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6版:文体

出土近半个世纪,海内外翘首以待——

1.5万枚“定县汉简”修复保护启动

河北日报讯(记者龚正龙)“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7月13日,记者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的汇报会上获悉,出土近半个世纪的我省“定县汉简”现代化修复保护工作启动,约15000枚残缺、碳化、变形的竹简将采用当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予以修复保护。这项为期5年的保护工程,将为这批珍贵竹简的进一步整理释读奠定基础,为进一步校勘破译中华传统典籍作出巨大贡献。

1973年,定州八角廊40号汉墓,即西汉中山怀王刘修墓,发掘出土一批竹简。该墓早年被盗被焚,竹简出土时散乱残断,且碳化严重,表面完全呈黑色,与墨迹相混,字迹察辨十分困难。鉴于当时我省的文献整理能力不足,竹简被送往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进行破译解读。李学勤、张政烺、顾铁符、于豪亮等将部分竹简做了释读,发现这竟然涉及《论语》《礼记》等内容,其文字和当今流传的颇有不同,可以更正谬误、梳理中华文化典籍。后因唐山大地震而中途停顿。

1980年,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成立定县汉墓竹简整理小组,整理出《论语》《儒家者言》《太公》《六安王朝五凤二年正月起居注》等八种古籍。后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成立定州汉简整理小组,在李学勤等人的指导下,先后于1995年、2001年在《文物》杂志上发布了《文子》《六韬》。此外,《论语》则单独成册,于1997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这批竹简价值非凡,自出土后,海内外翘首以盼。”汇报会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胡平生,以及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保护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均明、赵桂芳等人激动不已。曾参与过文字整理工作的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韩立森告诉记者,这批竹简本身就是汉代社会政治历史地理研究的珍贵文献,对研究汉代仪礼制度有重要价值,更令人瞩目的是,其对传世古籍的校勘、整理与研究价值不可估量,譬如定县简《文子》证实今本《文子》是经过后人窜改,为《文子》的证明和研究提供了宝贵依据;定县简《论语》约有传本《论语》文字的一半,有些篇章可达传本百分之六七十,分章与传本有差异,这些可以与海昏侯墓出土的《论语》互校;《儒家者言》等篇与传世典籍的相关内容相似,但保存了更为古老的原始资料,可以校正不少传世典籍的谬误,又是研究儒家、兵家学说和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尚书·多士》云:“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用文字记载历史的优良传统。从古老的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碑铭石经,到书写在简帛、纸张上的书籍,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岁月里创造出浩如烟海的典籍。这些文字与典籍,镌刻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是民族之灵魂。

记者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定县汉简共有15000枚左右,其中尚未整理的残简约11000余枚,已分篇单放的4000余枚竹简中,五分之一左右保留较为平整,五分之三竹简已发生弯曲变形,五分之一左右竹简严重弯曲变形。为了让这批饱经沧桑极其脆弱的竹简得到更好的保护、整理、研究和展示利用,2019年起,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保护与研究中心、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对定县汉简开展科技保护和信息提取前期调研工作。经过反复测试,利用目前最先进的影像技术和设备基本能够获取较为清晰的竹简文字图像。同时,通过先进的保护修复技术,也可有效改善竹简本体状况,为信息提取创造有利条件。2020年,联合编制的《河北定县汉简保护修复方案》经过国内最权威的专家们函审论证,并通过河北省文物局审批。2021年6月,该项目正式启动。

2021-07-14 出土近半个世纪,海内外翘首以待——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92334.html 1 1.5万枚“定县汉简”修复保护启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