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6版:议政与建言

建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省政协十二届二十一次常委会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加快推动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常委 梁立敏(代表民革河北省委)

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县域、短板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必须坚持“三新”引领,强化分工协同、对接京津、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工程,支持组建产业联盟,带动链式发展,加快培育成群。以新增年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为重点,明确专班、细化责任,点对点保障要素供给。加快提升产业园区能级,引导特色产业向园区聚集,促进产业集群集约高效、高端化发展。

实施县域科技跃升计划。把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县域创新驱动主攻方向,每个县(市)至少与一个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先进技术。将省级创新平台建设政策向县域倾斜,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参股基金在县域投资,提升县域创新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支撑力。

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县城建设管理协同提级扩能。统筹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加强县域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救治处置能力建设。进一步优化小城镇布局,加大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力度,推动在县域就业的农民工就地市民化。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聚焦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优化农业结构布局,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建立健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推进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型升级,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持续优化县域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务实推进扩权强县,规范还权于乡镇、企业和社会。着力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发挥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招商引资、引智引才、汇聚要素,推动互利共赢。创新推进绿色发展,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县域绿色可持续发展。

营造良好产业生态 加快县域产业振兴

省政协委员 李俊岭

以“三个强化”为基础,谋划产业链条。强化功能定位与产业定位相匹配,进一步厘清区位、资源、产业优势,理顺产业发展链条,合理规划布局县域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强化产业规划与其他规划相衔接,加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互衔接,构建有机统一的规划体系。强化比较优势与特色产业相对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强链补链延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升品牌产品附加值。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造产业集群。支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强,鼓励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区域和国际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在关键领域率先建立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引领关联企业发展。推动集群内产业链协同,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促进上下游联动,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推进产业链条换代升级,鼓励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围绕“卡脖子”技术问题,实施核心技术攻关,抢占全国乃至世界同领域产业竞争高地。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抓手,推动产业协作。发挥城市的区域带动作用,切实加强省会建设,打造真正的京津冀城市发展“第三极”。进一步实施全省各设区城市更新,提升各设区市主城区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注重县(市)城市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品质生活之城。统筹提升全省产业园区能级,提升全省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创新力,加快提升产业园区承载能力。

以全要素支撑为保障,优化产业生态。加强政策指导,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产业发展规划和统一的产业发展政策,促进县乡市场主体知情明政、用足用好政策。总结推广县(市)领导同志挂帅的产业链“链长制”,加强跨部门、跨企业、跨行业统筹协调,促进科技、人才、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链倾斜。强化法治保障,严格依法行政、照章监管,切实保护县域市场主体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省政协常委 韩谦(代表民盟河北省委)

加快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要遵循城市群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县(市)城市意识,立足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跳出县域看发展,在借力京津、依托京津、服务京津中,在环京津、临雄安和靠山、沿海等地域差异中,在城市间发展梯度与产业分工协作中,优化县级城市功能定位,统筹县域发展特色化、自主性、协调性,以科学清晰的县级城市功能定位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中走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要以实施县城建设提质升级三年行动为契机,加快推进大县城建设。全面落实“多规合一”,系统谋划绿色低碳建设和管理升级方案,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协调推进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产城融合,大力提升县城产业园区能级,加快发展县城生产生活服务业,吸引产业、资本、人口向县城聚集,带动县域农村人口进城就业、就地转化。

要切实做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文章,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涉农企业、农业园区和特色产业集群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建设京津冀“农业+”多元化联盟建设,扶持建设一批农文旅高度融合、特色鲜明、收益持久的田园综合体、产业融合示范区。完善农村商贸物流体系,重点支持供应链综合服务项目和企业,发展智慧物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打通县域消费进村到户“最后一公里”。

要着眼全域民生改善和保障,加快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锚定民生实事,完善专项规划。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增加财政专项投入,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对接和联通,推动改善人居环境。建立城乡一体的多种形式公共服务联合体,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制度和体系,织密覆盖全域的基本公共服务网和基本生活安全网,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成果惠及大众百姓。

着力破解县域发展人才瓶颈

省政协常委 崔建升(代表农工党河北省委)

大力引进创新型领军人才。要聚焦产业链布局人才链,聚焦县域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和完善高层次创新人才“采购单”,创新和推广柔性引进模式。要在协同创新中用好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项目合作,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做大做优高新技术园区,为才尽其用打造平台。要调动政府和用人企业积极性,提高住房补贴、医疗保障等服务标准和精准度,优化专业化服务,营造宜居宜业人才生态。

积极培育适用型高技能人才。要深化产教融合,放大专项政策支持效应,支持各类职业院校加快发展,支持改革教程、开发网上培训平台,扩大订单式培训就业渠道。要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支持企业申办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推行劳模、首席员工和能工巧匠在岗带徒模式。要健全高技能人才使用、评价、激励制度,用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称申报、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导等政策工具,畅通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广泛聚集本土型兴乡返乡人才。要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设立农村人才发展基金,注重培育电商人才、经纪人等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工作。要开展人才技术下乡帮带活动,通过专业人才下乡担任志愿者、技术服务、投资兴业等方式,为县域发展提供多元化人才和技术支持。要招引乡贤返乡入乡置业发展,摸清在外乡贤底数,制定鼓励政策,为回乡定居置业提供优惠便利,带动人才回归、项目回投、资金回流。

注重选用内行型基层干部人才。要注重优化结构,优先选拔和引进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任职经济领域关键部门、重要岗位,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人、返乡能人充实乡村干部队伍。要注重提升素质,有效组织“短训+网课”、宽进严出的专业化学习培训,坚持选派专业干部向上、对外双向挂职。要注重实践历练,组织年轻干部分包联系重点项目和企业,通过县乡人才特岗选聘创新创业人才,在乡村振兴和县域发展的一线练本领、长才干。

强化质量提升硬抓手 促进县域发展高质量

省政协常委 葛瑞江(代表民建河北省委)

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凝聚县域质量提升整体合力。大力推进制度机制建设,优化组织机构、政策制定、任务评估、督导考核、奖励激励、推动落实等制度机制。强力创响县域质量品牌,加强品牌保护,加快商标品牌化进程,创建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全力做好财政金融保障,完善各级政府质量提升配套激励措施,健全质量发展经费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

切实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提升县域产品质量。压实企业生产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实行“首席质量官”制度,严格实施企业岗位质量规范与质量考核制度。务实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刚性有效的质量、计量检测、环境建设、职业健康等管理体系,提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水平。培树质量提升标杆企业,向产业链两端推广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提高产业链整体质量水平。

切实发挥质量基础支撑作用,大力推动县域产业升级。突出标准引领作用,建立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和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企业标准、联盟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层级标准体系。提升检验检测能力,高标准建设一批产品质检中心、计量测试中心、检测重点实验室。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制定科研人才引进和培养规划,引进高端人才,培养“蓝领”精英。加强技术研发创新,及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和专利,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的创新型高质量产品。

切实发挥营商环境促进作用,大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生态。打造质量文化高地,推进社会主义先进质量文化建设,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广泛共识。锻造良好市场环境,实施以质量为核心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营造质量提升氛围,普及质量常识,加强质量舆论监督,加大对质量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震慑质量违法行为。

打造数字化赋能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省政协常委 郭毅

坚定数字化发展理念和路线。充分认识数字经济对新时代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发展路径,下大力开展数字化发展理念和创新思维教育,增强领导干部、市场主体、公务人员的数字化发展意识,引导大家充分认识到不仅是高技术、大城市、大工业、大物流需要数字化,县域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用好这一制胜法宝。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政府搭台意识,把县域数字化纳入全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增加财政投入,强化专项支持。优先选择产业基础较好、集聚度较高的产业精准发力,推进数字化改造提升。统筹数据资源,消除各部门各行业的“数据孤岛”现象,建设适度超前、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县域综合性智慧中心。

推动做强数字化产业平台。加快布局建设张家口阿里巴巴数据中心、中国移动(保定)数据中心等实体平台。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企业的技术优势,积极主动与国内互联网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衔接协作,构建钢铁、装备、建材、光伏、医药等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全面开放平台资源,提高平台供给能力,在重点领域实现“云上”设备共享、产能对接、生产协同、供销顺畅,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制定、完善县域信息采集和管控、数据交换交易和合理利用等方面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确保以安全、高效的数字化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着力强化数字化人才智力支撑。强化借才借智、招才引智、育才生才,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千方百计创优人才环境,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扎实推进在高等院校扩招数字化专业,在职业院校培养数字“蓝领”,在生产经营一线历练“数字工匠”,多渠道筑牢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智力基础。

推进农村电商全覆盖 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省政协常委 吕洪涛(代表省工商联)

近年来,我省农村电商乘势而上,实现了长足进步与发展,但规模还不大、覆盖还不广、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只有不断“赋能”、广泛覆盖,才能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完善农村电商发展指导服务体系。以电商进乡村、村村有网店为目标,指导网络运营商、电商企业、县乡组织协同制定农村电商发展规划,合力落实,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消灭“空白村”。创新政府支持服务、企业担当主体、市场运作经营、群众积极参与的推进模式,出台更具“含金量”的政策措施,成立政府主导的电商服务平台,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电商建设。

强化农村电商发展硬件保障。重点是加密建设基站,扩大免费和无线移动式WiFi覆盖,提高宽带入户的比例,扶持农村电商网络平台建设。优化农村配送网络体系建设,科学布局电商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促进农村电商、物流、仓储多站合一、服务同网。利用“互联网+”和“金融+”,建立自助金融一站式服务区,全面落实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现代物流、信用等电商支撑体系建设。

放大电商产品品牌效应。结合农村产业现状、乡村振兴战略和电商发展规律,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发展绿色、有机、优质农特产品,形成产供销一体的经营体系。加强对电商产品宣传推介,招引和评选品牌代言,发展直播带货,培养淘宝镇、网红村。推动优质农特产品品牌与知名电商企业、电商平台的合作,提升品牌附加值。

培养壮大农村电商人才队伍。支持组建农村电商行业协会,统筹指导电商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县域大中专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作用,组织村镇干部、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青年等开展电商技能培训,提高本土人才电商专业知识水平。完善农村电商人才引进机制及优惠政策,有针对性招录电商人才,充实到镇村和企业,带动行业快速发展。

金融创新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委员 陈中新

创新理念思路,强化顶层设计。从过去注重支持基础设施、支持大企业和大城市等方面,向切实注重支持县域经济、县域中小微企业、“三农”、乡村振兴等方面转变。从过去主要依靠金融机构自身单兵作战,向政银企协同发力转变。从传统的依靠金融资产数据为县域企业和个人授信,向依靠科技思维和大数据,综合分析企业和个人的信用+非信用行为数据,精准化、批量化支持企业和个人发展转变。

创新方式方法,构建完整生态。搭建汇集县域金融基础服务、智慧政务、阳光村务、便民服务等各类数据的跨界服务平台,构建相对完整的金融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支撑。整合县域不同企业和个人主体“非金融+金融”各类数据,通过数据建模和360度画像,精准提供融资支持。加强县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成立县域金融事业部,科学规划布局金融网点,向县域延伸服务触角,提升金融的易得性和普惠性。

创新金融产品,提升融资服务能力。通过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方式,重点支持县域基础设施、制造业、龙头企业、绿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大数据普惠系列产品,积极推进线上综合授信、批量授信,实现在PC端和手机端秒申、秒批、秒贷。针对“三农”主体,创新支持特色种植养殖、乳业等农业特色产业的贷款产品。创新老旧小区改造贷款产品,发挥资金、技术、渠道优势,满足老旧小区改造全周期综合服务需求。创新住房租赁贷款等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支持康养产业发展。

创新合作机制,形成支持合力。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政银企保四方联手机制,精准对接需求,高效解决企业融资诉求。健全省、市、县多层次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规模,推进构建新型政银保担合作关系。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其他金融机构规范发展,满足不同层面融资需求。完善跨部门联合的失信惩戒机制,探索建立金融法庭和金融纠纷调解中心,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

2021-07-02 ——省政协十二届二十一次常委会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90833.html 1 建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