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9版:地方新闻·沧州

中国共产党沧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紧紧围绕“一个奋斗目标”、突出强化“四大支撑”、着力抓实“五大路径”、深入实施“九大工程”

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沧州

河北日报记者 戴绍志

美丽的大运河沧州市区段。 沧州市运河办供图

繁忙的黄骅港矿石码头。 渤海新区供图

8月16日,中国共产党沧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在沧州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沧州市委书记康彦民代表中国共产党沧州市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沧州努力奋斗》的报告。

今后五年,沧州市将紧紧围绕“一个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沧州,努力做到综合经济实力、发展质量效益、城乡建设水平、社会治理效能、民生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突出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沿海经济带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四大支撑”,着力抓好重大战略落实、创新驱动引领、改革开放深化、招商引资攻坚、数据要素赋能“五大路径”,深入实施港口转型升级、产业提质提效、重大项目落地、城市能级提升、乡村振兴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生态环境改善、社会治理创新、干部绩效比拼“九大工程”,奋力开创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沧州新局面。

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699.9亿元、居全省第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75.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9.2∶44.9∶45.9优化为8.5∶38.8∶52.7。

“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任务圆满完成,19.95万人实现脱贫,7个贫困县整体摘帽,67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累计压采地下水2.92亿立方米。

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签约京津合作项目累计达1800多个,协议总投资7100亿元。北京现代沧州工厂累计整车产量60余万辆,明珠国际服装生态新城入驻生产企业560家,明珠商贸城引进服装商户10000余家,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签约项目160个、落地74个。

沿海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渤海新区2020年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占全市1/6、1/3、1/5。黄骅港2020年吞吐量突破3亿吨,位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前十。黄骅新城加快建设,建成区面积达62.9平方公里。

县域经济发展迸发活力。2020年,全市各县(市)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产业集群达18个,“18+7”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3263亿元。

城乡融合迈出重要步伐。大运河全线基本完成河道清淤、堤顶路贯通等工程,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百狮园基本建成并对社会开放。

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连续四年实施20项以上民生工程,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80%以上,在省内率先实现江水村村通、完成智慧安防小区建设。

今后五年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今后五年,沧州市将紧紧围绕“一个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沧州,努力做到“五个显著提升”,即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城乡建设水平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民生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突出强化“四大支撑”: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支撑,在主动服务京津、对接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强化沿海经济带建设支撑,依托渤海新区和黄骅港比较优势,以港口转型升级和出海通道建设带动全域交通大发展,以做大做强临港产业带动全域产业大优化,打造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先行区。强化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支撑,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让古老的大运河成为沧州最具魅力的生态名片、文化印记、产业高地,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样板区。强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撑,突出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载体、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提升城市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建设渤海地区重要现代化工业城市和运河文化名城。

着力抓实“五大路径”:抓重大战略落实,坚持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中找准自身定位,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中展现更大“沧州作为”,创造更多“沧州现象”。抓创新驱动引领,用好京津及雄安新区的创新资源,以科技创新塑造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优势。抓改革开放深化,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抓招商引资攻坚,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开展精准招商。抓数据要素赋能,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和产业数字化升级。

深入实施“九大工程”:实施港口转型升级工程,推动黄骅港向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转变;实施产业提质提效工程,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施重大项目落地工程,形成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根本动力;实施城市能级提升工程,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工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工程,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创造活力;实施生态环境改善工程,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沧州;实施社会治理创新工程,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沧州;实施干部绩效比拼工程,凝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强大合力。

举全市之力推进渤海新区开发建设

理顺渤海新区管理体制。分步推进“行政区+管理区”体制调整,同步推进行政审批、人事薪酬、招商引资、绩效考核等综合性改革措施。

建设现代化综合大港。加快推进总投资370亿元的原油、LNG、集装箱等37个码头泊位和总投资91亿元的7条铁路专线建设,高质量建设运营黄骅港综合保税区。

构建现代临港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绿色化工、高端装备、现代物流、生物医药四大主导产业,打造国家重要合成材料基地和国家级绿色原料药基地。加快壮大通用航空、文化旅游、新能源汽车三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海洋经济、大健康、新能源三大重点培育产业,积聚临港产业发展新动能。

打造滨海特色样板城市。优化黄骅新城空间布局,构建“一主多组团”城市空间结构,推进全域城市化,展现沿海经济带奋进崛起的壮美画卷。

全方位扩大对接合作深度融入协同发展

推动交通设施向更高水平融合。积极融入京津冀综合交通大动脉,加快实施雄商高铁、津潍高铁、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建设,推动雄沧港、津沧城际铁路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枢纽。

推动产业协作向更深层次拓展。增强产业平台承接能力,探索与京津共建共管共享的园区发展模式,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向沧州转移。

推动服务对接雄安新区向更广领域突破。充分发挥任丘、河间、肃宁、献县区位和产业优势,加强优质产品供应,打造一批对接园区,促进产业协作和科技成果转化,谋划建设与雄安新区直连直通的客货运通道,努力打造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

大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

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项目梯次推进机制,统筹各类要素向重大项目倾斜,争取每年实施一批投资超10亿、50亿甚至100亿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储备一批、新开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

全力打造城市经济主战场。实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做大做强汽车制造、绿色化工、管道装备、服装服饰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再制造、智能装备、激光产业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信息应用三大现代服务业,打造3-5个千亿级重要支柱产业,构筑支撑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四梁八柱”。

着力壮大县域经济主阵地。实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一业一策制定改造提升方案,打造铸造、五金机电2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包装机械、电力装备2个300亿级产业集群,工艺玻璃、药包、模具、印刷、食品加工5个100亿级产业集群。

全面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样板区

坚持规划引领。对大运河沧州全域215公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风貌,形成以《沧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沧州大运河整体景观和城市建筑风貌规划》及6个专项规划为主体的“1+6+1”规划体系。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着眼保持运河“原真性”,提升堤顶路贯通能力,全域开展拆临拆违、垃圾清理、水质提升和边坡治理。建设大运河绿色生态廊道,打造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相得益彰的“美丽运河”。

注重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运河文物遗存、水工遗存及古村古镇、名人故居等历史印记,完成大运河国家非遗公园、东光谢家坝水工智慧博物馆建设,讲好沧州运河故事,打造凝聚悠久历史文脉、荟萃中华文明精华的“魅力运河”。

突出资源挖掘利用。以文化旅游发展为重心,抓好全线133个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文化名镇、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和大化工业遗址等文旅项目。办好第六届省园博会和第五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和全市旅发大会,打造聚人气、聚商气、聚财气的“多彩运河”。

加快提升中心城区核心竞争力

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做强做优中心城区,增强实力、活力、竞争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运河文化名城,让沧州成为宜居宜业、独具魅力、人民向往的幸福家园。

拓展城市空间。加快推进沧县、青县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扩大中心城区规模,促进新区老城协调发展,拉开城市向东发展框架,加快与渤海新区对接融合,实现更高水平“双城互动”。

壮大经济实力。着眼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现代都市工业4大经济支撑点,培育壮大中心城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金融、会展、创意等新业态;加快沧炼等工业企业退城搬迁,完善大型商贸综合体,建设商业街区、风情街区、中央商务区。

推进城市更新。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置换发展空间,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构建“10分钟购物消费圈、15分钟文化教育和医疗服务圈”;做好城市给排水设计,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加大结构性减排力度,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产业。

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深入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强化“节引调补蓄管”措施,打造“万塘千渠百河”互联互通水系水网,依法有序关停取水井,确保到2022年底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水位止降回升。

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进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全面推进教文体事业发展。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办好现代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水平。

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政策。坚持房住不炒,租购并举解决好城市住房特别是新市民住房需求。

滚动实施民生工程。持续推进实施20项民生工程,投入更多真金白银,完成殡仪馆迁建等一批民生项目,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沧州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08-18 河北日报记者 戴绍志 中国共产党沧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紧紧围绕“一个奋斗目标”、突出强化“四大支撑”、着力抓实“五大路径”、深入实施“九大工程”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97611.html 1 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沧州 /enpproperty-->