年的皮都,一下子注入了时代的气息,奋起追赶着以前遗失的大好时光。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四星级旅游景区“辛集国际皮革城”,成为鹿城新的地标建筑物。一到假期,尤其是秋冬季节,外地客商便从飞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口,人潮般涌入辛集,挤满了新皮革城、老皮革城的大小商铺,选购自己心仪的皮革制品。困扰鹿城大地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污水处理难题,也寻得解决之道。特别是近年来,这里绿色发展再发力,国家级园林城、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市、全国幸福小康百强市……一项项荣誉,浸透着辛集人的艰辛与不易!

辛集皮革,浴火重生!中国皮都,风光无限!

(作者系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辛集市作协常务副主席)

2021-06-23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89404.html 1 几度春秋说鹿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